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头孢克肟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头孢克肟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式应用头孢克肟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68例,并以左氧氟沙星治疗40例作对照。结果总有效率77.94%(对照组50.25%);病原体清除率92.65%(对照组72.50%);试验组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中3例(7.5%)患者有轻度恶心及腹部不适;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痊愈率、总有效率及病原体清除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孢克肟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和病原体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2.
临床资料 患者男,23岁.因腰腹部褐色斑1年,加重1个月,于2007年7月来我科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腹部开始出现浅褐色斑疹和丘疹,无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新策略的持续发展,为蛋白质多方位分析提供全新的手段,从而推动疾病的诊断和病理学研究.综述性传播疾病领域有关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蛋白质表达谱的建立、发病机制以及耐药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该技术将为性传播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研究开辟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34.
皮肤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大部分皮肤疾病的治疗以外用制剂为主,但存在透皮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D-α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D-α-tocopherol polyethylene glycol succinate,TPGS)具有聚乙二醇与维生素E的双重功能,在药物递送系统中可作为增溶剂、促渗剂、乳化剂、稳定剂,用于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包封率、载药量及透皮吸收率等。本文对TPGS的理化性质、其作为药用辅料的应用、在纳米载体系统中的应用及基于TPGS的纳米载体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研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治疗皮肤相关疾病的新型TPGS纳米载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汤怡  周强  韩睿  陆威  陶小华  程浩 《浙江医学》2020,42(6):533-535,539
目的探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和TLR7/9通路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损组织和皮损旁正常组织为研究材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DC的特异性表面标志分子CD2AP、CD123和TLR7、TLR9及其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分子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皮损组织中CD2AP+pDC和CD123+pDC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皮损旁正常组织(均P<0.05),在皮损组织表皮层和真皮层均有分布,但以真皮层居多。皮损组织中TLR7、TLR9、IRAK-1、IRF7在真皮层的表达较为明显,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皮损旁正常组织(均P<0.05);TLR9、IRAK-1、IRF7在表皮层均有少量表达,表达阳性率高于皮损旁正常组织(均P<0.05),而TLR7在表皮层的表达阳性率与皮损旁正常组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D2AP+pDC、CD123+pDC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异常分布,可能与TLR7/9通路的激活及其下游途径有关,TLR信号异常活化对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 ,梅毒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部分患者治疗相当困难 ,出现RPR持续阳性 ,已经成为梅毒治疗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为了解具传染性已治梅毒患者细胞免疫状况 ,我们探讨其传染性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48例为经驱梅治疗但RPR持续阳性 2年以上的患者 ,男 2 3例 ,女 2 5例 ,平均年龄 2 8.2 2岁 ;3 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RPR试剂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公司生产 ;TPPA试剂 ,日本富士株式会社生产 ;梅毒IgM试剂 ,英国OMEGA公司生产 ;T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试剂盒 ,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生产。用外周血 3~ 5ml,分离血清后进行梅毒R…  相似文献   
37.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待检标本中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实时FQ-PCR技术,检测标本650份;用常规PCR技术和实时FQ-PCR技术,对比检测了60例.结果FQ-PCR检测的650份标本,Uu-DNA、Ct-DNA检出率分别为24.08%(150/650)、16.00%(104/650),总检出率为36.00%(234/650).常规PCR结果重复检测时,14例Uu阳性者中2例变为阴性,而46例阴性者中3例变为阳性;10例Ct阳性者中1例变为阴性,而50例阴性者中2例变为阳性;FQ-PCR结果重复检测时完全吻合.结论实时FQ-PCR是检测Uu、Ct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复方连芩凝胶外用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亚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采用复方连芩凝胶外搽结合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内服;对照组90例,采用除湿止痒软膏外搽结合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内服。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1.1%,对照组有效率60%,两组比较,P〈0.05。结论:复方连芩凝胶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新策略的持续发展,为蛋白质多方位分析提供全新的手段,从而推动疾病的诊断和病理学研究.综述性传播疾病领域有关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蛋白质表达谱的建立、发病机制以及耐药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该技术将为性传播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研究开辟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40.
胎传梅毒是由于孕妇感染梅毒后、梅毒螺旋体经胎盘感染胎儿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胎传梅毒危害严重,可造成胎儿的流产、早产甚至死产等多种并发症。胎传梅毒血清学抗体检查仍然是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胎传梅毒控制策略之一。虽然胎传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但判读结果时也须参考孕妇的过去史、检查、治疗等资料;同时,胎传梅毒宜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治疗和随访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