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 毫秒
61.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对肝移植手术患者肺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1~62岁,体重43~80kg,ASAⅡ~Ⅳ级。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P组)和非肺保护性通气组(U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T_1)、机械通气3h(T_2)、新肝期2h(T_3)及新肝期4h(T_4)检测肺动脉血中肺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水平,包括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C16)、表面活性蛋白(SP-D)及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可溶性受体(sRAGE)、TNF-α、IL-6及IL-8;于T_1~T_4、术后2h(T_5)、拔管前(T_6)及术后2d(T_7)行桡动脉血血气分析。记录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ALI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1时比较,T_2~T_4时两组血清CC16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T_3时两组SPD、sRAGE、TNF-α、IL-6及IL-8浓度明显升高(P0.01);T_4时sRAGE、TNF-α、IL-6和IL-8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T_2、T_5、T_6时两组氧合指数(OI)明显升高(P0.05或P0.01),T_4时P组明显降低(P0.01),T_3、T_4时U组明显降低(P0.01)。T_2、T_3时P组CC16浓度明显低于U组(P0.05或P0.01);T_3时P组OI明显高于U组(P0.05);P组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U组[(8.9±3.2)h vs(9.3±2.8)h,P0.05]。P组术后ALI 5例(16.6%),U组术后ALI 7例(2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保护性通气可改善肝移植手术患者的氧合指数,缩短拔管时间,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62.
护理干预在预防肝移植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术是目前终末期肝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1],有研究表明[2],感染是肝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60%~80%,其中切口感染是肝脏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3],有无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12.8%和3.4%[4]。2005年7月以来,在原有肝移植术前术后医疗护理常规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降低肝移植患者的切口感染,提高手术成功率,我们通过部分改进肝移植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使肝移植术后切口感染率由原来的13.9%降至目前的4.3%,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3.
用自拟蚕蛭汤为主治疗Ⅱ型糖尿病(NIDDM)250例,并另用消渴丸治疗NIDDM125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1.2%,对照组显著效率为36.0%,两组显著效率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4.
本文主要概述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的近况,其中临床研究方面是从中药、针灸、情志疗法、综合干预方面进行阐述。并总结了近年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中需要注意及完善的事项。  相似文献   
65.
针对现行《临床中药学》教材内容编写的不足之处,提出需要补充完善的建议。通过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中药理论概念、药物功效,中药毒性、参考资料等角度进行审视与思考。认为结合中医药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形势,开展与自身有关的扩展性研究,不断更新内容和教学模式,方能使教材能更深入人心,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6.
慢性间断缺氧小鼠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慢性间断性缺氧(CIH)对心血管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 制作CIH小鼠模型。将30只ICR小鼠均分为实验组、空气模拟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实验小鼠心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2)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素1(ET1)的浓度。结果 实验组心肌细胞HIF1α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t=354,P<005)及空气模拟对照组(t=292,P<005);空白对照组HIF1α表达与空气模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浆VEGF浓度[(957±141)ng/ml]高于空白对照组[(810±062)ng/ml,q=427,P<005]及空气模拟对照组[(832±099)ng/ml,q=364,P<005];空白对照组血浆VEGF浓度与空气模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浆ET1浓度[(331±081)ng/ml]高于空白对照组[(250±072)ng/ml,q=364,P<005];空气模拟对照组血浆ET1浓度[(269±043)ng/ml]与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331±081)、(250±072)ng/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鼠心肌细胞NOS2表达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IH可引起小鼠HIF1α表达增加,并可促进HIF1α目的基因产物VEGF、ET1的表达。这可能  相似文献   
67.
目的手术室护理带教方法多已陈旧,本文旨在探究新型临床护理路径式带教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在本院手术室实习的实习护生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实习护生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实习护生在常规带教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式带教,对比2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护生实习效果。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习护生成绩(P 0. 05),观察组实习护生实习效果的各项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临床护理路径式带教模式可提升学生的临床综合技能和素质,改善教学质量,从而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儿童医院不同科室医院感染现状,为有效防控儿童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与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2014年每年某一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状调查,并对3年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各年度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6.52%、5.59%、5.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P=0.60);3年平均医院感染现患率5.98%,各科室平均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83,P0.001),医院感染现患率居前4位的科室为血液内科(27.49%)、心胸外科(21.1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16.43%)、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12.76%);主要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58.44%)、上呼吸道(22.63%)、胃肠道(6.58%);在检出的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中,排在首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32株,占28.32%),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各9株,各占7.96%),铜绿假单胞菌(7株,占6.19%)。结论重点加强医院感染高危科室的防控干预对降低儿童医院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变性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尽管放弃了自然的生殖功能,但有助孕的需求。目前,在我国应仅限对女性变性者实施助孕治疗。要求助孕机构严格保守秘密,并寻求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帮助。变性手术前可以对变性人进行生育力保存,以备助孕使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扁平疣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转移因子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为100%,治疗组复发率为5.00%,对照组复发率为20.0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转移因子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