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取术中切除的增生性瘢痕组织3例,以植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取第2代用于实验.选用含1、5、10、50、100、500 ng/mL不同浓度bFGF的培养液作用于细胞72 h,以未加bFGF的培养液作为对照,并进行如下检测:①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①MTT显示,随bFGF浓度增高,OA值由0.1833±0.019递增至0.3432±0.041(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bFGF主要影响G1期,G1期细胞百分数随bFGF浓度增加由81.3%±3.24%递减至75.9%±1.21%.凋亡细胞百分比由7.2%±O.56%递减为2.3%±0.49%(P<0.05).结论:bFGF可通过增加有丝分裂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并有保护细胞免于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眩晕的实验研究寻找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对国内眩晕实验研究的相关动物模型作一文献综述。结果:根据造模方法的不同,眩晕动物模型集中在运动诱发动物眩晕模型、外耳道刺激诱发动物眩晕模型、注射硬化剂造模法和手术造模法等四个方面。结论:眩晕动物模型多种多样,各有特点。在研究眩晕时,应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TCD评估针刺百会穴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CD)评估针刺百会穴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方法]设针刺百会穴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在TCD显示下,分别记录观察前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针刺百会穴后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较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百会穴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的改善有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在临床中已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和进展,临床中所选腧穴也各有特色,有单一选穴,也有以某一穴位为主的多个穴位的联合使用,现将相关报道综述如下:1十四经穴1.1风池符健[1]以针刺风池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治疗组治愈率为38.16%,好转率为60.53%,无效率为1.31  相似文献   
15.
电针百会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HPA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理。[方法]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百会穴电针组、百会穴埋线组,每组8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的方法造模,大鼠共接受21天各种不同的刺激。造模同时电针组、百会穴埋线组分别给予电针、埋线等不同疗法干预。造模结束后通过观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变化,判断针刺对其的干预作用。[结果]经过治疗,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CRH、CORT和ACTH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埋线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CRH和ACTH也明显降低(P0.01),但是CORT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百会穴电针疗法及埋线疗法均可拮抗HPA轴功能的亢进,并且电针疗效优于埋线疗效。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建立增生性瘢痕Fb体外培养体系,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bFGF对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的影响,初步分析前者对后者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和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 -bFGF)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残余肉芽创面的疗效。方法 对 3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残余创面分两组进行自身对照 :治疗组 (36例 )用莫匹罗星软膏和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 ,对照组 (32例 )用聚维酮碘软膏治疗 ,比较两组残余创面细菌清除率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 (包括MRSA)和表皮葡萄球菌 (包括MRSE)为残余肉芽创面感染的主要细菌 ;治疗组细菌清除率为 86 0 % ,对照组为 37 1% ,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 (15 7± 3 8)d,对照组为 (2 3 9± 7 4 )d,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和rh -bFGF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残余肉芽创面 ,能有效地清除残余创面感染的主要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MRSA) ,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梅尼埃病的可能调节机制.方法:将40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采用腹腔注射醛固酮方法造膜迷路积水模型.空白组、模型组采取与电针组相同的固定,不予治疗;药物组予氢氯噻嗪溶液5 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电针组予“百会”“听宫”电针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d.采用比浊法检测各组豚鼠血清离子浓度,HE染色法观察耳蜗积水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耳蜗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情况.结果:①空白组未出现膜迷路积水;模型组出现中、重度膜迷路积水;电针组和药物组出现轻度膜迷路积水.②电针组K+、Ca2+浓度高于模型组及药物组(均P<0.01);Na+浓度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药物组(P<0.01);Cl-浓度高于药物组(P<0.01),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③模型组AQP1表达面积比值较空白组降低(P<0.01);电针组AQP1表达面积比值较模型组升高(P<0.01),较药物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减轻豚鼠膜迷路积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耳蜗AQP1的表达有关,并受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 1 998年 4月以来 ,笔者采用穴位天灸结合凉血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慢性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 71例 ,均为慢性乙型肝炎恢复期患者 ,慢性乙型肝炎按1 995年全国传染病会议拟定的标准诊断 ,入选患者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红素 ( TBil) >1 7.1 μmol/L,并排除肝外梗阻性黄疸 ,丙氨酸转氨酶 ( 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 AST)正常或轻度异常 ,其他临床症状轻微者。其中男 49例 ,女 2 2例 ,肝炎病史 1 .2~ 8.3年。 TBil2 5 .1~ 63.7μmol/L。上述患者按治疗先后随机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心气虚证的效应与用药剂量的关系。方法 通过负重游泳及灌服大剂量心得安法获得心气虚证大鼠模型,对各治疗组分别进行不同剂量参芪扶正注射液的足三里穴注治疗。连续治疗10 d后,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一般状况和症状;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心钠素(ANP)及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通过比色法检测各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通过HE染色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出现疲软无力,舌质发紫,呼吸急促等明显的心气虚症状;血清ANP浓度升高,cAMP浓度降低,SOD活性降低,均具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01); 心肌组织病理示:炎细胞浸润明显,心肌细胞严重水肿,排列紊乱。和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症状缓解,血清ANP浓度降低,cAMP浓度升高、SOD活性增强,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或P<0.001),其中参芪0.05 mL组变化最小(P<0.05),参芪0.20 mL组变化最大(P<0.001);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减轻,其中参芪0.20 mL组最接近正常。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能有效治疗心气虚证,且其疗效与用药剂量在一定剂量范围(0.05~0.20)mL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