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沈蓓  陈英  李欣  崔艳  陈亚秋 《天津医药》2005,33(7):425-426
目的:研究儿童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变异与鼻窦炎的关系。方法:选取15岁以下患鼻窦炎的儿童153例(鼻窦炎组),与正常同龄儿童72例(对照组),分别进行鼻窦冠状CT扫描及鼻内窥镜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与鼻窦炎组解剖变异的比较及各年龄组的解剖变异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儿童窦口鼻道复合体已经发育,可以通过CT扫描予以观察。(2)儿童窦口鼻道复合体通气和引流障碍是导致鼻窦炎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的关键。(3)儿童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变异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儿童眼睑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7例儿童眼睑血管瘤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其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7例儿童眼睑血管瘤包括2例婴儿血管瘤和5例丛状血管瘤。1例眼睑婴儿血管瘤伴有眶内婴儿血管瘤,呈增殖期;1例婴儿血管瘤呈消退期,9年后仍然残留病变。5例眼睑丛状血管瘤表现为真皮内增生的毛细血管型结节,周边有裂隙样管腔,结节可呈"炮弹头样"向管腔突出。婴儿血管瘤CD34(+),SMA(+),GLUT1(+);丛状血管瘤CD34(+),SMA(+),GLUT1(-)。结论:本文儿童眼睑血管瘤包括婴儿血管瘤和丛状血管瘤,两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GLUT1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3.
正常情况下,出生2-3个月的婴儿,早上醒来眼睛上就会有眼屎。这时宝宝的眼睫毛很容易向内生长,对眼球不断进行摩擦刺激,于是宝宝就有了眼屎。  相似文献   
24.
儿童变应性鼻炎肺功能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儿肺功能改变对早期发现气道高反应性及预测哮喘发生可能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变应性鼻炎患儿94例,并设6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对照组.全部患儿应用振荡法测定:呼吸阻抗(Zrs),气道总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周边小气道阻力(R5-R20),弹性阻力(X5),响应频率(Fres);5岁以上患儿同时做常规用力通气肺功能检查: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吸量(FEF1),呼气峰流量(PEF),用力呼气中流量25%、50%、75%(FEF25,FEF50,FEF75).肺功能正常时加做支气管激发试验,肺功能异常时加做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 52例(55%)变应性鼻炎肺功能检测结果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42例(45%),异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差异,表现FEF25,FEF50,FEE75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5,R20,X5,Fres较健康同龄儿增高(P<0.05).52例结果正常加做激发试验,其中25例为阳性;42例结果异常加做舒张试验,其中32例为阳性.肺功能异常患儿与过敏史及家族史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①本研究得出变应性鼻炎患几肺功能异常发生率61%,同时存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阳性,提示变应性鼻炎患儿存在着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危险.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隐匿哮喘提供依据.②变应性鼻炎及支气管哮喘与过敏史和家族史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5.
26.
陈亚秋  林书祥 《天津医药》2005,33(9):588-589
变态反应是一种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的发生是因接触过敏原,如粉尘螨、花粉尘、霉菌等外源性变应原作用于人体所至。变应原物质作为外表的诱发因素固然重要,而人体对这种物质的易感性则是关键,是变态反应发病的内在基础。为了解引起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n,AR)和哮喘的主要过敏原,笔者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62例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分泌性中耳炎病毒、衣原体感染及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尤其在儿童发病率较高。临床上是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若治疗不当.可引起听力障碍及语言发育不良。虽然近30年来进行了精细的研究,但病因仍有争议,其发病机理亦不甚明确。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与咽鼓管形态发育和功能不良、变态反应、免疫及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8.
从表面看,鼻子的结构似乎没有耳朵和眼睛那么复杂,功能好坏也没有耳朵、眼睛那么重要。其实不然,作为人体有机的组成部分,各个器官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它们每时每刻都在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相似文献   
29.
双支气管泥砂异物救治成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1.5岁。1998年9月8日玩耍时跌倒误吸满嘴泥砂,当即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发病1.5小时后因窒息、昏迷、抽搐来院求治。入院时呈下颌样呼吸,深昏迷,抽搐状态,全身青紫,瞳孔散大,双肺呼吸音几近消失,心音略低钝。急入手术室于无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查,见声门下总气管及左、右支气管内充满大量泥砂。吹入氧气分次钳取出多块碎石,并吸引出大量细砂,经清理,右支气管已基本通畅。因术中多次出现心率减慢,血氧饱和度下降至50%以下,患儿极度衰竭,遂决定改插5号气管插作者单位:300074天津市儿童医院耳鼻咽…  相似文献   
30.
陈亚秋  陶世安 《天津医药》1992,20(4):255-256
为了观察我地区正常儿童不同年龄组ABR的潜伏期及波间时程,我们检测了132例共264耳小儿ABR正常值,以供临床参考。一、资料:132名受检儿童年龄最大15岁,最小11个月。女49人,男83人。在无隔声及电屏蔽的安静房间内患儿安静状态下进行检测。对婴幼儿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