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8篇
  免费   488篇
  国内免费   257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147篇
妇产科学   64篇
基础医学   362篇
口腔科学   80篇
临床医学   1740篇
内科学   648篇
皮肤病学   55篇
神经病学   313篇
特种医学   3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88篇
综合类   2766篇
预防医学   1008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1236篇
  9篇
中国医学   1139篇
肿瘤学   20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517篇
  2012年   634篇
  2011年   707篇
  2010年   656篇
  2009年   605篇
  2008年   618篇
  2007年   558篇
  2006年   514篇
  2005年   498篇
  2004年   444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368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1篇
  1964年   11篇
  1963年   7篇
  1962年   9篇
  1957年   17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射频肝肿瘤灭活术对肾脏的影响。方法:22只植有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种兔随机分为2组:A组(治疗组n=15),开腹后对肝肿瘤进行射频治疗,功率为30w,持续3~4 min。B组(对照组n=7),开腹后关腹,不作任何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7、14天观察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尿中红细胞和病理变化。结果:A组术后3天尿素氮升高,肌酐升高,尿中红细胞增多,肾小管上皮发生颗粒样变性。术后7天肌酐恢复正常水平,14天后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B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射频肝肿瘤灭活术对肾脏有影响作用,但是为可逆性暂时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3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使患者感到温暖、安全、亲切,从而形成护患之间相互信任,互为亲人般的关系。因此,搞好护理工作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预适应锻炼对新兵急进高原后脑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120名新兵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面罩组、运动组和面罩复合运动组。在进入高原前,面罩复合运动组佩带低氧呼吸器小步快走10 min,休息5 min后重复进行,上、下午各进行4次,连续进行7 d;面罩组、运动组分别只佩带低氧呼吸器或单纯运动。在空运进入高原后,比较进高原前、后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系统指标的改变,并对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低氧呼吸器复合小步快走5 min时动脉血氧饱和度可降到(80.5±5.7)%,达到预缺氧的目的。新兵进入3 658 m高原后,对照组、面罩组和运动组的数字跨度、目标追踪测试分值明显下降(P<0.05),而面罩复合运动组无明显改变(P>0.05);各组进藏前、后的简单反应时、数字译码和视觉保留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手敏捷度则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面罩组、运动组和面罩复合运动组的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分别为13.3%、20.0%、20.0%、3.3%。结论进入高原前,应用低氧呼吸器辅以适当运动,能改善急进高原人群的即时听觉记忆能力和手部运动的速度及准确性,避免部分脑功能的损害,并使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34.
LHRH-PE40识别结肠癌细胞膜表面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及人白血病细胞系Jurket细胞膜表面蛋白能否识别LHRH-PE40及是否存在竞争性抑制。方法将结肠癌细胞系Lovo及白血病细胞系Jurket制备成细胞膜,利用125I标记的LHRH-PE40与两种细胞膜进行放射性配基分析,与LHRH进行竞争结合分析。结果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的结合竞争符合特异性配基-受体结合、竞争;而白血病细胞系Jurket未见配基-受体特异性结合。其中LHRH-PE40与Lovo细胞的亲和力:Kd=10·6±2·33nmol/L,容量Bmax=345±7·59pmol/mg。结论LHRH是结肠癌免疫治疗的有效靶点,LHRH-PE40对过度表达LHRH受体的结肠癌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而对无LHRH表达的肿瘤无杀伤作用,对于药物的临床应用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人脑外伤后皮层核因子-κB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人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挫伤皮层中的表达情况,包括表达位置、表达强度和表达时相。方法 挫伤区皮层的标本来自24例TBI患者,取样时间为伤后5h-5d,利用凝胶电泳迁移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NF—κB的活性和表达强度。结果 在人TBI后的挫伤区皮层中,NF—κB表达明显上调,表达高峰为伤后48—72h,NF—κBP65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表达,NF—κBP50主要在神经胶质细胞和少量神经元中表达,NF—κBP65的表达强度高于NF—κBP50。结论 NF—κB在人TBI后的挫伤区皮层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在TBI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蓖麻油引产餐对胎膜早破临床疗效分析古丽娜,卢春华(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胎膜早破为临产前破膜者。胎膜早破与围产儿死亡、宫内感染及产褥感染皆有关,为降低母婴并发症,我院既往常规对胎膜早破超过12h者给予预防性抗感染治疗,胎膜早破超过24h未临产...  相似文献   
37.
为提高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分两个阶段探讨了烧伤患者的心理改变特点,强调对烧伤患者进行心理康复的重要性,就如何实施烧伤患者的心理康复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邵路明  王琦  曹原  邹龚  吴春华 《九江医学》2002,17(4):194-194
患者男25岁,后复发作胸闷、心慌多年,发作时心电图示: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呈完全性右束支及左前分支阻滞图形,提示室速起源位于左后分支远端,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未见器质性心脏病,为一特发性室速。采用根治性射频导管消融治疗:①消融靶点定位;②射频导管消融。根据体表心电图,判断室速起源于左室左后分支区域,行股动脉穿刺,置心内电极导管,入左室左后分支区域,即左室间隔左面后下方,进行心内膜标测,术中连续心电监测,并做好随时可电除颤和药物急救准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对室速起源处定位。……  相似文献   
39.
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膀胱逼尿肌功能变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膀胱逼尿肌功能变化邓春华郑克立梅骅作者单位:510080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引起老年男性膀胱颈梗阻(BOO)的常见疾病。BPH常通过BOO引起膀胱逼尿肌功能变化。BOO及其继发的逼尿肌功能变...  相似文献   
40.
我院自1990年4月至1992年3月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病人7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7例病人中,男6例,女1例,年龄21~48岁。5例在头部外伤后立即出现单侧持续性颅内搏动性血管杂音,并逐渐出现程度不等的单眼突出,结合膜充血、水肿、外翻及视力减退。1例在咳嗽时突然出现头痛及颅内杂音,1例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及颅内杂音。全部病人均行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除1例瘘口仅有单侧颈外动脉分支供血外,其余6例由单侧颈内动脉供血。所有病例都有眼静脉引流,并同时存在上或下岩窦引流,1例同时经椎基底静脉丛引流到椎管静脉丛,1例颈外动脉供血者经侧裂静脉引流入上矢状窦及大脑大静脉。治疗:局麻下经股动脉插管,其中4例在造影检查证实诊断的同时进行栓塞治疗。7例病人共行栓塞治疗13次。1例单纯预外动脉供血者经选择性颈外动脉插管用真丝微粒栓塞2次后临床症状消失;其余6例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其中3例经1次栓塞,2例经2次栓塞,l例经4次栓塞后临床症状消失,栓塞成功后,颅内杂音立即消失,眼部症状多在l~2周内完全消失。6例顿内动脉海绵窦疾病人有3例保留颈内动脉通畅,随访8个月~2年,症状未发。其中2例复查血管造影示展口消失,颈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