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1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131篇
基础医学   175篇
口腔科学   60篇
临床医学   678篇
内科学   386篇
皮肤病学   52篇
神经病学   104篇
特种医学   1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401篇
综合类   1851篇
预防医学   801篇
眼科学   91篇
药学   715篇
  6篇
中国医学   605篇
肿瘤学   16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9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直肠良性肿瘤及早期直肠癌经肛门内窥镜微创手术(TEM)治疗后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访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30例经肛门内窥镜微创术治疗的直肠肿瘤患者,于术前1周,术后2周、3个月、6个月和9个月时采用肛门测压法评估肛门功能。统计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中,术前经活检证实绒毛状腺瘤20例,直肠腺癌10例(T1期8例,T2期2例),肿瘤距肛缘为5~16 cm。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平均静息压和最大耐受容量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22.8,P〈0.05),至术后6个月时恢复正常(t=1.75、0.93,P〉0.05);缩榨压于术后2周时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P〈0.05),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t=1.65,P〉0.05);直肠容量感觉阈值于术后6个月内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5),至术后9个月趋于正常(t=1.40,P〉0.05)。术前有3例未引出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术后3个月有14例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P〈0.05),术后6个月下降至4例,与术前相近(χ2=0.16,P〉0.05)。结论:对于直肠良性肿瘤及早期直肠癌患者,采用TEM治疗后9个月起肛门测压结果基本正常,证明TEM不但是一种保肛及微创手术,而且对肛门功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92.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尤其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1].  相似文献   
993.
分析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法律问题,通过自学<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护士法>及科室组织学习<患者安全目标手册>的内容,并进行考核,进一步掌握并提高对护理法知识及患者安全目标,增强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潜在法律问题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了处理护患矛盾,减少和避免护患纠绘发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心外膜房室旁路(AP)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的方法学及结果。方法本中心经心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证实的AP患者1865例(共1972条AP)中,36例心外膜AP患者,男17例,年龄9-74岁,均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7例有1-3次导管消融失败病史,经心内膜途径标测无理想消融靶点和(或)经导管消融失败后,分别经冠状静脉系统(尤心中静脉)、无冠窦、右心耳、右侧游离壁标测到理想AP电位或A-V(V-A)相对最近或融合处,应用普通射频导管或换用盐水灌注射频导管,分别于上述部位消融。结果 36例中,在冠状静脉系统内消融成功28例,其中25例在心中静脉内或其口部附近消融成功,其余2例和1例分别在心后静脉内和心大静脉远端消融成功;无冠窦内消融成功1例,此例患者心动过速时消融导管标测提示逆向心房激动最早点位于前间隔希氏束附近,在此处及二尖瓣环前壁有较早心房激动时间处消融均无效,最后在主动脉无冠窦内应用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消融成功;右心耳内消融成功2例,其中1例复发后再次消融失败,最终经心外科手术成功;5例右侧游离壁心外膜AP,4例有1~2次消融失败或复发病史,其AP均位于三尖瓣环7~9点处,局部标测前向或逆向旁路传导均无理想消融靶点,换用盐水灌注射频导管和/或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沿三尖瓣环心房侧较大范围线性消融以试图电隔离AP传导,最后4例消融成功,失败1例。结论心外膜AP的发生率为1.9%,多数(78%)位于心脏静脉系统(尤心中静脉)内,部分位于右侧游离壁,心耳内或无冠窦内罕见。术前通过分析体表心电图预激波极性可预测多数伴显性预激的心脏静脉系统心外膜旁路,在经心内膜标测或(和)导管消融AP过程中如有疑问时应注意排除心外膜AP。盐水灌注射频导管可能有助于提高心外膜AP的消融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最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合并心脏受累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而心脏受累常常是SLE患者预后不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机制包括:心脏和血管的自身免疫性炎症,T细胞激活释放大量细胞因子,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加速冠状动脉硬化等,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心脏病变和早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各层均可受累,心包炎最常见,约见于60%的SLE患者,心肌病变和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比较常见,是SLE的常见死因。因此,应常规对SLE的患者进行心脏受累的筛查,早期诊断,并尽早积极治疗可改善SLE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对存在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儿童行交互式干预,观察饮食行为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上海市3个城区(长宁区、卢湾区和虹口区)1~6岁常住户籍儿童。编制《上海市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和干预随访问卷》基线版和随访版,经专业培训合格的社区儿保医生确定研究起点(T0)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入组,以密封信封的方式将入组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根据年龄分为1、2、3、4、5和6岁亚组;根据营养状况分为营养正常、中度营养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亚组。干预组在T0时首次干预,并于干预后1(T1)、3(T2)、6(T3)和9个月(T4)分别以随访版内容评估和干预。对照组于T0、T4时点分别行基线版和随访版评估,不行交互式干预。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饮食行为状况,并计算得到1例有益结果需干预的人数(NNT)和不良行为保持率。结果 2009年1~10月共纳入有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490例,至T4时点,随访完全不依从2例,部分不依从26例,失访率为5.7%(28/490例)。462例有效数据纳入分析,干预组245例,对照组217例。①干预组T0时点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综合评分为(19.7±0.0)分,T4时点为(14.2±0.3)分,呈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T0时点为(19.7±0.5)分,T4时点为(19.6±0.1)分,无显著改变(P0.05)。②干预组T0~T4不同时点各年龄亚组饮食行为问题综合评分随交互式干预的介入均呈下降趋势,各年龄亚组儿童饮食行为综合评分T4较T0时点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3岁亚组△(T0~T4)减分最多,6岁亚组△(T0~T4)减分最少,3和6岁亚组间△(T0-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2例存在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干预效果NNT为2.5(95%CI:2.1~3.0),总的不良饮食行为保持率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干预组营养正常与重度营养不良亚组饮食行为问题综合评分T4较T0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营养正常和重度营养不良亚组饮食行为问题综合评分T4较T0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干预组干预前后各单项饮食行为问题评分T4较T0时点均有显著降低(P0.01);但干预后各项饮食行为问题的△(T0-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饮食行为问题评分T4较T0时点无显著降低(P0.05)。各单项饮食行为NNT为1.4~2.5。各单项不良饮食行为保持率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饮食行为干预可改善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交互式干预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小鼠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过程中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为临床药物治疗糖尿病RIF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6只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8)和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n=8)。8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用药组小鼠14周龄开始以腹腔注射的方式给药,观测小鼠日常状态及血糖变化,于24周龄处死小鼠,取肾脏分别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 I型受体(TGF-β-RI)蛋白的表达。结果:形态学观察可见模型组发生明显的纤维化改变,而经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后,小鼠肾间质基质轻度增多,病变较轻微。治疗组KKAy小鼠肾组织中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α-SMA、TGF-β1和TGF-β-RI蛋白的表达减少。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α-SMA的表达,抑制KKAy小鼠肾脏组织中TGF-β1和TGF-β-RI蛋白表达,阻断并逆转EMT的过程,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α-乳香酸对肺动脉高压(PH)动物模型的在体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雄性)随机分成四组(常氧干预组、常氧对照组、低氧干预组、低氧对照组),低氧干预组、低氧对照组大鼠低氧处理,在常氧干预组和低氧干预组中,每组每天α-乳香酸按体重(10μg/g)1次口服给药,低氧对照组、常氧对照组服用安慰剂4~8周;8周时应用...  相似文献   
999.
脑钠肽(BNP)是一种主要从心室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在心脏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正常中起着重要的代偿作用,其同源代谢产物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具有半衰期长、稳定性良好等优点,临床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有助于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同时可用于对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急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本文就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静脉注射渗漏原因、所致组织损伤机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结合临床实际,回顾分析相关文献。结果:抗肿瘤药静脉注射渗漏,同药物本身、护理穿刺技术、患者个体因素相关联;发生机制为直接毒性和间接损伤。结论:抗肿瘤药静脉注射渗漏可采用局部封闭、外敷、解毒剂、物理照射等方法进行有效治疗。提高护理操作技术,加强健康教育和追踪观察,可起到积极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