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41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287篇
预防医学   19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5篇
  1篇
中国医学   20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真皮-脂肪颗粒混合液注射移植修复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将真皮颗粒和脂肪颗粒混合制成真皮-脂肪颗粒混合液,用2mm脂肪抽吸针注射移植修复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结果本组18例,17例1次填充成功,仅1例因缺损面积过大而补充填充1次,全部病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外形明显改善。结论真皮-脂肪颗粒混合移植修复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手术简单易行,术后吸收少,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生物钟已成为医学边缘学科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被研究者认为是控制人的生长发育、机能代谢、成熟衰老和生殖繁衍的时间结构,并被用以探讨人体的生理与病理的表现规律,而妊娠、分娩是人类繁衍、进化的重要形式,也是一复杂的生理变化过程,它们两者之间有否内在的相应关系,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收集了112例病例,用以观察与研究产程与生物钟的关系。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赵文华  周蓓 《浙江医学》1998,20(6):384-384,F003
巨噬细胞是一种广泛分布在结缔组织中的多功能细胞。在HE染色切片中,巨噬细胞不易与成纤维细胞区别;而显示组织切片中巨噬细胞的天青伊红瑞氏染色法,不仅着色需要8~12h,且切片着色背景杂乱,巨噬细胞吞噬颗粒不明显,不易查找,给诊断、计数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为改进以上弊端,我们用微波辐射(MWI)技术显示病变组织切片中的巨噬细胞,不仅大幅度缩短了着色时间,面且巨噬细胞染色效果较理想。现将方法、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丁香、肉桂、细辛等组成的腹泻灵外敷脐部(神阙穴)治疗急性肠炎106例,痊愈率为91.5%。并随机设立痢特灵、庆大霉素、山莨菪碱西药对照组100例,痊愈率为88%。两组相比,腹泻灵组对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动物实验证明,腹泻灵内用无急性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长期外用无蓄积性毒性作用,对球结膜与完好皮肤及破损皮肤均无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48例乙型急性肝炎(包括乙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HBV携带者及其它非乙肝肝炎)进行前S1抗原和抗体检测,同时检测HBV标志物和HBV DNA。前S1抗原、抗体和HBV标志物检测用ELISA法,HBVDNA检测用PCR法。结果:在HBV复制标志物中,前S1抗原与HBeAg、HBV DNA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前S1抗原阳性与HBV DNA阳性的符合率为80.4%;前Sl抗原比HBeAg更敏感,在648例血清中,前S1抗原阳性检测率为60.2%,HBeAg阳性检测率为41.0%。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前Sl抗原检出率分别达66.2%、76.6%和63.6%。结论:前S1抗原、抗体检测对乙肝的早期诊断、病毒复制和预后估计具有重要意义,在慢性HBV感染中,前S1蛋白持续阳性提示病情进展和恶化。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肝脏是人体代谢中心,几乎所有药物(包括中药)要经过肝脏进行合成代谢。而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之一,一方面肾脏功能改变会影响某些药物排泄,另一方面许多药物排泄也会引起肾脏损害,即药物的肾毒性。若为了追求疗效而不加选择地盲目过多地使用药物,必然加重肝肾负担,对肝肾多有损害。近年来,人们对西药毒性的认识越来越重视,而忽略了中药的毒性,认为中药大多是动植物,药性平和,安全价廉,所以喜用中药的患不断增加。其实中药的毒性并非现代才有,我国历代中药献对中药毒性早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中就将所载的365种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有“有毒”,“无毒”之分。所以中药(中成药)同样存在毒副作用,如应用不当,便会发生中毒。近来中药毒性事件的报道也日趋增多。最近又见报道,有个十几岁的女孩,为了预防流感,连续服用了两个星期的板蓝根冲剂,突然出现头昏、胸闷、呕吐等过敏反应。板蓝根是清热解毒药,应该说毒副作用很小。但近年来,服用板蓝根造成过敏反应及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却不少,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也有统计发现,药物性肝病中,近1/3病人是由于中草药所致。所以,“中药无毒副作用”、“吃中药最安全”、“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观点需要改变了。有的毒副作用只是没有西药明显罢了。所以应该走出中草药的用药误区,防“毒”于未然。  相似文献   
7.
面部除皱手术的护理辽宁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110015)金亚伟利用SMAS技术矫正面部皮肤松弛是我科主要的手术方法。通过对200余例住院患者实行此项手术的观察和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术前护理1.1面部除皱手术术前最重要的就是作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肝脏、胆囊及肠道在胆石形成中的作用,复习文献,综述如下。1 肝脏代谢障碍的致石作用19世纪6 0年代末,Small和Rapo阐明了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的理化基础,并提出肝脏分泌胆固醇过多在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1] 。肝脏胆固醇代谢障碍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关系密切。S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晶体后囊膜部分或全部不完整情况下的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方法:选用襻的中央各有一个孔的人工晶体,用聚丙烯缝线将其两襻固定在睫状沟处。结果:15例(15眼)病例中,12例视力为0.6以上,3例矫正视力在0.2-0.4。所有人工晶体位置均正常。主要并发症是术后初期虹膜、睫状体出血,但均能自行吸收。结论:两点式人工晶体固定术可以用于严重的眼球外伤后或手术中晶状体后囊膜完全或大部分缺如的病例,术后可提高视力,避免配戴矫正眼镜的不适,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严重的炎症反应,从而解决这些病例无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或植入困难的问题。同时,该手术优点是缝针次数少,眼内出血发生率少,减轻了眼内组织反应,并发症明显比四点式固定术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基于物理、化学、免疫学原理的各种检测技术的广泛开展,外周血细胞分析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对外周血各项血细胞参数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对白细胞各项参数的系统研究尚缺乏报道,鉴于此,我们对浙江地区城市健康人群外周血白细胞参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