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考察醒酒护肝VI服液的安全性并评价其抗醉、解酒作用。方法醒酒护肝口服液以最大浓度、最大给药剂量灌胃小鼠,观察24h内动物急性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并继续观察14d以评价其安全性,同时计算小鼠最大耐受剂量;建立小鼠酒精致醉模型,以自主活动数、翻正反应消失时间及恢复时间评价醒酒护肝口服液抗醉、解酒作用。结果醒酒护肝口服液小鼠最大给药剂量为350.0g/kg,在24h内未见实验动物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14d实验周期内,小鼠体质量呈进行性增长,肝功能指标未见异常;抗醉实验中,醒酒护肝口服液能显著降低致醉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延长醉酒时间并缩短醉睡时间:解酒实验中.醒酒护肝口服液提高醉酒时间、醉睡时间。结论醒酒护肝口服液临床剂量是合理安全的,对酒精致醉模型小鼠有抗醉作用。  相似文献   
32.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降低药品费用,我院对临床用药实施动态监测和超常警戒机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进行初步总结报道,以探讨在当前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下,如何落实《处方管理办法》提出的要求,规范、合理用药,减少大处方,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为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复方丹七郁胶囊中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100-5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甲酸-水(10∶30∶1∶59)为流动相,波长为286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丹酚酸B在6.25~249.87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100.51%(RSD为0.3%,n=6)。结论:该法快速,简便易行,结果可靠,专属性强,可作为复方丹七郁胶囊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34.
摘要:目的:建立抗病毒清热口服液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定量分析,为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CORTECS T3 C18柱(150 mm×4.6 mm,2.7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结果:绿原酸及连翘苷分别在95.60~2 294.20 ng及75.20~1 804.20 ng范围内与相应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绿原酸和连翘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和100.2%,RSD分别为0.9%和0.5%(n=6)。建立了抗病毒清热口服液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其中16个共有峰,13批抗病毒清热口服液的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所建立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可用于抗病毒清热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5种常用抗生素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可行性。方法:5种常用抗生素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按规定浓度与操作配伍,在规定时限内考察其配伍性(包括外观、色泽、澄明度、微粒及pH值变化)、稳定性(含量变化)及安全性(急性毒性)。结果:除头孢哌酮钠外,4种抗生素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性、稳定性与安全性均符合规定。结论:除头孢哌酮钠外。其他4种抗生素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在规定时限内按规定浓度与操作配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6.
郑锦坤 《华夏医药》2005,9(1):46-46
目的观察结节病例,常见有胸椎突出脊椎侧弯而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多于男性的特点。方法以中医正骨推拿手法矫正,及中药内服外敷每三星期为一疗程,共需三个疗程。结果手法治疗胸椎突出压迫粘连部份,均有不同程度的解除,并且于三个月后结节缩小或消失。结论手法推拿是对胸椎关筛突出错位的简而易行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7.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为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临床病原学检测方法的滞后等原因,细菌耐药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费用等大幅攀升,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已成为医药界特别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国卫生部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搽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所用原料按处方比例及所设计的工艺进行制备,并建立质量标准。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0.16%,RSD为1.68(n=5)。结论:本制剂处方合理,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离子凝胶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CS-NPs)的影响因素。方法用碱降解法制备高脱乙酰度的壳聚糖(CS),并以之为材料,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CS-NPs,以微粒的平均粒径、分散度和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CS及三聚磷酸钠(TPP)的质量浓度、CS/TPP质量比、CS溶液p H值和CS溶液温度对制备CS-NPs的影响。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结果CS-NPs的平均粒径随CS、TPP质量浓度及CS/TPP质量比的增大而增大,CS/TPP质量比的增加、CS溶液p H值的降低可引起CS-NPs的Zeta电位增高,CS溶液p H值和温度对CS-NPs的分散度影响较大;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形态较为规则,类似球形。结论CS及TPP的质量浓度、质量比、CS溶液p H值是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并影响其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索降低我院住院药房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简称“麻、精一药品处方”)不合格率的方法,提高住院药房麻、精一药品的管理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根据品管圈理论及十大步骤开展活动,对比活动前后处方不合格率,计算目标达成率、进步率。结果 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处方不合格率由28.92%降低至7.26%,目标达成率是127.11%。进步率74.90%。制定了麻、精一药品相关管理制度及标准化工作流程并在工作中实施。经过1年时间观察,处方不合格率维持较低水平,品管圈效果得到了很好的维持。结论 本期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我院住院药房麻、精一药品处方不合格率,提高了我院住院药房麻、精一药品管理的医疗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