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学生意外伤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0~14岁儿童的第1位死因。为了解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1.调查对象为浙江省永嘉县8所小学的3~5年级学生1161名(占3~5年级学生总数的98.22%,其中男生599名、女生562名)。调查时间为1997年10~12月。以问卷形式进行现场直接询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态度和行为3个部分。知识部分28题,态度部分3题,行为部分20题。2.结果:(1)知识部分:在基本知识方面,知道儿童意外伤害是一种疾病者占35.7%;认为儿童意外伤害是可以采取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改善失血性休克家兔氧动力学、血流动力学的可行性。方法:20只家兔随机分为丹参组和休克组。观察两组家兔休克前、休克即刻、休克1h、3h、6h、12h心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输送(DO2)、氧消耗(VO2)、氧摄取率(ERO2)、动脉血乳酸(LA)变化及DO2与VO2的关系。结果:休克组于休克1h时SVRI、PVRI、CI、DO2、SvO2较休克前无明显变化(P〉0.05),于休克3h与休克前比较CI、DO2、SvO2显著降低,ERO2显著增加,(P〈0.05),VO2保持不变,DO2与VO2呈非依赖关系。休克6h,当DO2降至397mL(min.m2)时,VO2明显降低,DO2与VO2线性相关,相关系数γ=0.62。丹参组于休克1h和3h时SVRI、PVRI、CI、DO2、SvO2与休克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于休克6h后,SVRI、PVRI、CI、DO2、SvO2降低,但与休克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丹参组休克后,CI、ERO2与休克前无显著改变。DO2、VO2显著升高。丹参组DO2与VO2亦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34,P〈0.05。丹参组DO2、VO2关系曲线斜率明显低于休克组,相关系数明显降低。两组血乳酸水平于休克后1h无明显变化,于休克3h均明显升高(P〈0.05),于休克后6h休克组血乳酸水平持续升高,丹参组较前下降,但高于休克前,于休克12h休克组达(8.70±0.73)mmol/L,丹参组下降至休克前水平。结论:失血性休克家兔出现血流动力学、氧动力学障碍,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改善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癌淋巴转移的机制.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Elivision),检测VEGF-C、CD44V6在浸润性宫颈癌中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组比较,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VEGF-C、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组中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及深肌层浸润组(P〈0.05).深肌层浸润组宫颈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P〈0.01).Logistic回归统计结果显示淋巴结状况与CD44V6表达无明显相关,而与浸润深度、VEGF-C阳性有显著正相关(P〈0.01,B〉0). 结论浸润深度、VEGF-C阳性表达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子,而CD44V6所起作用相对不大.  相似文献   
14.
戊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升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型病毒性肝炎 (戊肝 )为肠道传播的肝炎 ,本病绝大多数呈急性自限性 ,不发展为慢性肝炎 ,少数呈重型或亚重型肝炎。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部分散发性戊肝血清甲胎蛋白 (AFP)升高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45例散发性戊肝系我院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住院患者 ,其中男 34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5 3± 9.72 )岁 ,其中 16例AFP升高 ,年龄 (5 4± 14.83)岁。对照组随机选择同期 2 0例散发急性甲型肝炎 (甲肝 ) ,男 16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2 6± 4.75 )岁。所有病例诊断符合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和分析温州市鹿城区人群中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随机抽取鹿城区居民49511人,选取可能与脑卒中有关的危险因素项,如:职业、劳动强度、高血压病、冠心病、饮酒、性格情绪、盐的摄入量、吸烟、糖尿病、体重、血脂情况等,单因素分析用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温州市鹿城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率为194/10万,男性发病率为189/10万,女性发病率为199/10万,脑卒中发病率在男女性别间无差异(χ2=0.054,P>0.05);脑卒中发病与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性格情绪、饮酒量、高脂血症、职业相关(P均<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性格情绪、饮酒量、高脂血症为鹿城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糖代谢异常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对血糖进行早期干预,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对12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入院当天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HSS),在发病2周时行NIHSS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对非糖尿病患者采用2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糖尿病前期(IGR)和糖尿病(DM)3组。在发病3个月时通过门诊随访及社区回访进行NIHSS及BI评分。结果 3组入院时NIHSS评分无差异(P=0.377);发病2周NIHSS评分无差异(P=0.157),BI指数评分DM组较NGT组低(P=0.037);发病3个月时NIHSS评分(P=0.046)及BI指数评分(P=0.047)都有差异。结论不同糖代谢异常水平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近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无明显影响;但糖尿病影响缺血性卒中的近期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糖尿病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远期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胃癌术后放疗同步紫杉醇顺铂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比较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在放疗毒性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常规4野或三维适形放疗技术DT60Gy和紫杉醇135mg/m^2第1天,顺铂20mg/m^2第1~3天同步化疗,4周1次共2周期。结果3年总生存率、3年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78.2%、70.9%,28.1%患者出现治疗失败。3级及以上毒性反应发生率为70.3%.主要毒性反应为消化道(28.1%)、血液学毒性(21.8%)和脱发(18.7%),1洌患者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胃癌术后的同步化疗方案效果较好,安全可行;适形放疗技术可以进一步减轻放疗相关毒性反应尤其是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Tp-Te间期、QTd、QTcd及其组合在预测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方法 入选158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入院时全部予以12导联心电图检查,将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纤颤)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Tp-Te、QTd、QTcd值,计算它们及其组合在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中的敏感度、特异性等指标.结果 病例组Tp-Te、QTd、QTcd均大于对照组(P<0.01).Tp-Te在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最高,其次为QTcd,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46% vs 84.62%、92.5% vs 77.5%、92.0% vs 78.6%、89.2% vs 83.8%.Tp-Te与QTcd并、串联未能提高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能力.结论 与QTd、QTcd相比,Tp-Te是预测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强有力的指标,尤其当Tp-Te间期>148ms时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可以导致脑血管痉挛、认知障碍、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炎症不仅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诱因,还参与了SAH早期脑损伤、脑血管痉挛等病理生理过程。虽然有许多证据表明抑制炎症可能发挥脑保护作用,但临床上抗炎治疗收效甚微。因此,通过对炎症的深入研究可能能为SAH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VitD3 及微量元素硒对佝偻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把佝偻病患儿分为非药物治疗的对照组(Ⅰ )、VitD3 治疗组 (Ⅱ )和VitD3 硒治疗组 (Ⅲ )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硒、钙、磷、镁水平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 ,同时做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结果 Ⅱ、Ⅲ组治疗后的血硒、钙、磷、镁水平及免疫功能较Ⅰ组有所提高 ,并以Ⅲ组为最明显。Ⅱ、Ⅲ组治疗前后的各指标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VitD3 和微量元素硒对佝偻病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两药联合使用时效果更好。VitD3 和硒可能存在协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