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9 毫秒
21.
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小儿全麻术前用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小儿全麻术前用药盐酸戊乙奎醚的最佳剂量.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睾丸探查+下降固定术的患儿80例,年龄3~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四组:盐酸戊乙奎醚0.005 mg/kg组(Ⅰ组)、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组(Ⅱ组)、盐酸戊乙奎醚0.015 mg/kg组(Ⅲ组)、阿托品0.01 mg/kg组(Ⅳ组).诱导前30 min分别肌注氯胺酮6 mg/kg和相应剂量的抗胆碱药.30 min后诱导插管,采用Datex-Ohmeda 7900麻醉机压力控制通气,术毕清醒拔管后送麻醉恢复室,手术时间1~2 h.观察人室时(T_0)、氯胺酮肌注后5 min(T_1)、手术开始时(T_2)、手术结束时(T_3)、拔管前(T_4)各时点的HR、SpO_2、鼓膜温度、BIS,以及T_1~T_4时口腔分泌物的量,并观察术后3d内有无并发症.结果 T_1~T_4时Ⅳ组鼓膜温度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T_0时及Ⅰ、Ⅱ、Ⅲ组(P<0.05);T_1、T_2时Ⅳ组BIS值明显高于Ⅰ、Ⅱ、Ⅲ组(P<0.05);T_1~T_5时Ⅰ组患儿口腔分泌物量明显多于Ⅱ、Ⅲ、Ⅳ组(P<0.05).Ⅲ、Ⅳ组口干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组(P<0.05);Ⅲ组出现视幻觉1例.结论 诱导前30 min肌注盐酸戊乙李醚0.01 mg/kg抗胆碱效果好,不影响心率、体温,口干发生率较低,未发现视幻觉,有加深镇静的作用,作为小儿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术前抗胆碱药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2.
环境雌激素(EEs)对人类的生殖毒性效应成为当今环境科学与生殖医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显示,EEs可显著导致雄性性分化异常诸如小阴茎、尿道下裂、隐睾、雄性化行为异常等。该文对其作用机制包括拟雌激素作用、抗雄激素作用以及其他影响激素代谢的反馈调节和信号传递途径等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用于乳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麻醉期间观察入睡时间,注药时有无血管疼痛、肌颤、阵挛及荨麻疹等情况,术后随访苏醒时间、精神症状、病人咽喉部感觉状况、静脉炎及恶心呕吐情况.全部病例连续监测ECG、BP、HR、SpO2等,麻醉前、手术开始后15分钟、拔除喉罩后采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注射时无血管疼痛、肌颤、阵挛及荨麻疹等情况发生,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苏醒迅速、平稳、完全.结论 该法具有安全快捷、镇痛完全、诱导平稳、苏醒完全等优点,适于乳腺等体表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24.
分析医学院校图书馆对医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与不足,详细阐述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改进措施,包括丰富新生入馆教育内涵、推动文检课改革及提升医学院校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25.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具有早饱感、上腹胀痛、上腹烧灼感、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并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在中医学中属于"胃脘痛"、"痞满"和"嘈杂"等范畴~([2])。其发病率在大学生群体中较高~([3-4]),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中医认为"治病求本",而中医体质作为人体生命过程中,由先天禀赋和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学龄前正常发育状态下,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眼轴长度的分布范围和发育规律,为近视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杨浦区104所幼儿园儿童进行全覆盖的眼轴测量,排除弱视、近视和有高度近视家族史者的情况下,筛选出正常身高、体重的儿童14 584名(共29 168眼)进行分析.采用Zeiss IOL Master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参照上海市制定的男、女儿童年龄划分标准,将被调查儿童分别划分为○~Ⅷ9个不同年龄段,再进行各组数据对照分析.结果 男、女儿童9个组中,Ⅷ(年龄为≥6.5~<7)组样本量均较小,分析结果不稳定,不对其进行分析.○~Ⅶ8个年龄组眼轴数据显示:①女童各个年龄段之间的眼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25,P<0.000 1);除○与Ⅰ组、Ⅵ与Ⅶ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男童的眼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38,P<0.000 1),○~Ⅶ各年龄组间相互比较亦均有统计学意义.③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对眼轴均有影响.结论 2.5 ~6.5岁儿童不论男女,眼轴均处于快速增长期.总体结果显示,学龄前阶段眼轴生长迅速,应该列为近视早期预防的重点阶段.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联合蛛网膜下腔植入式输注系统吗啡输注用于晚期癌痛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晚期癌痛患者40例,A组为加巴喷丁联合蛛网膜下腔植入式输注系统吗啡输注(n=13例);B组为安慰剂联合蛛网膜下腔植入式输注系统吗啡输注(n=12例);对照C组为口服吗啡进行镇痛(n=15例)。在达到疼痛缓解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维持给药至观测终止。分别观察A、B、C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72 h、1周、1个月的VAS,睡眠质量,药物毒副反应的差异;比较至观测终止时吗啡的日消耗量;治疗前、观测终止时T细胞、NK细胞等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通过为期1个月的研究,分析3组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发现:(1)评价疼痛控制程度及睡眠质量、药物的毒副反应、吗啡的日均消耗量,与B、C组相比,A组疗效最好,吗啡日消耗量最少。(2)与B、C组相比,A组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细胞表面标志物CD16+/CD56+等指标升高最为显著,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加巴喷丁联合蛛网膜下腔植入式输注系统吗啡输注能更有效的缓解疼痛,减少吗啡的消耗量,减少药物的毒副反应,同时能提高睡眠质量及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卵圆孔与经翼腭窝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11支痛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Ⅱ支痛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经卵圆孔入路20例,B组经翼腭窝人路22例,分别在DSA引导下穿刺到目标位置后行射频热凝术,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d、3d、2个月、6个月、1年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生存质量评分(QOL)。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及Q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经两种不同的路径行原发性三叉神经11支痛射频热凝术,疼痛控制均较理想,疗效肯定;但与经翼腭窝人路相比,经卵圆孔入路并发症发生率高,QOL低。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GDFT)与传统输液治疗对围术期血液高凝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I~Ⅲ级需行胃肠道肿瘤手术且入手术室后(输液前)第1次血栓弹力图结果为高凝(CI>3)的中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I组采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围术期输液即为CVP组,Ⅱ组采用每搏变异度(SVV)指导围术期输液即SVV组.CVP组根据CVP指导输液,维持CVP在9~15 mmHg(1.2~2 kPa);Ⅱ组采用SVV指导围术期输液,维持SVV<10%;记录2组患者输液前(T0)、麻醉开始后3 h(T2)、手术后24 h(T3)血栓弹力图的凝血情况,包括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angle、血栓形成的最大幅度(MA)、综合凝血指数(CI),低凝发生率;记录2组患者输液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麻醉诱导后3 h(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诱导后3h的总输液量、总出血量、尿量、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手术后至手术后24 h的总出血量、术后大出血的发生率、术后7d内血栓性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与I组比较,Ⅱ组患者To血栓弹力图结果无明显差别(P>0.05);2组患者T2,T3时的凝血因子功能和纤维蛋白原功能明显减弱(P<0.05),而血小板功能和综合凝血功能无差别(P>0.05).与I组比较,Ⅱ组T2时的凝血因子功能较强(P<0.05);综合凝血功能较强(P<0.05);低凝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的R,K,angle及MA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o,T1及T2的MAP,HR,麻醉诱导后3h内的总出血量及血管活性药使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3h内的总输液量、尿量明显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24 h的总出血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d内均无血栓事件发生. 结论 GDFT与传统输液治疗比较,可较好的纠正围术期血液高凝患者的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索大鼠鞘内注射艾司洛尔能否抑制福尔马林大鼠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鞘内置管成功后,随机分为三组(n=8):生理盐水组(N组),艾司洛尔300μg/kg组(E1组),艾司洛尔600μg/kg组(E2组)。在异氟醚麻醉下,鞘内注射上述药物10μl,5 d后,所有大鼠一侧后肢爪掌背侧皮下注射福尔马林(5%,50μl),观察大鼠在Ⅰ相(0~5 min)和Ⅱ相(15~50 min)疼痛行为学变化(包括添足、咬足、抬腿动作等),并进行Dubuisson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E1、E2组大鼠Ⅱ相阶段的疼痛相关行为均有减少,呈量效关系(P<0.05),且E1、E2组L4~5节段脊髓表达的c-fos蛋白均较N组减少(P<0.05)。结论鞘内注射艾司洛尔可减少福尔马林大鼠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