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的发病机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共同决定了IgAN的发病。遗传因素,尤其是半乳糖缺乏的IgAl(galactose-deficient IgAl,Gd—IgAl)生成过多是IgAN发病机制的始动因素.而IgA免疫复合物形成是IgAN发生的中心环节[1]。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VDR)激动剂-帕立骨化醇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胰岛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菌素75 mg/kg建立糖尿病(DM)模型,将诱导成功的20只DM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DM+帕立骨化醇治疗组(DA组)。另设相配的10只SD大鼠为对照组(NC组)。第10周测体质量(BW)、收缩压(SBP),空腹血糖(BG)、血肌酐(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及尿液足细胞(UPC)的排泄;RT-PCR检测肾组织nephrin、desmin、胰岛素受体α(IRα)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oltting检测肾组织IRα蛋白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DM组BG、Cr、24 h UP较NC组显著升高,BW显著降低,SBP、UPC无统计学差异。DM组nephrin mRNA、IRαmRNA及蛋白质,P-Akt蛋白质的表达较NC组显著降低;desmin mRNA的表达较NC组显著增加。帕立骨化醇降低DM大鼠的Cr、24 h UP,恢复肾组织nephrin、IRα、P-Akt的表达,抑制desmin的表达。结论帕立骨化醇上调nephrin并抑制desmin的表达,对足细胞起保护作用;改善胰岛素受体α的表达及磷酸化Akt水平,增强胰岛素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胰岛素对抗。  相似文献   
93.
糖尿病肾病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DN早期常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现对DN的早期诊断、筛查、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以便早期发现DN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4.
皮肌炎肾脏损害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是一种主要累及横纹肌,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发病率不高,只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1/10,皮肌炎累及肾脏较少,本文报道2例皮肌炎伴肾损害病例.  相似文献   
95.
活性维生素D对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3β1整合素在Heymann肾病鼠肾小球的表达以及活性维生素D1,25-(OH)2D3对两者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Heymann肾病模型组;后者经腹腔注射肾小管刷状缘抗原诱导肾病模型,再随机分为Heymann肾病组(HN)和1,25-(OH)2D3治疗组(HT)。HT组皮下埋置渗透性微量泵,给予1,25-(OH)2D3,3ng/(100g.d),连用4周。检测大鼠血清中的肌酐(Cr)、钙(Ca)、磷(P)、甲状旁腺素(PTH)、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尿蛋白(UP)、尿足细胞(UPC)。电镜观察每视野足细胞数、足突平均宽度。逆转录-聚含酶链反应法检测肾小球TGF-β1,α3整合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蛋白印迹检测肾小球TGF-β1,α3整合素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HN组大鼠Cr、P、PTH、AngⅡ明显升高,Ca降低;UP、UPC排泄明显增多;足细胞数目减少,足突宽度增加;肾小球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而α3整合素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HN组相比,HT组Ca无显著差异,PTH、AngⅡ明显降低;UP、UPC排泄明显减少;足细胞数目增加,足突宽度变窄;肾小球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α3整合素表达上调。结论1,25-(OH)2D3可能是AngⅡ的负向调节因子,可减少Heymann肾病鼠尿蛋白及尿足细胞的排泄,下调肾小球TGF-β1的表达,增加α3β1整合素的表达,从而减少足细胞脱落,维持肾小球足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IgA肾病(IgAN)患儿初始B淋巴细胞在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相关因子作用下的诱导成熟过程,探讨半乳糖缺乏的IgA1(Gd-IgA1)的诱生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IgAN患儿及健康儿童各8例。磁珠分选外周血初始B淋巴细胞(CD27-IgD+),加IL-2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等细胞因子共培养,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J链的表达、IgA水平、Gd-IgA1水平;并分别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J链的表达及血清IgA、Gd-IgA1水平。结果 IgAN组和健康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J链的表达相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0.05),上清液IgA分泌及血清IgA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gAN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及血清Gd-IgA1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 IgAN患儿外周血初始B淋巴细胞可分化成熟产生Gd-IgA1。Tfh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诱生B淋巴细胞成为分泌型IgA的浆母细胞及分泌Gd-IgA1过程中起关键的调节作用。血清Gd-IgA1可能是间接反映IgAN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D)在IgA肾病(Ig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诱导IgAN模型并随机分为IgAN组(n=15),IgAN+VitD组(n=15),分别给予丙二醇以及丙二醇+1,25(OH)2D 3 ng/(100g·d),连续6周;另设对照组(n=15)。第0、12、18周,测定各组小鼠24 h尿蛋白;第18周测定血清25(OH)D、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及半乳糖缺乏IgA1(Gd-IgA1)水平;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Peyer小结白介素-21(IL-21)mRNA及蛋白,Bcl-6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测定Peyer小结Tf h细胞占T淋巴细胞,B220+IgM+、B220+IgA+、B220-IgA+淋巴细胞占B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gAN组小鼠24 h尿蛋白升高;血清25(OH)D降低,FGF23及Gd-IgA1升高;Peyer小结IL-21 mRNA和蛋白,Bcl-6蛋白表达升高;Peyer小结Tf h细胞占T细胞百分率,B220+IgM+、B220+IgA+、B220-IgA+淋巴细胞占B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gAN+VitD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与IgAN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部分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OH)2D抑制IgAN鼠Peyer小结Tfh和B细胞分化,抑制Gd-IgA1生成,对Peyer小结微环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8.
1,25-二羟维生素D3对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角化细胞等均有调节作用,并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青少年糖尿病、克罗恩病、多发性硬化等密切相关.1,25-二羟维生素D3可能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之一,但最佳用药剂量及疗程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
CD2相关蛋白(CD2AP)是近年来在肾小球足突裂孔隔膜发现的连接蛋白,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参与形成特异性细胞黏附。CD2AP的作用主要是将nephrin锚定于细胞骨架上,对维持肾小球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CD2AP参与维持裂孔隔膜的结构。先天性肾病以及多囊肾性疾病中裂孔隔膜完整性破坏导致大量蛋白尿。CD2AP的发现为深入阐明蛋白尿形成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Th17细胞是一类新型CD4+T细胞,与Th1、Th2、调节性T细胞一起构成了CD4+T细胞的4个主要亚群.IL-17是Thl7细胞最主要的分泌产物,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可能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