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7 毫秒
41.
目的:了解十堰地区高危人群HIV感染状况及影响艾滋病感染的相关行为因素,为更好地管理这一特定人群,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02年5—7月对全市高危人群HIV感染情况及相关行为因素进行了问卷与血清学调查。结果:在完成l478份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l478人进行了HIV检测,共发现ll例HIV感染者(包括l例病人),HIV感染率为0.74%(11/l478),其中职业供血员10例,占0.68%(10/l478),吸毒人员l例占0.06%(1/l478)。结论:目前经有偿供血感染HIV为我市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今后应加强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加强对有偿献血员的管理,规范采供血机构,特别要加大对非法采血活动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掌握在押在教人员艾滋病性病感染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为确定今后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北省十堰市近7年在押在教人员艾滋病性病监测和问卷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8 364人,HIV感染0.09%(17/18 364),性病患病率3.13%(574/18 364);其中吸毒人群HIV感染率8.62%(15/174),性滥人群HIV感染率0.03%(2/7 294),其它高危人群和无高危行为人员HIV检测均阴性。吸毒人群中,共用注射器占注射吸毒的97.89%(139/142),性滥人群中,使用过安全套的比例占98.00%(7 148/7 294),而经常使用的占70.59%(5 149/7 294);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在7.11%~93.84%之间,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态度正向回答率分别为30.33%、40.76%。结论应将被羁押监管人员特别是其中的注射吸毒和性乱人群做为十堰市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3.
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抽样框架,兼顾城乡、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差异,结合当地伤害预防工作基础,抽取43个县(市、区)作为全国伤害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抽取3家医院共129家医院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对象为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结果 2010年共收集有效病例607 805例,男女性别比为1.88∶1。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30.97%)、道路交通伤(22.56%)和钝器伤(20.3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29.84%)、家中(24.24%);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44.35%)、有偿工作(20.05%);伤害病例主要以非故意伤害(88.25%)、轻度伤害(72.42%)为主。结论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收集数量高于2006—2009各年该系统收集的数据量,且伤害监测病例各特征分布稳定。  相似文献   
44.
伤害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开展伤害预防与控制,减少伤害导致的死亡和伤残已成为公共卫生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伤害是可以预防的,而非"意外",而开展伤害预防科学方法的第一个步骤就是了解伤害发生的数量、原因的分布[2]。因此,开展伤害监测,收集伤害相关信息,是伤害预防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伤害监测系统,能够了解伤害的流行状况与特征,为制定和评估伤害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了解2014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60岁老年人跌倒/坠落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老年人跌倒/坠落预防控制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因跌倒/坠落首次在NISS监测点医院门/急诊室就诊的≥60岁老年人病例,采用全国伤害管理软件统一录入监测数据,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4年老年人跌倒/坠落病例41 073例,占该人群全部非故意伤害病例的52.81%,且该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病例性别比为0.77;女性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老年人跌倒/坠落发生高峰时间段是8:00-11:59(占全天病例的33.31%)。跌倒/坠落发生地点构成前三位是家中(55.66%)、公共居住场所(20.52%)、公路/街道(11.64%)。跌倒/坠落发生时活动的构成前两位是休闲活动(68.94%)和家务/学习(16.14%)。受伤部位构成前三位的是下肢(29.28%)、头部(24.40%)、躯干(20.04%)。跌倒/坠落造成挫伤/擦伤为主(45.76%),其次是骨折(29.52%)、扭伤/拉伤(13.28%)。跌倒/坠落伤害的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64.20%),随年龄增加,中重度伤害比例逐渐增加。结论 跌倒/坠落是我国老年人伤害的主要原因,其在老年人群全部非故意伤害中的构成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跌倒/坠落预防应作为老年人伤害预防控制的优先工作。  相似文献   
46.
目的 了解我国儿童头外伤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征。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对首次在NISS监测点医院门/急诊室就诊的<18岁儿童头外伤病例进行分析,了解其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特征。结果 2014年NISS共收集儿童头外伤病例47690例,男童32542例,女童15148例。1~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43.47%)。10月份、18:00是儿童头外伤的高发期。儿童头外伤伤害原因前三位的依次是跌倒/坠落(69.57%)、钝器伤(14.23%)、道路交通伤害(11.01%)。儿童头外伤主要发生在家中(44.98%)、公共居住场所(19.65%)和公路/街道(15.81%)。儿童头外伤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是休闲活动(77.88%),其次是驾乘交通工具(7.32%),体育活动(5.72%)。2014年儿童头外伤病例以非故意伤害(95.35%)、挫伤/擦伤(71.69%)、轻度伤害(85.27%)、治疗后回家(90.25%)为主。结论 2014年NISS收集的儿童头外伤病例男童多于女童,家中是儿童头外伤发生的主要场所,跌倒/坠落、钝器伤、道路交通伤害是导致儿童头外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
我国暴力流行及预防控制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我国暴力流行水平及预防和控制现状,为开展暴力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3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中的暴力死亡率数据和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数据,分析暴力死亡和因暴力就诊病例的流行特征,梳理我国暴力预防的法律与政策、信息收集能力及暴力干预和受害者服务等工作现状。结果 我国暴力死亡粗率从2006年的1.21/10万下降至2013年的0.65/10万,下降了46.3%。2013年男性暴力死亡率在30~34岁年龄组出现1个峰值(1.42/10万),15岁以前暴力死亡处于较低水平;女性在婴儿、30~34岁以及≥85岁出现3个暴力死亡峰值,死亡率分别为0.84/10万、0.72/10万和1.18/10万,其他年龄段暴力死亡率较低。预防各类暴力的策略分散体现在我国法律、政策中,我国预防家庭暴力的法律尚不完善;尚缺乏各类暴力发生率数据;干预服务多基于规模、时间有限的项目开展。 结论 2006-2013年我国暴力死亡粗率及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预防暴力可根据性别差异采取不同策略,我国暴力预防和控制可在法律完善、数据收集、服务常规化等方面开展更多工作。  相似文献   
48.
目的 通过分析十堰市1998—2020年艾滋病疫情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艾滋病精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十堰市1998—2020年累计报告的HIV感染/AIDS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按现住址和终审日期统计,1998—2020年十堰市累计报告HIV感染/AIDS共1496例,其中男性1093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37 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头颅CT 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检查,评估脑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体征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血管狭窄程度采用华法令-阿司匹林症状性颅内动脉病变(WASID)诊断标准计算.所有病例随访1 个月.结果 37 例患者共放置34 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1.89%.其中2 例由于血管过度迂曲,支架未能到达狭窄处,改行单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3 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其中2 例合并部分性癫痫发作,经处理后手术顺利进行,1例因血管痉挛严重终止手术.术后1 例出现轻微神经功能变化.手术成功患者狭窄血管供血区术前、术后相对达峰时间(relative time to peak,rTTP) 有统计学差异(1.05 ± 0.11,1.01 ± 0.08,t = -3.95,P = 0.000); 手术前后NIHSS 评分(6.74 ± 2.39,2.32 ± 1.17,P < 0.05)、狭窄率(85.40% ± 8.26%,7.60% ± 1.8%,P < 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远期疗效及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为了解十堰市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了解情况及影响因素,对在读大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提供可靠依据。2011年5月中旬,对十堰市汽车工业学院及湖北医药学院的注册在读大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