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08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雷米芬太尼预处理减少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1/μg/kg雷米芬太尼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男女各4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BMI)20~30.随机均分为两组:诱导时静注1μg/kg雷米芬太尼(雷米芬太尼组)或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后静注0.3 mg/kg依托咪酯.观察有无肌阵挛发生,并记录肌阵挛程度.完成记录后,对照组静注4μg/kg芬太尼,1min后两组均静注0.6mg/kg罗库溴铵后气管插管.结果 雷米芬太尼组的40例患者中,仅1例(2.5%)出现中等程度的肌阵挛,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例(77.5%)(P<0.01).结论 1μg/kg雷米芬太尼预处理可减少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所致的肌阵挛.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理生理变化认识的突破是对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的发现与研究,许多研究表明,炎症介质在SIRS、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中起决定作用。对SIPS病人连续血清学测定表明:介质水平的高低及持续存在的高水平炎症介质提示MODS及MOF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激活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PMN)等活性细胞形成细胞因子网络,并相互作用,产生细胞因子的级联效应。  相似文献   
53.
异丙酚对ICU老年患者急性术后精神障碍的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异丙酚治疗ICU老年患者急性术后精神障碍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4 2例老年急性术后精神障碍患者 ,年龄 73~ 89岁。随机平均分为异丙酚组 (P组 )和咪唑安定组 (M组 ) ,分别应用微量泵持续输注异丙酚 0 5mg·kg-1·h-1和咪唑安定 0 0 4mg·kg-1·h-1治疗 8h。比较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和治疗有效率 ,同时记录药物起效时间和停药后清醒时间 ,并监测用药前后的心电图、血压、脉搏氧饱和度 (SpO2 )和呼吸频率 ,随访肝、肾功能。结果 P组达到 5分镇静程度的例数 (18例 )明显多于M组 (7例 ) (P <0 0 1)。精神症状改善者 ,P组为 2 0例 (有效率为 95 % )、M组 16例 (有效率为 76 % ) ,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清醒时间P组明显短于M组 (P <0 0 1) ;两组用药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呼吸频率比用药前均明显下降(P <0 0 5 ) ;心电图改善 ;其余监测指标无异常。结论 异丙酚镇静可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精神症状 ,具有疗效好而副作用小的优点 ,是治疗ICU老年患者急性术后精神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4.
麻醉前评估     
1概述 作为一名麻醉医师,首要职责就是保证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为患者的尽快康复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及生理保护,同时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医疗费用。安全的麻醉始于全面的麻醉前评估和准备工作。通过全面的评估可以发现一些影响治疗效果的未知病情,这样麻醉医师就能预见到问题所在,并制定出相应计划来最大限度地减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术前评估给予医师信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也会使患者充分相信医疗保障系统对自己健康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55.
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阿片类药物,其可被血液和组织中的酯酶迅速代谢清除,作用恢复迅速[1].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疼痛发生较早,疼痛程度较重,术后镇痛药物的需要量明显增加.这种疼痛发生的原因目前存在较大争议,有学者认为是瑞芬太尼停用后镇痛作用消失太快[2],但也有学者认为是瑞芬太尼诱导机体产生了痛觉过敏[3].本研究拟评价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α1-adrenergic receptor and the pathological behavior of cholangiocarcinoma, and the effects of norepinephrine (NE)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cholangiocarcinoma cell line QBC939. Methods Thirty-six samples of cholangiocarcinoma were resected in Southwest Hospital from August 2002 to March 2008. The expression of α1-adrenergic receptor in the 36 samples of cholangiocarcinoma tissue and 4 samples of normal bile duct tissue were detected by SABC technique. The proliferation of cholangio-carcinoma cell line QBC939 was detected after processing the cells with NE, phentolamine and prazosin. All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chi-square test. Results The high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α1-adrenergic receptor was 68% (17/25) in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9% (1/11) in patients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 (χ2=10.604, P<0.05). The high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α1-adrenergic receptor was 85% (11/13) in patients with middle and low positioned cholangiocarcinoma,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30% (7/23) in patients with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χ2=9.753, P<0.05). NE promo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cholangiocarcinoma cell line QBC939 by stim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α1-adrenergic receptor, and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The proliferative effect was weakened as time passed by, and it was eliminated by phentolamine and prazosin. Conclusions The expression of α1-adrenergic receptor is diverse due to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tumor, α1-adrenergic receptor with high express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of cholangiocarcinoma.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评价基于核磁共振波谱仪(NMR)的代谢组学技术预测大鼠脓毒症预后的准确性.方法 实验一取48只雄性SD大鼠,周龄6~8周,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8)、假手术组(S I组,n=8)和脓毒症组(CLP I组,n=32).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C组和S Ⅰ组于术后12 h时,CLP组于术后6、12、18、24 h时各取8只大鼠,采集颈内动脉血样3 ml,进行血气分析,并测定肝、肾功能;然后放血处死大鼠,取左下肺组织和左肾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实验二另取65只雄性SD大鼠,周龄6~8周,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Ⅱ组,n=20)和CLPⅡ组(n=45).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术后12 h经尾静脉采血样1.2 ml,取血清待行1H NMR分析.根据6 d内生存状况,将CLPⅡ组大鼠分为3个亚组:生存组(存活期6 d)、死亡组(存活期24 h~6 d)和废弃组(存活期<24 h).采用κ-最近邻算法(κ-NN)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算法(RBFNN)预测脓毒症预后.结果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可完全区分3组大鼠的生理特征.与脓毒症预后有关的6个标志物为β-羟丁酸、乳酸、丙氨酸、醋酸和乙酰乙酸和甲酸.采用κ-NN和RBFNN均可早期预测脓毒症大鼠预后,RBFNN预测效能优于κ-NN(P<0.05).结论 脓毒症后在各器官发生轻微损伤时,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和核酸代谢异常,利用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可早期、有效地预测脓毒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58.
根据新教学模式特点,制定针对性的临床带教计划,激发实习学员的临床实践热情有利于培训其独立的临床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59.
目的比较温度稀释法与动脉压法心输出量(CO)测定的不同,并观察快速输液条件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的骶骨肿瘤手术患者10例,麻醉诱导后,放置Swan-Ganz导管、FloTrac传感器和Vigileo监护仪,温度稀释法间断测定心输出量(ICO),动脉压法测定心输出量(APCO)。手术开始前30min内输注10ml/kg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测定液体输注前后HR、MAP、CVP、肺动脉楔压(PAWP)、ICO、每搏量变异度(SVV)、APCO、每搏输出量指数(SVI)。采用Bland-Altman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测量CO的差异。结果 APCO-ICO的均数为-0.10L/min,95%CI为-1.14~0.94L/min。(APCO+ICO)/2的均数为5.97L/min,与95%区间的最大绝对值1.14L/min相比临床可以接受。快速液体后,CVP、PAWP、APCO和SVI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SVV明显低于输液前(P<0.01);HR和MAP无明显变化。结论动脉压法测定CO与温度稀释法相关性好,可为围术期提供有效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相似文献   
60.
全麻状态下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时氧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科明  徐美英  邓小明 《中国急救医学》1999,19(11):700-700,F003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是血液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外科手术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血液稀释涉及的首要问题是氧代谢变化,本文根据全身麻醉对机体影响的特点,对全麻状态下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时氧代谢的变化综述如下。1 全身麻醉对机体氧代谢的影响1-1 生理状态氧供和氧耗生理状态下(正常体温、吸空气、自主呼吸和意识清醒),对于一名Hb=150g/L、CO=5L/min、SaO2=100%和PaO2=100mmHg(13-6kPa)的成人,由于氧总量=结合氧+溶解氧=1-34×Hb×SaO2+0-03×PaO2=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