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26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11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肥厚性心肌病致扭转型室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万俊 《心电学杂志》1991,10(4):248-249
患者女性,61岁,因24h 内晕厥8次于1990年5月5日急诊入院。患者3天前因亲人猝死而过度悲痛,自觉胸闷、头晕。入院前24h 内,反复发作晕厥8次,伴尿失禁,每次持续数 min。晕厥间歇期无明显心悸。否认任何疾病史。父母及4个姐妹均健,无类似病史。体检:神志清楚,口唇轻度紫绀。心界不扩大,心音低钝,心率66次/min,心律不齐,  相似文献   
102.
据文献报道,HIV-1感染妇女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为5.6%~36%,证明母亲同时感染HCV和HIV-1具有母婴传播的危险性。然而,对血清HIV-1阴性妇女中HCV母婴传播的情况则知之甚少。作者收集了19个医学中心妊娠妇女中血  相似文献   
103.
缺血性卒中有6%~23%是由心源性栓塞引起的,主要与心房颤动有关。约30%缺血性卒中病因不明。在某些不能解释的卒中患者,心房间传导阻滞(IAB)可能是卒中的原因之一,此时左房增大、收缩性减低。本文旨在明确栓塞性脑血管事件患者中IAB发生率是否高于普通住院人群。  相似文献   
104.
缺血性卒中有6%~23%是由心源性栓塞引起的,主要与心房颤动有关。约30%缺血性卒中病因不明。在某些不能解释的卒中患者,心房间传导阻滞(IAB)可能是卒中的原因之一,此时左房增大、收缩性减低。本文旨在明确栓塞性脑血管事件患者中IAB发生率是否高于普通住院人群。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509例经神经病学专家确认的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由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引起的脑血管事件、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腔隙性脑梗塞、痴呆、癫痫、高血压脑病、硬膜下血肿、头昏、眩晕、精神病及头痛者被除外,符合入选标准者104例。…  相似文献   
105.
作者研究了HIV感染者中的TTV负荷及TTV的可能致病作用。 研究对象为1991年9月~199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85例HIV感染者,测定其TTV负荷、CD4~+T细胞计数、HIV负荷及β2微球蛋白。随访至1997年6月(存活率分析随访至1996年5月);同时设252例正常供血者为对照组。 结果,从185例HIV感染者中检出TTV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旨在确定肝硬变时乳糜胸的发生率,临床生化特点以及与其他病因乳糜胸的鉴别。病人和方法 1989年11月至1995年10月共809例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穿刺检查,将胸水中甘油三酯浓度>124mmol/L(110mg/dl),胸水甘油三酯浓度/血清甘油三酯浓度之比>1,胸水胆固醇浓度/血清胆固醇浓度<1者定义为乳糜胸。结果 ①809例胸腔穿刺者中24(男13、女11)例诊断为乳糜胸,平均年龄(592±156)岁。②24例乳糜胸患者中,5例病因为肝硬变(20%),其中酒精性肝硬变3例,坏死后性肝硬变2例。自诊断肝硬变至出现乳糜胸时间7~252个月。5例均死亡,其中死于肝肾综…  相似文献   
107.
据报道,射频消融房室结慢通道可使90%以上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AVNRT)治愈。由于消融慢通道时并发完全性心脏阻滞的危险性(1%~2%)明显较消融快通道(5%~10%)为低,因此多选用慢通道消融。本文评价射频消融慢通道时并发完全性心脏阻滞的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108.
非洛地平(Felodipine)是一种有降压作用的钙拮抗剂,可选择性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性。本文研究102例平均年龄72岁(64~82岁)、仰卧舒张压≥100mmHg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先给安慰剂4周,4周结束时随机分为非洛地平治疗组(n=49),每日服5mg,每日一次;安慰剂组(n=53),共治疗2周。二周后如舒张压>95mmHg者,剂量加倍再继续治疗2周,其余患者仍按原剂量治疗2周。给药24小时后分别测量二组血压、心率及体重。 2周后,非洛地平治疗组血压自177/105mmHg下降12/12mmHg;安慰剂组自180/106mmHg下降4/8mmHg,二者收缩压改变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1)。非洛地平治疗组需增加剂量者占41%,安慰剂组占50%。4周后,非洛地平治疗组血压下降14/13mmHg,安慰剂组下降4/8mmHg,二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改变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测定的Tei指数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高血压患者43例分为左室非肥厚组(n=20)和左室肥厚组(n=23),另设正常对照组(n=40),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之比。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模式下,于心尖四腔观、心尖两腔观获得后间隔、左室侧壁、前壁和下壁的二尖瓣环运动频谱,分别计算4个位点的Tei指数,取其平均值。结果高血压病组与正常对照组EF值均正常。高血压病左室非肥厚组和左室肥厚组二尖瓣E/A及二尖瓣环em/am均<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左室非肥厚组和左室肥厚组Tei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左室肥厚组Tei指数高于左室非肥厚组,P均<0.05。结论(1)高血压患者在收缩功能障碍出现以前就出现了舒张功能减退;(2)高血压患者在左室肥厚以前就已经存在心功能改变,且左室肥厚者较左室非肥厚者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0.
无论是否存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房纤颤均使中风发生率增加。本文将老年慢性心房纤颤患者的血栓栓塞性中风,与是否存在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环钙化、主动脉瓣狭窄、收缩期或舒张期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塞、左房增大及左室肥厚联系起来,分析其危险因子。材料与方法老年患者830例,其中男224例,女606例。分别记录M型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电图示慢性心房纤颤者110例,其中男29例,女81例,年龄62~100岁(平均82±8岁)。110例心房纤颤者中,44例(40%)有血栓栓塞性中风,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