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近几年的医学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学时、生源、教材、师资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教学大纲及要求没有太多的变化,并没有降低要求,相反近几十年医学生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有很大的进展,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这样就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1医学生理学教学实践的现状及问题1.1由于课时少,课堂上教师匆忙于知识点的宣讲,难以系统全面深入地讲授,更难顾及本学科的最近最新的发展以及和相关学科的联系。而理论联系实际及基础联系临床对于拓展学生的思路,增加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1.2实验课时缩短,内容减少,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减少。现在实验课时较以往下降约46%,实验内容减少近40%。由于学生人数明显增多,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次数明显减少。1.3教学课件质量欠佳。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由于水平有限,课件质量不佳。课堂上常造成“电灌”现象,使学生忙于笔记,而忽略课堂讲授的重要性。1.4由于编制、扩招等原因,教师课时偏多,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周学时常达20多学时至30多学时。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再加上科研、攻读研究生等原因,教学工作量相当大,用于进修提高的机会减少,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2新时期医学生理学教学实践的具体措施针对现状及问题,教...  相似文献   
12.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RNA,是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因子。简述了多种慢性肝病,包括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慢性药物性肝损伤、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的相关病因,归纳了近年来关于miR-125b通过靶向不同的靶基因,进入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而在同一肝病或病理进程中发挥着相同或相悖的调控作用的相关报道,以期为多种慢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非创伤性鉴别手段的建立提供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HBe Ag和HBV DNA阴转率的影响。方法以苦参素胶囊、氧化苦参碱、慢性乙型肝炎和marine capsules为检索词,检索自建库到2017年8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苦参素胶囊治疗CHB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总计1523例患者,治疗组1048例,对照组475例,经过Meta分析得出,苦参素胶囊可提高CHB患者HBeAg和HBV DNA的阴转率,减少病毒复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胶囊可显著提高CHB患者HBeAg和HBV DNA的阴转率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白花丹醌对瘦素刺激的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HSC-LX2)细胞周期及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白花丹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ELISA法检测HSC-LX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自分泌瘦素水平.将HSC-LX2细胞分成对照组,瘦素组,白花丹醌2、8 μmol/L组,秋水仙碱6.25 μg/mL阳性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用瘦素100 μg/mL刺激24 h、再与药物共同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HSC-LX2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E1、p21的表达.结果 HSC-LX2细胞自分泌瘦素的浓度先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递减,24h达到低谷值,48h后又升至6h水平,每个时间点分泌的瘦素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瘦素组HSC-LX2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白花丹醌2、8μmol/L干预HSC-LX2细胞后,G0/G1期细胞的比例明显提高,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且呈明显的浓度相关性.与对照组比较,瘦素组HSC-LX2细胞经瘦素刺激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E1的量显著增加,p21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白花丹醌2、8μmol/L和秋水仙碱明显降低cyclin Dl、cyclin E1蛋白水平,增强p21蛋白表达.结论 白花丹醌可明显抑制瘦素诱导的HSC-LX2细胞增殖,该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由G0/G1期向S期转变而产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cyclin D1、cyclin E1蛋白水平,增加p21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列举当前研究和有代表性的八桂民族药白花丹、排钱草、半枝莲、桂莪术和桂郁金在抗肝纤维化的进展,侧重反映广西地方学者在研究上述八桂民族药方面的最新成果。详述了白花丹在防治肝纤维化等方面的研究近况,并阐述了排钱草提取物抗肝纤维化作用;半枝莲提取物对肝损伤的保护功能;桂莪术对肝组织病变的减轻作用;桂郁金提取物具有抑制HSC-LX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能力。通过对上述八桂民族药的综述拟说明其抗肝纤维化的研究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采收途径及不同部位的白花丹中白花丹醌含量,寻找富集白花丹醌的药用部位和白花丹的最佳采收途径。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途径白花丹和不同部位中白花丹醌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5cm×4.6mm,2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3nm,柱温30℃。结果:白花丹醌在0.01μg~0.32μg含量范围呈线性关系,Y=18211600X+10434.57758,r=0.99946,RSD=1.28%(n=6);新鲜的白花丹根部、茎部及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0.026%、0.006%和0.014%;干燥的白花丹根部、茎部及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0.324%、0.082%和0.174%;枯萎的白花丹茎部、叶及穗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0.002%、0.001%和0.003%。结论:干燥组白花丹中白花丹醌含量高于新鲜组和枯萎组,白花丹根部的白花丹醌含量最高,其次是穗,叶、茎。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白花丹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及单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自建库至2015年1月以来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再进一步提取及分析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对多个临床试验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539例患者,观察组272例,对照组267例,均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观察组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即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Ⅳ型胶原蛋白(IV-C)水平均较单用恩替卡韦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能明显降低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但由于目前研究质量偏低,尚需要大量、严格、方法学质量高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4岁,因"呕血3次约1300 ml"于2015年3月18日入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入院前6 h无明显诱因突发恶心、呕吐,初起呕吐物为咖啡色内容物,随即呕吐鲜血,伴上腹部烧灼感、口渴、头晕、乏力不适,无发热、畏寒寒战、腹痛、腹泻等症状,无意识障碍。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多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慢性肝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无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特殊家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桂郁金乙醇提取物(挥发油)对人肝星状细胞的作用,了解其对该细胞胶原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人肝星状细胞株(HSC-LX2)与药物孵育48h后,用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MMP-1及MMP-13表达的部位和面积.结果 低、中、高浓度桂郁金提取物均具有抑制HSC-LX2细胞分泌Ⅰ型和Ⅲ型胶原,并增加其分泌MMP-1及MMP-13的能力.以上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且中、高剂量组作用明显比秋水仙碱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强,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桂郁金提取物具有降低HSC-LX2细胞的纤维化蛋白分泌功能、增加纤维化蛋白降解的能力,从而可以干预肝纤维化病程;以上能力均具有剂量依赖性;且中、高剂量桂郁金提取物组能力明显比秋水仙碱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在中医学辨证思维指导下,根据血瘀证理论探索和改良造模方法,采用多因素复合法建立血瘀型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大鼠模型。方法:通过二甲基亚硝胺、小牛血清白蛋白和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联合注射,外加乙醇灌胃及高脂低蛋白饲料喂养,多因素联合构建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结束观察大鼠的死亡率,评价中医血瘀证证候,进行证候等级评分,观察肝脏病理学大体形态,检测肝功能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I 型和III 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3种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放射酶免法血清学检测大鼠肝纤维化4项——HA、P3NP、LN、C IV的含量。将以上结果与传统四氯化碳(CCl4)单因素造模法进行比较。结果:血瘀证组:①大鼠的死亡率为20%;②大鼠出现瘀斑、舌紫暗、便溏等典型的中医血瘀证证候,血瘀证证候等级评分高;③病理学大体形态观察发现肝脏出现表面暗白、密布灰白结节、质硬脆等纤维样变化;④血清学肝功能检测发现模型大鼠的ALT和AST,以及TBIL、DBIL及IBIL的含量均显著增加;⑤肝脏I型和III型胶原、α-SMA 3种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⑥大鼠的血清肝纤维化4项—— HA、P3NP、LN、C IV的含量均显著增加。与CCl4模型组相比,多因素复合法所致血瘀证模型组以上各项结果(除了死亡率及肝功能外)更为明显,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能有效地改善CCl4 造模法的高死亡率缺点;模型动物同时具备了疾病与证候双重特征,既符合中医血瘀证证候的基本特点,又与西医肝纤维化病理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