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构建长春新碱抗耐药性隐形脂质体,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长春新碱抗耐药性隐形脂质体;将Sprague-Dawley大鼠分成两组,分别尾静脉注射长春新碱抗耐药性隐形脂质体和游离药,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分别测定血浆中长春新碱和奎纳克林的浓度,通过与游离药组比较,评价长春新碱抗耐药性隐形脂质组的药动学特点。结果长春新碱抗耐药性隐形脂质体的粒径为135.9±7.1nm,其中,长春新碱的包封率大于90%,奎纳克林的包封率大于85%;大鼠尾静脉注射长春新碱抗耐药性隐形脂质体后,与游离药组相比,长春新碱和奎纳克林的血液滞留时间明显增长,并且两者平均血药浓度都明显提高。在长春新碱抗耐药性隐形脂质体组中,长春新碱和奎纳克林的Cmax,t1/2和AUC0-24h都分别高于游离药组的相应值,然而,长春新碱和奎纳克林的Cl都明显低于游离药组的值。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具有高包封率的长春新碱抗耐药性隐形脂质体。抗耐药性隐形脂质体明显延了长春新碱和奎纳克林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并提高了二者血浆中平均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02.
无创测定鲜红斑痣 (PWS)病变深度对于激光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作者自行设计了一种光声探头(photoacousticprobe)可探测PWS病变深度 ,并成功用于临床。光声波是指由激光引发的一种超声波。光声探头的基本构造是将两根 15 0 0 μm光纤成 10°角插入柱形丙烯酸材料的手柄内 ,手柄中间为一坚硬铜制同轴电缆并在其顶端涂有一层聚乙二烯氟化物 (PVDF)薄膜 ,此属压电型声波感受器 ,厚度仅2 5 μm。探测能量源自一台倍频YAG激光 ,波长5 32nm ,脉宽 4ns ,与上述光纤耦合。探测时光声探头直接接触病变区皮肤 ,发…  相似文献   
103.
介绍朱凌云教授治疗"湿秘"的临床经验。认为湿秘病机总以脾胃虚弱、湿浊内停、气滞不行三端为要,临证以健脾益气、除湿化浊、行气导滞为治疗大法,创制特色方和中化浊导滞汤,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04.
从高频用药、高频药对、高频药组分析为切入点,综述中药治疗耳鸣组方规律研究进展。高频用药分析包括耳鸣高频药物、高频证型用药及高频药物属性3方面;高频药对有"兄弟式"配伍模式(即药性相同)和"夫妻式"配伍模式(即药性不同)两种;高频药组分析从实证、虚证、虚实夹杂3个角度,阐述耳鸣的常见证型及聚类药组。  相似文献   
10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易转移。与化学药物相比,中药的毒副作用较小,并可通过多靶点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构建纳米给药系统可以提高中药活性成分向乳腺癌和转移灶的递送效率,提高疗效,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以紫杉醇(PTX)为例,探讨抗乳腺癌中药纳米给药系统的构建策略及相关研究进展,构建策略包括主动靶向策略、肿瘤微环境响应策略、制备药物纳米晶提高载药量策略、仿生化策略等。  相似文献   
106.
通过血清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补骨脂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筛选补骨脂对APP/PS1小鼠的差异代谢物,并揭示其对APP/PS1小鼠代谢通路的影响。选取30只3月龄的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补骨脂提取物组,另取15只同月龄的C57BL/6小鼠作为空白组。采用水迷宫和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随后用代谢组学方法对小鼠血清中代谢物进行分析。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补骨脂对缩短APP/PS1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效果显著(P<0.01),对增加平台穿越次数和靶向限停留时间效果显著(P<0.01);新物体识别实验结果显示,补骨脂可明显提高APP/PS1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P<0.01)。代谢组学实验筛选出18个血清差异代谢物,其中花生四烯酸、色氨酸、甘油磷脂水平给药后降低,谷氨酰酪氨酸水平给药后上升,涉及的代谢通路包括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甘油脂代谢等。因此补骨脂对APP/PS1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能量代谢、降低氧化损伤、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减少神经炎症、降低Aβ沉积的作用有关。这将为补骨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提供帮助,进一步解释其治疗A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配穴规律。方法:检索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文献,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针灸处方中的腧穴进行频率分析、关联分析,总结配穴规律。结果:①共纳入63篇文献,关联规则结果以支持度和置信度阐释。②弛缓期:穴位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曲池、合谷、外关、肩髃、手三里等穴,以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为主;关联度较高的配穴有"曲池→合谷""曲池→肩髃""曲池→手三里"等。③痉挛期:穴位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尺泽、曲池、外关、合谷、肩髃、内关等穴,阴经穴位使用频次增多;关联度较高的配穴有"极泉→内关""尺泽→内关""极泉→内关+尺泽"等。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应依据不同临床分期取穴配伍,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得到的配穴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建立三丁基氯化锡(TBTC)诱导的新生雌性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凋亡模型,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取新生24 h以内的雌性SD大鼠,分离下丘脑神经元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下丘脑神经元纯度后,分别暴露于含不同浓度TBTC(0、100、150、200、250、300μg/L)的培养基中。孵育24 h后,CCK-8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JNK、p-JNK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元纯度约为92.23%。与TBTC 0μg/L组相比,各浓度TBTC干预24 h对下丘脑神经元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相对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与TBTC 0μg/L组相比,不同浓度的TBTC作用24 h后,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其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Hoechst 33258染色显示,TBTC 150μg/L组下丘脑神经元细胞核呈致密浓染的高强度蓝色荧光,细胞核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透射电镜观察显示,TBTC 150μg/L组出现细胞核固缩并发生裂解,染色质边集化,可见多个凋亡小体;与TBTC 0μg/L组相比,TBTC 150μg/L组细胞p-JNK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JNK/JNK蛋白表达比值显著上调(P0.01)。结论:TBTC 150μg/L干预24 h可诱导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凋亡,其损伤机制与上调p-JNK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从脂质组学的角度探讨四氯化碳(CCl_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取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大鼠单次腹腔注射50%CCl_4诱导急性肝损伤,给药剂量为1 ml/kg;正常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橄榄油。给药24 h后,采集血清样本,分离肝大叶。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TG、HDL和LDL水平;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LC-MS检测血清样本,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比较两组间脂质代谢谱差异,并筛选差异性脂质代谢物。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TG含量明显降低(P0.05)。HE染色可见模型组大鼠的肝细胞肿大、坏死,伴有明显的炎症浸润。脂质组学分析显示,两组间脂质代谢谱差异明显,共找出80个差异性脂类成分;进一步经S-plot图比对,筛选出34个差异最为显著的脂质代谢物,其中15个属于磷脂酰胆碱类,6个属于三酰甘油类,4个属于磷脂酰乙醇胺类,2个属于溶血磷脂酰胆碱类,2个属于鞘氨醇类,5个属于血小板激活因子。结论:脂质组学研究揭示CCl_4诱导急性肝损伤的机制与磷脂及三酰甘油代谢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110.
从肠道菌与肿瘤的病理进程、肠道菌与抗肿瘤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中药调控肠道菌等方面综述肠道菌与肿瘤及抗肿瘤药物的关系。正常肠道菌群由高度多样化的微生物组成,肠道微生物群稳态对宿主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介导多种肿瘤的病理进程,如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对肿瘤细胞和组织具有促进或抑制的双重作用。肠道菌与抗肿瘤药物相互作用,肿瘤化疗药物可改变体内肠道菌群平衡;肠道菌可通过免疫调节、代谢、酶降解、降低多样性等途径调控化疗药物的疗效或毒性;肠道菌亦有助于增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多种中药具有调控肠道菌群的作用,抗肿瘤中药及复方的应用能有效抑制肿瘤复发、转移,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