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眼表炎症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1g/L普拉洛芬滴眼液控制干眼症患者眼表炎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04/2008-10门诊诊断为干眼症的患者60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试验组:1g/L普拉洛芬滴眼液及人工泪液联合应用,4次/d点眼,每次1滴。B组为对照组:人工泪液单独应用,4次/d点眼,每次1滴。试验疗程为14d。所有的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用药后3,7,14d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Ⅰ试验、荧光素染色评分等。比较两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g/L普拉洛芬滴眼液及人工泪液联合应用治疗干眼症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治疗组,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普拉洛芬可以有效控制干眼症患者眼表炎症,是辅助治疗干眼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非甾体类抗炎药在不同的给药时机对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以及糖尿病患者与单纯性白内障患者在给药时机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于我院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90例90眼纳入试验,其中糖尿病患者46例46眼,单纯性白内障患者44例44眼,所有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含有23例糖尿病患者和22例单纯性白内障患者,试验组:术前1d开始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术后第1d继续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至术后30d;对照组:术后第1d开始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至术后30d,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d开始应用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所有滴眼液点眼4次/d。分别在术前7d内,术后第7d和术后第30d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定量测定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在术后第7d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第30d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中糖尿病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值在术后第7d及第30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单纯性白内障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值在术后第7d及术后第30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白内障术前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比术后应用可显著降低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增厚的程度。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当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时,建议在术前开始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以减轻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从而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风险。  相似文献   
43.
44.
7种不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边缘散射光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和比较7种不同设计方式的人工晶状体(IOL)光学区边缘不同部位产生散射光的差异.方法 用单色激光分别对三片式组和单片式组IOL的上缘和袢与光学区结合部进行不同角度的照射.用数码相机拍摄投射到视网膜平面上的光线图像,比较图像差异.结果 在对上缘照射时,两组IOL因边缘形态不同而产生了图像差异;在对袢与光学区结合部照射时,三片式组IOL出现不同于单片式组的线状光影或中心旁致密光斑.结论 IOL的边缘形态和三片式IOL袢与光学区结合部的不规则结构可能是引起IOL眼患者术后眩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评价角膜球面像差引导下个体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并探讨这一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4例(82眼),术前1 d应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患者6.0 mm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球面像差值,植入不同球面像差的IOL.根据全眼预测保留球面像差值将患者分为4组,A组:-0.15~-0.05 μm(12眼);B组:-0.05~0.05 μm(24眼);C组:0.05~0.15 μm(25眼);D组:0.15~0.5 μm(21眼).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波前像差、调制传递函数曲线及对比敏感度的检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4组之间像差值比较,B组及C组的全眼总像差及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A组与D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53、3.699,P<0.05).4组调制传递函数值比较,在低频5、10,高频25、30 c/d空间频率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3.32、3.09、4.56,P<0.05).4组对比敏感度比较,在暗视无眩光状态下的中频6.0 c/d,高频12.0、18 c/d空间频率,明视眩光状态下的高频12.0、18.0 c/d空间频率,暗视眩光状态下的所有空间频率B组与A、D组,C组与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暗视眩光状态下的中频6.0 c/d,高频12.0、18.0 c/d空间频率下C组对比敏感度值明显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测量角膜球面像差可以为白内障患者IOL的选择提供良好的依据,角膜球面像差引导下个体化IOL的植入为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6.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多见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疾病.研究表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损伤甚至死亡[1].蛋白激酶2(casein kinase 2,CK2)是一种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信使非依赖性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其功能较多[2],但CK2对RGCs的作用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47.
早期白内障患者,视力还没有受到影响,但常有眼前光幕遮档,夜间驾驶困难等主诉,究其原因,可能是视功能的一项指标——散射光值出现了改变,因此伴随眩光的主诉。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患者,有可能主诉视野中出现光圈、光晕、闪光、亮点等,这也是眩光幻影所致。眩光是指视野中干扰光源的存在导致视力的减退,换句话说,就是由于散射光的存在导致视网膜成像对比敏感度的减退。本文就眩光研究目前取得的共识与近期的新进展展开论述,并针对眩光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一先天性核型白内障家系的遗传方式及致病基因所在位置。方法:收集一个3代遗传性白内障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DNA,选取62个态性微卫星标记进行连锁分析。应用LINKAGE软件(version 5.2)中的MLINK程序计算两点连锁LOD值,并人工构建家系成员的单体型。结果:确定该家系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大家系,在微卫星标记D22S689可获得最大LOD值2.71(θ=0时),单体型提示该家系表型可能与染色体22q11.2-12.1区域连锁。该区域含有CRYBB1,CRYBB2,CRYBB3,CRYBA44个候选基因。结论:本研究先天性核型白内障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其致病基因定位于22q11.2-12.1区域。  相似文献   
49.
为观察自制蛋膜固定器防止睑球粘连的有效性,选择60例患者104眼,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制蛋膜固定器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眼部常规消炎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为38.46%.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诱导人多能干细胞的研究激发了人们对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的极大热情,干细胞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可能应用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视网膜发育中的细胞分子生物学过程,以及从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的一些考虑,以期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及实现其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