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56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90篇
  1篇
中国医学   109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建立PEG-IIFNm血清定量检测方法,用于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鼠单抗为包被抗体,生物素标记兔多抗为捕获抗体,辣根酶标记亲和素显色,检测血清中不同浓度的PEGIIFNm,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建立双抗体夹心定量检测方法,血清中药物浓度的定量检测范围为0.25~10 ng/ml,相关系数R2=0.999,检测准确度为80.0%~92.0%,批内和批间差均10%,与市售其他PEG修饰干扰素无交叉反应。结论已建立血清PEG-IIFNm药物浓度双抗体夹心定量检测方法,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以及准确性符合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神经调节蛋白-1受体亚型(ErbB4)、微清蛋白(PV)及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在异氟醚麻醉所致小鼠认知损害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40只14月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四组:对照1d组(C1组)、对照7d组(C7组)、异氟醚1d组(Iso1组)和异氟醚7d组(Iso7组)。C1、C7组持续吸入O22h;Iso1、Iso7组以1.8%异氟醚+O2麻醉诱导15min,随后持续吸入1.5%异氟醚+O22h。气体吸入后1、7d,采用旷场实验检测小鼠的运动距离及中心区域活动时间;采用条件恐惧性实验检测环境和声音诱发僵直时间百分比。行为学结束后取小鼠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rbB4、p-ErbB4、PV及GAD6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旷场实验中,各组小鼠的运动距离和中心区域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条件恐惧性实验中,与C1组比较,Iso1组环境诱发僵直时间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与C7组比较,Iso7组环境诱发僵直时间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与C1组比较,Iso1组小鼠海马中的p-ErbB4、PV和GAD67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C7组比较,Iso7组p-ErbB4、PV和GAD67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异氟醚麻醉所致小鼠认知损害可能与海马p-ErbB4、PV和GAD67表达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3.
34.
龙兴震  贾敏 《中外医疗》2012,31(15):87-87
目的对采用咪唑斯汀和西替利嗪对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存在慢性荨麻疹病变的患者病例96例,将其平均分为A、B、C3组,每组包含有患者病例32例。分别采用口服甘草酸甘片、口服西替利嗪、口服咪唑斯汀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B、C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A组患者;C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略高于A组患者;C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患者人数比A、B两组少很多;在用药过程中,3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以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咪唑斯汀对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当归精油对脓毒症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i.v.给予细菌脂多糖复制小鼠脓毒症模型,i.v.给予不同剂量的当归精油,记录小鼠7 d生存率,ELISA法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和IL-6含量。结果:在100 mg/kg剂量下,当归精油可提高内毒素(25 mg/kg)攻击小鼠的生存率(P<0.01);在内毒素(25 mg/kg)攻击前、后2 h内给药能提高小鼠生存率,提前1 h预防性给药生存率最高(P<0.01);25~100 mg/kg当归精油能对抗0.125 mg/kg内毒素引起的TNF-α、IL-6水平增高,降低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P<0.05或P<0.01)。结论:当归精油能拮抗内毒素引起的炎症反应,对脓毒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MSCs诱导后分别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修复的影响,比较不同细胞移植的作用.方法 获取、培养大鼠骨髓MSCs;5-氮胞苷(5-aza)诱导MSCs,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检测诱导后MSCs特性.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三个组.对照组:梗死部位中央及四周移植磷酸盐缓冲液(PBS),50μl/点;MSCs移植组和MSCs诱导组:在上述部位分别移植MSCs、诱导的MSCs,2×106个/50μl/点.3周后,超声观察心室腔大小、室壁厚度及运动幅度,检测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血流动力学测定左室收缩压(LVSP)、舒张末压(LVEDP)、压力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等指标;免疫组化分析心肌组织中移植细胞情况.结果 诱导的MSCs对心肌肌钙蛋白T(cTnT)、连结蛋白43(Cx-43)表达阳性.MSCs移植组、MSCs诱导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室前壁运动增强,FS%、LVSP、±dp/dtmax均升高、LVEDP降低(P<0.05),MSCs诱导组改变更明显(P<0.05).MSCs移植组、MSCs诱导组心肌组织中移植细胞对cTnT、Cx-43表达阳性.结论 MSCs移植、MSCs诱导后移植对大鼠AMI均有修复作用,MSCs诱导后移植对AMI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37.
最近,邵明立局长在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座谈会上集中论述了科学监管理念的有关问题,确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监管理念,解决“为谁监管,怎样监管”的问题。如何理解和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强化依法行政,科学监管,笔者认为,有必要引入公共管理的思想。一、公共管理的思想有助于深化科学监管理念的认知1.公共管理的思想不排斥“讲政治”邵明立局长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科学监管理念的本质和核心概括为“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调“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监管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用监管帮助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8.
中药治疗中风的分子靶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敏  董志  朱毅  关勇彪 《中草药》2006,37(12):1908-1911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中医药治疗中风有着悠久的历史,临床实验也证实了其疗效。然而由于中药常常需要多味药物联合使用,其有效成分很难明确,对其有效性评价具有挑战性,因此很难将中药制剂推向世界。综述中药治疗中风的分子靶点作用,列举了一些可能起效的天然化学物质,调查结果表明多成分多靶点的中药理论具有科学性。现代分子医学和传统中医理论的结合能促进医学界的广泛交流,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9.
血竭总黄酮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心肌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马建建  宋艳  贾敏  李长龄 《中草药》2002,33(11):1008-1010
目的:观察血竭总黄酮对大鼠及兔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血小板聚集,大鼠体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结扎冠状动脉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实验模型,结果:血竭总黄酮对体外ADP放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及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明显抑制大鼠实验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结扎冠状动脉所致急性心肌缺血面积。结论:血竭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和抗血小板,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宝鸡市自备饮用水源的卫生质量状况.为安全饮水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各项检验及评价方法按<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年版)进行.结果:2005~2007年水源水质平均合格率71.07%,农村饮用水各项指标均合格者仅为35.37%,各类水源水质检测总合格率和各指标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深井水源、二次供水、浅层或大口井水源、泉水,各类水源水质问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农村饮用水源污染较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同时要坚持实施集中供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