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彩色双功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147例报告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特检科晓莹谢玉环①马力涛赵天才苏杰(呼和浩特010031)关键词双功多普勒深静脉血栓诊断具有高分辩力的彩色双功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近几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且日渐成熟。现将我...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卵圆孔未闭(PFO)相关性隐源性脑卒中的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11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共筛选出隐源性脑卒中患者101例,根据右心声学造影结果 分为PFO(-)卒中组50例与PFO(+)卒中组51例,对比组间临床资料及神经影像学特征。结果 PFO(+)卒中组反常栓塞风险评分高于PFO(-)卒中组(t=2.203,P=0.030)。与PFO(-)组相比较,PFO(+)卒中患者脑梗塞病灶数量更多(χ2=6.163,P=0.013),且病灶多为<15mm(χ2=4.738,P=0.030);两组间梗塞灶分布、累及血管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PFO相关性隐源性脑卒中的神经影像学特征为多发细小梗塞灶,能够作为隐源性脑卒中病因诊断的影像学证据,有助于临床诊疗决策。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东莞市二级及三级医院超声医学质量管理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方法 调查与分析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东莞市52家二级医院(31家)及三级医院(21家)超声基线情况与质量指标,采用χ2检验比较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超声基线情况(工作人员、医师年龄、医师职称、医师学历)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比较质量指标(结构质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数据重建并打印左心耳3D模型并分析其准确性。方法:选取于医院就诊并接受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D-TEE)及心脏增强CT检查的患者20例,对其3D-TEE 左心耳数据进行后处理并使用软质类橡胶材料打印3D实体模型,测量左心耳模型的开口长径、短径、深度并进行解剖分型评估,将其与3D-TEE、CT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3D模型组与3D-TEE组的左心耳开口长径、开口短径、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组间ICC分别为0.97、0.98、0.98;CT组的左心耳开口长径、开口短径、深度测值均大于3D-TEE组(均P <0.05),组间ICC分别0.91、0.88、0.90。3D模型组与CT组在左心耳评估形态、分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Kappa值分别为0.86、0.91(均P <0.05)。3D-TEE组与CT组在左心耳评估形态、分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Kappa值分别为0.71、0.81(均P <0.05)。结论:基于经食管超声数据左心耳3D打印模型的测量径线可准确还原其数据源;与3D-TEE相比,左心耳3D模型在评估形态及分叶方面与CT重建一致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 探讨涎腺淋巴上皮样癌(LEC)的临床特点及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LEC的临床特点及超声表现,与涎腺多形性腺瘤(PA)和腺淋巴瘤(AL)进行对比,总结涎腺LEC的临床表现及超声特征。结果 涎腺LEC与涎腺PA在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发病部位及肿块的数量、大小、回声、单纯性无回声、斑点状强回声和血流信号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块的结构、形态、边界、蜂窝样无回声和条网状高回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涎腺LEC与涎腺AL在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及肿块的回声、形态、边界和条网状高回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的发病部位及肿块的数量、大小、结构、单纯性无回声、蜂窝样无回声、斑点状强回声和血流信号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涎腺LEC好发于中老年患者,超声表现为分叶状或类圆形的无回声团,内可见蜂窝样无回声或条网状高回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