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1.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外敷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输卵管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87例输卵管功能障碍患者,154条输卵管存在功能障碍。均予自制中药外敷;在月经来潮后第7天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每次3粒,3次/d;同时直肠给康妇消炎栓,每次1粒,2次/d。两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用药1~6个疗程。结果改良的放射性核素输卵管显像检查结果示26条输卵管治愈、46条好转、64条无效、20条加重。治愈率为16.8%,总有效率为46.7%。结论自制中药外敷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输卵管功能障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平面、断层及三维骨显像对癌症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以及不明原因骨痛患者行第一颈椎(C1)以下,股骨头以上的平面骨显像、断层骨显像以及三维立体骨显像,结合病史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断层骨显像与三维骨显像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平面骨显像(P<0.01);断层骨显像的灵敏度与准确性均高于平面骨显像(P<0.01);三维骨显像的灵敏度与准确性亦均高于平面骨显像(P<0.05).结论 断层与三维骨显像的诊断价值高于平面骨显像,可进一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亦可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73.
74.
75.
目的:探究丙泊酚是否通过激活SIRT1/Foxo1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血脑屏障破坏发挥保护作用.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脑缺血再灌注+丙泊酚组(I/R+Propofol组),脑缺血再灌注+丙泊酚+SIRT1抑制剂EX527组(I/R+Propofol+EX5...  相似文献   
76.
近几1年,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均不满意。我们自1995年利用^90Sr-^90Y敷贴器敷贴治疗瘢痕疙瘩32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通过观察在微量泵输注全麻下腹腔镜腹腔手术体位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探讨既可保持良好的手术操作条件,又可维持最低气道压和合理通气,为手术设定合理的气腹机限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和子宫附件手术患者64例,分上腹组和下腹组,每组32例。测定在气腹压为OKpa、1.3Kpa和1.9Kpa时,平卧位、低位位和头高位的气道峰压(peak)、平台压(plat)、胸肺顺应性(compl)、PETCO2、SPO2、HR和BP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平卧时IAP=1.3和1.9Kpa时,平均peak和plat比IAP=OKpa时分别增加25%、49%、30%和58%,顺应性下降分别为26%和40%,头高位和头低位时peak均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微量泵输注全麻下气腹压在1.3-1.9Kpa可避免高气道压对通气造成的不良影响,保持麻醉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后的Seldinger技术对22例胃肠道动脉性出血患者进行24次造影,分别行腹腔干动脉及分支、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分支及双侧髂内动脉造影检查。对出血动脉及其它异常动脉显影行栓塞治疗,造影阴性和不能超选出血动脉的行药物灌注治疗。结果:22例患者24次造影,发现出血病灶21次,阳性率87.5%(21/24),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8例,肿瘤3例,小肠动脉瘤3例,小肠憩室4例,小肠血管畸形1例,3例首次造影未发现出血病灶,予以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2例复发再次造影超选到3-4级血管发现出血动脉予以栓塞治疗,栓塞治疗4例复发,成功率81%(17/21),灌注治疗成功率33.3%(1/3)。随访时间3个月,未见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血管造影对胃肠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的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其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异氟醚在小儿腭裂手术全身麻醉维持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112例ASAⅠ或Ⅱ级腭裂整复术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组(n=54例)与异氟醚吸入组(n=58例),在全麻插管机械通气下术中两组均维持麻醉气体呼末浓度在1.3 MAC,术毕带管入麻醉恢复室(PACU)。记录患儿入室(T0)、手术结束即刻(T1)、麻醉结束后(T2)、拔管即刻(T3)和出PACU (T4)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样饱和度(SpO2)的值、滞留PACU的时间和苏醒期不良事件。结果 T1、T2、T3和T4时点两组患者的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和T4时点异氟醚组HR、MAP较七氟醚组低(P<0.05),PACU滞留时间七氟醚组明显低于异氟醚组(P<0.05);与异氟醚组比较,七氟醚组在苏醒过程中躁动发生率低(P<0.05);两组患儿在PACU中低氧血症、呕吐、喉痉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唇腭裂修复术中应用七氟醚比异氟醚维持麻醉HR、MAP更稳定,其可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缩短PACU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80.
患者蔡××,男,28岁,司机,患者在开吊车装货操作时,不慎碰触380V高压电线,蔡某从1.5米高处的驾驶台上摔落,左侧胸部及肢体着地,头部则因靠在沙堆上而未伤及,当即见患者人事不省,面色青紫,四肢厥冷,呼吸表浅,查脉搏、心音均消失,而患者未见呕吐,头部无伤痕,双瞳孔对称,对光反射消失,测血压为O。左胸部软组织肿胀、青紫,疑有肋骨骨折,不作胸外心脏按摩,则速行风府穴及颈项部颈椎两旁推拿,采用指按及指揉法,并吸入氧气,持续20分钟后,听诊闻心搏恢复,触脉搏也见开始恢复。血压70/40mmHg;持续推拿了40分钟后,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