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COX-2、VEGF-C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COX-2和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60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和60.0%,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429,P<0.05).COX-2阳性、VEGF-C阳性组淋巴转移的发生率(80.0%)明显高于COX-2阴性、VEGF-C阴性组(21.4%;P<0.05).结论 COX-2、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呈过表达,呈正相关关系,且与乳腺癌的淋巴转移关系密切,COX-2表达上调可能促使VEGF-C的过表达,诱导肿瘤淋巴管的生成,从而导致乳腺癌细胞淋巴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传统上胆道良、恶性狭窄与梗阻采用开腹手术以去除病灶、建立胆道的内或外引流。此法创伤相对较大、有些患者难于耐受,局部病期晚时病灶不能得到处理,多次手术粘连严重、解剖结构不清者,可能行胆道内或外引流均有困难。20世纪80年代前后起,人们尝试采用经皮肝或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途径将塑料或金属胆道支架送过胆道狭窄或梗阻部位,扩张病变区以建立胆道内引流。目前我国各级医院应用该技术者逐渐增多,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亦于2005年由消化内镜医师首先应用,  相似文献   
33.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腋淋巴结及结外侵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旨在观察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时腋淋巴结及结外侵犯的临床病理学改变.方法 2002年6月-2009年8月南京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肿块大于5 cm伴同侧腋淋巴结肿大但不融合的86例患者,以患者是否愿意行新辅助化疗分组,A组患者46例,不愿行新辅助化疗,穿刺确诊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腋淋巴结转移40例,转移腋淋巴结结外侵犯17例.B组患者40例,自愿行新辅助化疗,穿刺确诊后平均行3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再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腋淋巴结转移26例,转移腋淋巴结结外侵犯6例.结果 A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86.9%,转移淋巴结并结外侵犯率为36.9%;B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5%,转移淋巴结结外侵犯率为15%,两组病例在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淋巴结结外侵犯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于患者的腋淋巴结转移灶有明显作用,减少了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淋巴结结外侵犯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总结分析自制胃造瘘、空肠营养管(简称“二用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医疗费用。方法总结2006年7月~2009年2月实施的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资料,术中采用自制“二用管”行胃造瘘、空肠内置营养管,术后24h开始由导管输注回收胆汁及营养液,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例术后吻合口愈合良好,未出现胰瘘、胆瘘、肠瘘等并发症,肠道功能均在3~5天内恢复。1例出现胰瘘,考虑胰腺钩突残余胰腺断面胰瘘所致,术后20余天胰瘘愈合;1例拔除“二用管”后该处瘘管6个月后愈合。所有患者术后精神营养均恢复良好。结论应用自制胃造瘘、空肠营养管(简称“二用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患者营养、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5.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深部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深部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s,PHCs)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晚期PHCs随机分为TACE联合深部热疗组(研究组)和单纯TACE(对照组),每组各20例。研究组采用TACE联合深部热疗治疗,于TACE后第1天开始热疗,隔天1次,共5次;对照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对比分析2组病例肿瘤体积变化及1年生存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联合深部热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并与20例常规介入化疗栓塞组(非热疗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近期缓解率分别为65%和40%(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55%和35%(P〈0.05)。治疗后2周检测,热疗组CD4^+、CD4^+/CD8^+及NK细胞明显高于非热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深部热疗可以显著提高PHCs的近期疗效和1年生存率。TACE联合深部热疗能快速增加血液中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数量,抵消常规介入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对控制肿瘤的转移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对收治的 3例麻醉品肠道综合征的诊疗进行分析 ,认为在外科急腹症病人的诊疗中提高对该症的警惕 ,策略地询问病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是关键 ,治疗则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发展而定  相似文献   
37.
肝癌破裂出血是并不罕见的外科急腹症。发病者年轻 ,尤其是既往无肝病史者 ,往往被漏诊或误诊 ,而以肝病为发病背景的肝癌 ,其肝功能状况往往使相关的一些外科处理 (止血、癌肿切除 )难于展开[1] 。我院自 1995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 18例。现将其诊疗中的几个问题结合文献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 18例 ,占同期肝癌住院病例的 5 .0 3% (18/ 35 8)。男 17例 ,女 1例。年龄 16~ 70岁 ,平均年龄 37.8岁。其中 4 0岁以下者 10例(5 5 .6 % ) ,35岁以下者 6例 (33.3% )。入院时已明确肝炎、肝病史者…  相似文献   
38.
Caspase-3与肝癌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Caspase-3(半胱天冬酶-3)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一类蛋白水解酶,即Caspase中的关键效应酶,是凋亡执行的重要效应分子,广泛表达于正常人体组织及多种肿瘤组织中.大量研究表明Caspase-3蛋白酶激活与肝癌细胞凋亡有密切联系.现就Caspase-3与肝癌细胞凋亡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9.
HLA-G是一种非经典HLA-Ⅰ类分子(HLA-Ⅰb),作为免疫耐受分子之一,其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免疫耐受的诱导与维持。本文就HLA-G的基因结构、多态性、表达产物、组织分布以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与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魏付桥  谢文彪 《医学综述》2007,13(9):683-685
精氨酸(arginine)在人体内有营养支持、免疫防御及调节作用。精氨酸衍生物一氧化氮(NO)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中的具体机制尚存许多争议。NO既可以刺激细胞免疫,抑制肿瘤生长,又能通过某些机制促进肿瘤生长,此双重作用依赖于局部的NO浓度、肿瘤的类型和肿瘤细胞对NO的敏感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