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16篇
  免费   1478篇
  国内免费   1238篇
耳鼻咽喉   143篇
儿科学   308篇
妇产科学   164篇
基础医学   940篇
口腔科学   321篇
临床医学   3281篇
内科学   1882篇
皮肤病学   102篇
神经病学   469篇
特种医学   8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1657篇
综合类   6469篇
预防医学   2390篇
眼科学   299篇
药学   2999篇
  26篇
中国医学   3704篇
肿瘤学   639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583篇
  2022年   478篇
  2021年   470篇
  2020年   550篇
  2019年   626篇
  2018年   724篇
  2017年   417篇
  2016年   562篇
  2015年   582篇
  2014年   1253篇
  2013年   1221篇
  2012年   1345篇
  2011年   1587篇
  2010年   1393篇
  2009年   1335篇
  2008年   1333篇
  2007年   1283篇
  2006年   1148篇
  2005年   1122篇
  2004年   1108篇
  2003年   938篇
  2002年   775篇
  2001年   809篇
  2000年   633篇
  1999年   506篇
  1998年   423篇
  1997年   372篇
  1996年   416篇
  1995年   344篇
  1994年   346篇
  1993年   221篇
  1992年   209篇
  1991年   202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114篇
  1986年   107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73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86篇
  1981年   68篇
  1980年   34篇
  1978年   14篇
  1965年   9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10篇
  195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理想手术方式。方法根据术式将2010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149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72例)与观察组(7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腮腺浅叶全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的腮腺浅叶次全切术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后接受12个月的随访。结果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面部凹陷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腮腺功能保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随访期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腮腺浅叶全切术相比,腮腺浅叶次全切术具有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保留患者腮腺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卒中后抑郁症诊断的脑卒中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对照组48例单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选时及病程1、3、6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B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BI、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AMD、BI评分于治疗3、6个月后显著改善(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显著临床疗效。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的同时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分析急诊科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因素,寻找提高院内转运安全的措施。方法将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本科收治的51例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本科收治的57例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执行院内转运制度与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转运设备并熟练掌握,正确全面评估病情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接收科室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接收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转运方式及增加转运设备有利于提高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应用地佐辛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10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5例,A组为对照组,B、C和D组分别于切皮前、缝皮时、切皮前和缝皮时静脉各给予地佐辛5 mg。术毕4组开启同样配方的静脉自控镇痛泵。分别记录患者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术后1 h(T1)、4 h(T2)、8 h(T3)、12 h(T4)、24h(T5)、48 h(T6)的VAS镇痛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24 h内患者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B、C和D组在T1、T2、T3、T4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在T1、T2、T3时间点的Ramesay评分均高于A组(P〈0.05);D组在T1、T2、T3、T4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C组(P〈0.05),在T1、T2、T3时间点的Ramesay评分均高于B、C组(P〈0.05)。B、C、D组患者在术后24 h内的PCIA泵按压次数均低于A组(P〈0.05),D组患者在术后24 h内PCIA按压次数均显著低于B、C组(P〈0.05),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上腹部手术于手术切皮前和缝皮时均静脉给药,术后的镇痛效果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0~60岁,体重50~80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GA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EA组),各30例.GA组在进行手术操作前,选择双侧合谷穴(LI4)、内关穴(PC6)和足三里(ST36)连接华佗电子治疗仪(V型),不进行穴位电刺激;EA组连接华佗电子治疗仪(V型)进行穴位电刺激30min.麻醉诱导: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4μg/ml,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喉罩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5~45mmHg.麻醉维持: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4μg/ml,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10~25μg·kg-1·h-1,维持Narcotrend在D2~E1 (46~20)之间,根据Narcotrend监测结果及血流动力学调整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泵注速度.分别于电针前(T0)、电针结束时(T1)、诱导前(T2)、插管后5min(T3)、切皮前即刻(T4)、手术结束(T5)、拔管后即刻(T6)、拔管后5min (T7),记录HR、MAP、PETCO2、SpO2、Narcotrend数值.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用量、术后VAS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结果 与GA组比较,EA组T3~T5时HR、MAP更平稳,瑞芬太尼用药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缩短,PONV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中,TEAS复合全麻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能减少麻醉药用量,减轻全麻术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6.
通过观察红参中间体对普罗帕酮所致大鼠急性心力衰竭的作用,研究红参中间体抗心力衰竭的作用。股静脉注射盐酸普罗帕酮致大鼠急性心力衰竭。用BL-420E生理记录仪系统观察记录红参中间体对心力衰竭大鼠的作用。红参中间体可迅速(5 min内)恢复心力衰竭大鼠的心率,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红参中间体对普罗帕酮所致的大鼠急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成像在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镜双导管超声碎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随机均分成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利用MSCT对全部患者肾结石进行非增强薄层扫描,获取肾结石及肾脏的影像学资料,并对研究组的肾结石进行三维重建成像,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通道数目、一期结石取净率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明显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90±20) min VS (125±23) min、一次结石结石清除率93%VS 73%、穿刺通道数目(1.4±0.2)个VS (1.9±0.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失血量(105±10)ml VS (110±1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三维重建成像可直观显示结石及周围的结构关系,能准确的选定经皮肾穿刺的位置,提高碎石取石效率,降低结石残留率,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钛重建板固定治疗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56例各种原因所致的下颌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自体髂骨移植钛重建板固定Ⅰ期修复治疗,治疗结束后给予患者12个月的随访,现观察上述患者的疗效。结果①56例下颌骨缺损患者,53例(94.64%)患者Ⅰ期愈合,其余3例(5.36%)患者在术后3~5 d下颌角出现局部肿胀,术后第7天拆线时伤口流出稀薄液体,考虑涎漏的可能性,给予加压包扎10 d后伤口愈合。②51例(91.07%)患者咬牙合关系术后恢复正常,其余5例(8.93%)患者咬牙合关系术后恢复基本正常而无明显紊乱,但是开口度存在轻度受限,且开口型稍微向患侧偏移。③所有患者下颌骨缺损处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在术后3~4个月时下颌可以恢复到基本对称。此外,12例(21.43%)患者术后出现轻度面瘫,在术后6~8个月时恢复正常。④术后第12个月复查X线检查,结果可见所有患者移植骨无明显吸收,但是其形态存在适当改建,骨缺损连接处可见骨愈合结构;钛板无松动,钛钉周围无骨质吸收。结论自体髂骨移植钛重建板固定治疗下颌骨缺损的确切,具有Ⅰ期愈合率高、咬牙合关系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究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4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根据病情采用开颅手术对其实施治疗,治疗后5个月内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准确记录治疗效果。结果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经过开颅手术治疗后,有23例患者痊愈,5例患者病情呈显效,2例好转,10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采用开颅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效果明显,有助于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治愈率,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炎症因子的表达。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50例正常体检者(1组)的病史和临床生化资料,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大血管病变分成两组,单纯糖尿病组(2组)与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3组)。化学发光法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免疫炎性反应标记物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2,3组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体质量指数(BMI)高于1组(P<0.05)。3组上述指标高于2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TNF-α(OR=1.437, P=0.015)、IL-6(OR=5.788, P=0.001)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因子反应参与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TNF-α、IL-6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