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日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满足临床治疗上不同病因体质患者在使用参附注射液时选择适宜稀释剂的需求。方法以参附注射液说明书的配伍稀释剂(5%葡萄糖注射液)作稀释剂对照,进行参附注射液与果糖注射液(5%)、氯化钠注射液(0.9%)配伍,在配伍后0、4、8h检测配伍样品的含量测定、pH值、渗透压、不溶性微粒、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测定、可见异物、异常毒性、溶血、性状等项目。结果参附注射液与果糖注射液(5%)、氯化钠注射液(0.9%)配伍稳定性与对照是一致的。结论参附注射液与果糖注射液(5%)、氯化钠注射液(0.9%)在参附注射液说明书中用法用量规定浓度下配伍,在8h内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嘌呤碱基与嘌呤核苷对吗啡依赖大鼠的热痛阈与急性戒断的影响。 方法:28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吗啡依赖+嘌呤碱基组、吗啡依赖+嘌呤核苷组,每组7只。通过热敏感甩尾实验,记录大鼠热敏感甩尾潜伏期;通过纳洛酮催促,对大鼠急性戒断症状进行观察与评定。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吗啡依赖组、吗啡依赖+嘌呤碱基组、吗啡依赖+嘌呤核苷组均产生明显的药物抗痛觉效应(P<0.05);吗啡与嘌呤碱基或与嘌呤腺苷同时作用大鼠的甩尾潜伏期与吗啡依赖组相比有延长的趋势(P>0.05);吗啡与嘌呤碱基或与嘌呤核苷同 时作用的大鼠戒断后,湿狗样抖动及腹泻/排便的发生次数比吗啡单独作用组明显增加(P<0.05)。 结论:本实验观察到系统应用腺嘌呤/鸟嘌呤、腺苷/鸟苷对吗啡依赖大鼠既可提高其基础热痛阈,又可加重其部分急性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s)和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两类药物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 采用阴道B型超声监测50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在服药0、3、6、12月时子宫内膜的变化.结果 SERMs组服药3月后子宫内膜厚度大于AIs组(P<0.05),服药6月和12月时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AIs组服药3月和6月时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SERMs促进绝经后子宫内膜增生,AIs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增生有抑制作用;长期服用他莫昔酚需要定期监测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登革热病例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8月至11月收治的205例登革热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发病年龄41.47岁,主要症状和体征为发热100%、头痛61.95%、"三红"征40.48%、皮疹41.95%等;无死亡病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88.75%、血小板减少74.63%,血清登革热特异性抗体IgM阳性。结论此次我市暴发的登革热病例特点是青壮年高发、以发热、"三红"征、皮疹、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为典型表现,预后好。  相似文献   
16.
某院2007~2009年心血管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某院2007~2009年心血管药的应用状况。方法对某院2007~2009年心血管药的用药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院心血管药物总销售额年均增长约79.40%,而心血管类中成药销售额年均增长约175.25%,抗高血压药占西药销售额的比例在50%左右。这3年中,临床使用频率较多的药是氨氯地平片...  相似文献   
17.
袁海英  赵梅峰  陈珠清 《全科护理》2021,19(8):1021-1024
目的:探讨肌肤接触安抚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入住新生儿监护病房的9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32例、B组33例、C组33例,在对新生儿进行致痛性操作时,A组同时给予肌肤接触安抚和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措施,B组只给予肌肤接触安抚措施,C组只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措施。比较3组新生儿的疼痛量表(NIPS)评分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A组NIPS评分最低,且A组与B组或C组间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或C组的心率、呼吸状况、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肤接触安抚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缓解新生儿的操作性疼痛,并能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联合干预比单一干预措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19.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尤其是老年脑血管患者,病情迁延,症状、体症不明显,治疗困难。现将我院2001年10月~2003年3月住院脑血管病人中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痰普通细菌培养阳性者60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发展性照护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发展性照护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及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生长发育状况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发展性照护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早产儿护理中应用,可以改善其喂养不耐受状况,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