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背景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可能发生肺损伤,严重时甚至发生肺功能障碍.脑与肺通过复杂途径相互联系.发生肺功能障碍的TBI患者病死率增加、 加强治疗病房住院时间延长且神经预后较差.目的 综述TBI后肺损伤的研究进展.内容 讨论TBI后肺损伤的发生特点并综述其潜在机制.趋向 根据具体情况评估TBI患者发生肺损伤的潜在风险,并在其临床症状出现前进行相应干预有助于降低发生TBI后肺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4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是一项长远的医学人才培养战略。临床麻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麻醉医师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高层次麻醉学人才不可或缺的必经之路。作为承担住培的医院,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优秀的临床麻醉医师,是临床教学实践的一项重要挑战。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按照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的基本培养目标和培训细则,结合麻醉学科特点,形成了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体系,包括实施导师负责制、教学查房、晨课学习、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杂志俱乐部、科研沙龙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引入定期考核与评价体系,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提质,旨在进一步全面提升麻醉住院医师的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术技能、科研能力和岗位胜任力,为麻醉学科专业人才的储备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3.
44.
脓毒症是临床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效治疗药物匮乏.脓毒症可导致免疫抑制,负性共刺激分子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结合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现状,分析脓毒症免疫抑制的可能原因与机制,并阐述负性共刺激分子PD-1、CTLA-4、BTLA、Tim-3、LAG-3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探讨负性共刺激分子成为脓毒症免疫调...  相似文献   
45.
目的:反馈并总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独立开设《麻醉学》课程教学情况,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选取海军军医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五年制211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麻醉学》开课前和开课后发放问卷,两次调查获得有效回收问卷204份,累计总有效回收率为96.68%。结果:开课后学员对麻醉科医师职业特点的...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估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室内低体温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初步建立预警评分系统。方法选取自2017年7—9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接受全身麻醉手术并于术毕入苏醒室的2 00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进入苏醒室后即刻采用红外耳温枪测量右侧鼓膜温度作为体温记录。根据患者进入苏醒室内即刻记录的体温值,将体温<36.0℃者计入低体温组,体温≥36.0℃计入正常体温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失血量、输液量及输血量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根据各危险因素比值比,构建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室内低体温的预警评分系统。结果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室内低体温患者256例,低体温发生率为12.8%(256/2 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输液量、输血情况、ASA分级均是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独立危险因素的β值所得评分建立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室内低体温的风险评估与验证模型,绘制得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值为0.691(95%可信区间0.657~0.725,P<0.05)。结论年龄、体质量指数、输液量、输血情况、ASA分级均是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预警评分系统,对预测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室内低体温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47.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2021年2月前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SinoMed及万方数据库等收录的探究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中英文文献,共计616例患者(309例静脉输注利多卡因,307例静脉输注安慰剂)。与对照组相比,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4h(MD=-0.85,95%CI-1.29~-0.42,P=0.0001)、12h(MD=-0.63,95%CI-0.89~-0.38,P<0.00001)和24h(MD=-0.42,95%CI-0.81~-0.04,P=0.03)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显著缩短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MD=-9.48,95%CI-12.17~-6.78,P<0.00001)和首次排便时间(MD=-7.60,95%CI-10.63~-4.57,P<0.00001),降低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RR=0.39,95%CI-0.26~0.58,P<0.00001),但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并不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长(MD=-1.04,95%CI-2.26~0.19,P=0.10)。结论 围术期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可减轻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患者术后排气和排便时间,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循证证据。  相似文献   
48.
49.
50.
背景抗凝治疗对于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疾病的防治十分重要。新型口服抗凝药neworal anticoagulants,NOACs)具有起效快、代谢迅速、药代动力学预测性好、药物相互作用少及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等优点。目的综述围手术期应用NOACs调整策略的研究进展。内容论述NOACs的药理学特点、围手术期出血风险、管理策略及某些特殊情况下的麻醉处理。趋向应根据具体情况积极评估和调整NOACs的用量,关注围手术期NOACs可能导致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