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唐方明  莫建伟 《农垦医学》1999,21(5):326-327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国内首位医院内感染,尤以ICU内发病率高。我院中心ICU自1997年12月至1999年5月共收治各类危重病人292例,其中52例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52例中男性36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死岁,平均45岁。脑外伤、脑肿瘤术后21例,冠心病6例,其他心脏病术后8例,大面积脑梗塞3例,各类中毒4例,其它10例。2诊断标准参照《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户‘。3.统计学处理采用X‘检验。结果1.80例接受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40.0%,未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医院获得…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0年2月至2006年7月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和间歇性血液透析(IHD)两种血流净化技术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老年脑白质疏松症和Binswanger病认知功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LA)和Binswanger病(BD)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特征。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LA、B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分,比较各组认知功能障碍者的比例。结果(1)BD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LA组(P〈0.05)。(2)LA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26例(72.2%);BD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8例(25.8%)。痴呆23例(74.2%)。结论LA多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而BD多表现为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可作为临床诊断LA、BD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脑白质疏松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高国栋  莫建伟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7):2030-2031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分别对92例脑CT或MRI检查确诊的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观察组)和81例脑CT或MRI正常者(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回声特点和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及Crouse积分.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0.7%,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 mm者占23.9%,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16.3%,Crouse积分410.1;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32.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 mm者占12.3%,Grouse积分210.2.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白质疏松症明显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白质疏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1 0 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及 86例同龄无明显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观察其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 (IMT)、斑块结构及管腔狭窄情况。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 82 .41 % ,显著高于对照组 (48.84% ) (P<0 .0 0 0 1 )。斑块类型中软斑块及溃疡斑所占的比率、颈总动脉 IMT增厚和颈动脉中度 (50 %~ 70 % )及重度 (>70 % )狭窄的发生率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 ,IMT增厚及管腔狭窄程度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睡眠呼吸紊乱的情况.[方法]选择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50例与正常对照组59例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根据PSG结果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Ⅲ、Ⅳ期睡眠时间明显缩短(Ⅲ期Z=-2.67,P<0.01;Ⅳ期Z=-1.97,P<0.05),微觉醒指数增加(t=-2.89,P<0.01);低通气指数(AHI)(t=-1.99,P<0.05)、夜间最低SaO2(LSaO2)(t=-2.11,P<O.05)、SaO2<90%时间(Z=-2.16,P< 0.05)、SaO2<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SIT90)(Z=-2.41,P<0.05)及每小时氧减饱和4%以上的次数(ODI4)(t=-2.01,P<0.05),均有统计意义.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率为82.00%,与对照组(72.88%)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OSAHS程度与对照组比较,轻、中度OSAHS无统计意义(P>0.05),但重度OSAHS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出现睡眠结构紊乱和呼吸紊乱,夜间缺氧程度较重,重度OSAHS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后炎症因子的变化,以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脑动脉狭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4,术前5 d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对照组(n=34,仅常规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hs-CRP、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较术后24 h下降,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可引起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作用,将可应用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大脑表面侧支吻合血管改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们已复制了可靠而稳定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模型,并观察到RHR脑血管的形态结构改变。本研究用脑血管铸型方法,实验比较RHR与正常血压大鼠的脑表面侧支吻合血管情况,旨在探  相似文献   
19.
目的:纯化并鉴定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抗Aβ2自身抗体.方法:选择AD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标本,测定抗体含量,用饱和硫酸铵沉淀血清得到IgG粗品,Aβ42免疫亲和柱层析对粗品IgG进一步分离纯化,采用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IgG纯度和免疫活性.结果:用CNBr活化Sephrose 4B柱层析纯化出较高纯度的抗Aβ42自身抗体,纯度可达到90%.结论:CNBr活化Sephrose4B层析柱可有效地从人血清中纯化出较高纯度的抗Aβ42自身抗体,便于对自身抗体进一步研究,为AD的免疫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方法对63例SA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AE组危险因素以高血压为主,均有神经局灶体征,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多缓慢起病,临床症状呈阶梯样进展。58例CT扫描在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及半卵圆中心可见不同程度大致对称的低密度影,均合并腔隙性梗死。44例做MRI检查,T2加权像均表现为环绕侧脑室周围对称、大片融合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腔隙性梗死灶数目明显多于CT,呈点条状高信号影。结论SAE以高血压、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常见卒中样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CT及MRI表现为侧脑室周围广泛融合成片的脑白质病变,并有脑室周围白质的明显萎缩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