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71.
本文采用S—100蛋白和溶茵酶抗体的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技术(PAP 法)分析鉴定了25例根尖囊肿病变内的郎格罕氏细胞及其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提示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在根尖囊肿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73.
本实验于兔下颌颏孔内注射无水甘油,通过电生理学及形态学方法,观察注射后下齿槽神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注射无水甘油后仅使部分神经纤维受损害,其电生理学改变为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延长、振幅减小;形态学改变主要为髓鞘肿胀、断裂,轴索变形、溶解。注射无水甘油后第1周电生理学及形态学改变最明显,第5周时可见再生迹象,第16周时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4.
颔骨中心性粘液表皮样癌罕见。我院1963~1985年经治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在24~62岁之间,平均42岁;病程平均为2年左右。该肿瘤大多数发生在下颌骨,并以局部或牙齿疼痛、下唇麻木为特征。X 线片上,主要表现为骨松质的溶解吸收性破坏或呈囊状阴影改变。临床上一般难以作出正确诊断,但组织学上诊断该瘤并不困难。作者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X 线改变、组织发生、诊断标准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5.
采用斑点杂交和PCR技术检测口腔粘膜组织中HPV_(16)DNA和 HCMV DNA,结果表明:在正常口腔粘膜组织、白斑及口腔鳞癌中HPV_(16)DNA和HCMV DNA感染率分别为0%,35.7%,50.0%和0%,14.3%,28.1%,此两种病毒的共同感染率分别为0%,14.3%,18.8%,口腔鳞癌及白斑组织中HPV_(16)DNA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口腔,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HPV_(16)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相关;HCMV可能与HPV_(16)对口腔鳞癌的成癌起到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6.
基底细胞癌(BCC)是人类最常见的皮肤癌,绝天多数发生于头颈部,现就头颈部BCC的临床和组织学特点进行文献复习,并着重讨论该癌外科治疗后复发的有关因素。一、临床特点 Griffith(1973)报告775例BCCs,其中女性197例(占52.5%),男性8例(占47.5%。Hauben报告的188例中男女患病比例分别为47.3%和52.7%,与Griffith的结果相同。但有的学者报告女性患病比例在40.6~42.2%,  相似文献   
77.
本文采用 AgNOR 技术对一系列口腔肿瘤和疾病病变细胞内核仁组织导体区(NOR)的数目与分布进行定量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各病变组中恶性肿瘤,如:口腔鳞状细胞癌、造釉细胞癌、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的 NOR 计数值明显高于同组的其它良性肿瘤和低度恶性瘤损;癌前病变或具有侵袭性行为的病变,如:口腔粘膜白斑、牙源性角化囊肿和造釉细胞瘤等的 NOR计数值也较同组的正常对照或良性病变为高,NOR 计数值基本上与各类病变的生物学行为呈平行关系.统计学处理表明口腔良、恶性肿瘤之间,低恶、高恶病损之间以及正常组织与临界性病损之间 NOR 计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提示 AgNOR 技术可望成为口腔病理研究,特别是口腔肿瘤病理学诊断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78.
未萌牙釉质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釉质表面正常结构的观察对于认识初期釉质龋的病理改变具有重要意义。以往文献中,对釉质表面结构的研究多限于磨片的光镜观察,最近,有作者以扫描电镜技术对初期釉质龋的表面结构作了描述,但有关正常釉质表面的扫描电镜研究报导较少。萌出牙釉质表面暴露于口腔环境,常有微生物及其产物沉积,加之生理性磨耗和病理性磨损,故对萌出牙表面结构的研究很难反应其真实的表面形态,本文采用人未萌第三磨牙,观察其成熟釉质表面的超微结  相似文献   
79.
本实验对26只家兔的下齿槽神经进行冷冻处理,分别在冷冻后即刻、3天、1周、2周、1月、2月、4月进行电生理学及组织学的动态观察,探讨冷冻对神经纤维的影响及神经冷冻损伤后形态与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对冷冻后神经再生的机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探讨miR-16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LBL/ALL)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宜共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有详细随访资料的38例T-LBL/ALL石蜡标本进行CD3、cCD3、CD10、CD20、CD34、CD43、CD99、TdT、PAX-5、BCL-2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miR-16的表达水平,以1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结果表明:38例T-LBL/ALL中TdT阳性率最高(94.7%),CD34阳性最低(22.1%),PAX-5及CD20为阴性.在39.5%病例中Ki67大于80%.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相比较,miR-16在T-LBL/ALL中表达上调,其表达量是淋巴结反性增生的4.87倍(P<0.05).T-LBL中miR-16高表达组总体生存率下降(P<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组预后优于阴性组预后(P<0.05).miR-16表达与BCL-2蛋白存在相关性(r=0.51,P<0.05).结论:在T-LBL/ALL中miR-16的高表达组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提示miR-16可能与预后有相关性,而BCL-2蛋白表达阳性组预后好于阴性组,可能也是一种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