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卒中后焦虑取穴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照  李汉  王蜜源  刘佳  胡浩宇 《新中医》2020,52(18):121-125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卒中后焦虑症(PSAD) 的取穴规律,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 从建库至2019 年7 月10 日收录的针灸治疗PSAD 的相关文献,用Excel 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用SPSS20.0、SPSS Modeler 18.0 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针灸治疗PSAD 使用频次前十的腧穴由高到低依次是百会、内关、神门、印堂、太冲、三阴交、神庭、四神聪、足三里、合谷;经脉选用以督脉、手少阴心包经、手厥阴心经最多;选穴部位主要以头部、上下肢为主;特定穴以交会穴使用最多,其次为原穴。高频腧穴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综合支持度最高的腧穴为百会、印堂、四神聪、神门、内关,聚类分析得出6 个有效聚类群及5 个常用穴位配伍。结论:针刺治疗PSAD 多从“心脑”论治,以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为主,注重特定穴的应用,尤其是交会穴。  相似文献   
22.
目的脑卒中后锥体束的继发性变性与卒中预后有关,其中卒中后1个月时的继发性变性与脑卒中长期预后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发病后1个月时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锥体束继发性损害程度,分析其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有偏瘫体征的首次发病亚急性期卒中病例,在其距发病1个月时,基于感兴趣区方法在大脑脚锥体束解剖学区域测定两侧各项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于发病后6个月时随访评定预后。其中,运动障碍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中的肢体运动功能条目(motor subindex of NIHSS,m—NIHSS)评定,Et常生活自理能力采用功能独立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s,FIM)评定,功能预后用改良Ranking量表(modified ranking scale,mRS)评定。结果病灶侧FA值显著低于非病灶侧FA值(P〈0.001),病灶侧与非病灶侧的FA比值(ratio of fractional anisotropy,rFA)与6个月时的m—NIHSS、FIM、mRS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1,r=-0.741;P〈0.001,r=0.670;P〈0.001,r=-0.648)。结论发病1个月时的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在预测脑卒中患者的长期预后,特别是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方面可能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弥散张量成像动态观察脑出血及脑梗死引起的脑干相应锥体束继发损伤.方法 经临床及MRI证实的与皮质脊髓束相连的脑功能区的脑出血16例及脑梗塞12例,测量发病后3、15、30 d锥体束通过大脑脚、脑桥、延髓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以及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 )和改良 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状况.结果 发病后3、15、30 d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病侧的大脑脚、桥脑、延髓纤维束区FA值逐渐下降.延髓FA值的变化在各个时间点梗死组与出血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和MRS结果 显示,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都在恢复,但出血组恢复情况好于梗死组.结论 脑出血及脑梗死引起脑干相应锥体束通过区FA值的下降,可能与锥体束的髓鞘裂解和脱髓鞘改变导致华勒变性有关,DTI动态成像可用于观察病灶远隔区纤维束的华勒氏变性.  相似文献   
24.
正腰痛(low back pain, LBP)是成年人健康最常见的问题,且发病呈现年轻化、严重化和逐年增多的趋势。流行病学表明:腰痛的发病率高达84%,其中慢性腰痛为23%,致残率达11%—12%[1—2]。腰痛不仅影响健康、生存质量与工作,也造成沉重医疗负担与间接社会成本[3]。鉴于腰痛常见性和对健康的危害性,如何有效地治疗腰痛,一直以来是康复医学领域中的热点[4]。近十年来,全身振动训练应用于腰痛的  相似文献   
25.
正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焦虑障碍,症状包括胸闷、心悸、出汗、震颤、呼吸短促和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该病患病率为3.6%~5.1%,以中青年多发,女性多于男性,不及时诊治易转换为慢性甚至永久性疾病,其终身患病率为3.4%~4.7%~([1-2])。惊恐障碍  相似文献   
26.
摘要 目的:了解全国康复科医务工作者的体力活动水平是否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标准。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在2017年7月份将调查问卷发放至全国30多个省份和地区,对康复科医务工作者的体力活动水平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内容包含个人基本信息、体力活动情况、大肌群训练量、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情况、体力活动需求及建议等。 结果:回收问卷2021份,剔除无效问卷52份,最终纳入1969份。结果显示:约75%的康复科医务工作者的中、高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达到了WHO的基本要求,但仅有50%左右的受访者达到了较高水平要求,不同职业的受访者在中、高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次,每周进行大肌群训练的康复科医务工作者占57.19%,男女性在大肌群训练频度、训练组数和重复次数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康复科医务工作者体力活动前、后进行准备活动、整理活动的时间不足,高达78.22%的受访者准备活动时间低于推荐标准或不进行准备活动,整理活动不达标者多达86.18%;不同性别的人群进行准备活动的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整理活动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近两千名受访者中,高达88.17%的康复科医务工作者有增强体力活动的需求,然而工作繁忙和身体疲倦成为了阻碍他们进行体力活动的主要原因,60%以上的受试者建议通过完善医院体育设施、减小工作压力等方式来改善现状。不同性别受访者在体力活动需求、影响因素、建议举措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调查中,大部分康复科医务工作人员的中、高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达到了WHO的基本要求,但仅半数人员达到了较高水平的要求。同时,大部分受访者进行大肌群训练、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时间也低于推荐标准,且在前两者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尽管大部分康复科医务工作者对增强体力活动有着强烈的需求,但参与工作后事业繁忙和身体疲倦成了主要的阻碍因素,他们希望能通过完善医院体育设施、减小工作压力等方式来改善现状。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经吞咽X线荧光透视诊断为环咽肌失弛缓症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注水方式使12号双腔气囊导尿管球囊充盈以扩张环咽肌,并结合门德尔松、Shaker训练手法等综合手段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评估吞咽功能。结果20例患者治愈15例,有效5例;治疗后饮水试验分级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吞咽障碍分级评分高于治疗前,咽通过时间从治疗前0.28s缩短到治疗后的0.16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球囊扩张术结合门德尔松手法、Shaker训练法等综合康复手段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PQP)的临床救治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将174例PQP患者分为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85例),早期均予洗胃、导泻处理。治疗组洗胃后即行多罐反复血液灌流(HP),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心脉隆、肠溶阿司匹林、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照组洗胃后行单罐反复HP联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服毒量小于50 ml的患者治愈率89.7%,服量在50~100 ml的治愈率66.6%,服量大于100 ml的治愈率0.9%;对照组服毒量小于50ml的患者治愈率87.8%,服量50~100 ml的治愈率41.7%,服量大于100 ml治愈率为0。结论多罐反复血液灌流及心脉隆、水杨酸钠类、ACEI在PQP治疗中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0.
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是以数字智能化高新技术和现代医学交叉结合为基础,涵盖多领域和多学科知识而形成的新型诊疗技术(包括三维可视化、3D打印、分子荧光成像、混合现实、光声成像、人工智能-影像组学和多模态图像实时手术导航等),为实现疾病的精确诊断、精准术前规划及术中导航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运用数字智能化技术,根据病人实际的血管分布进行研究,致力于个体化肝分段、体积计算、仿真手术、术前规划、混合现实、肿瘤边界界定和图像实时融合导航肝切除术等的研究,并运用于临床实践,最终实现了肝脏肿瘤解剖性、功能性、根治性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