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41.
"皮肤亚急速扩张法"早期治疗头皮缺损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皮缺损早期采用"皮肤亚急速扩张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皮肤亚急速扩张法"对5例头皮缺损患者进行早期修复治疗并随访.结果治愈4例,失败1例,失败后改用局部头皮旋转皮瓣加植皮修复.结论头皮缺损早期采用"皮肤亚急速扩张法"修复,效果肯定,方法简单,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避免后期秃发再次行整形手术.  相似文献   
42.
目的总结纤维支气管镜下灌洗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通过6年来对25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的体会,观察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下灌洗治疗25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治愈21例,死亡4例,治愈率84%。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灌洗是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3.
44.
1983年11月至1987年8月,我们运用复方炉银散和复方炉芨油(湖南中草药通讯1987;10;23)治疗各种不同原因,各类不同程度的烧伤创面600余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600例中男性376例,女性224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15天,儿童占43%;火焰烧伤256例,沸水烫伤277例,化学烧伤29例,  相似文献   
45.
1983~1991年,我们收治了75例煤井瓦斯爆炸烧伤病人,治愈70例,死亡5例。救治过程中逐步观察到瓦斯爆炸烧伤病人临床变化的一些规律,并指导治疗,收效良好。报告于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5例病人,皆为乡镇、个体煤井瓦斯爆炸致伤,均系男性。年龄:18~45岁,平均24.8岁。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对特重度烧伤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 对122例特重度烧伤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早期使用山莨菪碱的情况,将使用了山莨菪碱的患者设为治疗组,未使用山莨菪碱的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在不同的住院时间都高于对照组.结论 山莨菪碱能减少特重度烧伤患者血小板的消耗,缓解患者血小板计数的下降.  相似文献   
47.
目的总结慢性压力性创伤所致压疮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应用皮瓣、游离皮片、术后灌洗及负压吸引等外科方法治疗107例因截瘫、侧瘫、超高龄痴呆等原因导致慢性压力创伤性皮肤、软组织溃烂创面382处。其中尾骶区121处,股骨大转子区96处,坐骨结节63处,髂骨部48处,胸腰椎区22处,足跟部15处,肩胛区17处。围手术期营养不良患者予以营养代谢支持治疗,感染严重者术后持续灌洗与负压吸引,并防止再受压等。结果 382处创面一次性愈合304处,其中158处为肌瓣或肌皮瓣,轴型复合组织瓣76处,游离皮片54处,邻位皮瓣16处。延迟愈合78处,其中轴型复合组织瓣41处,肌皮瓣31处,游离皮片6处。延迟愈合创面修复方法:38处经Ⅱ期扩创后直接缝合治愈,27处经游离皮片移植治愈,13处局部换药治愈(平均17d)。随访6个月时,原位复发压力性创面17例,其中游离植皮占13例。结论改善全身营养,控制局部细菌感染,利用创面周围健康皮肤、肌肉、筋膜形成复合组织瓣修复创面,辅以创底灌洗、负压吸引,避免再受压等是提高慢性压力创伤性创面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深静脉置管对血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面积烧伤深静脉置管的186例患者,按深静脉置管时间的不同,分为烧伤48 h内置管组(102例)与烧伤48 h后置管组(84例),比较两组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LABSI)的发生率。结果 CLABSI发生率烧伤48 h内置管组高于烧伤48 h后置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48 h内深静脉置管后出现CLABSI的概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红外线照射对提高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成活率及降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将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的患者分成隆乳组和颜面组,每组再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红外线治疗,对照组不予红外线治疗.治疗组术后24 h开始红外线照射治疗,每次30 min,连续5 d.对成活率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红处线治疗组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成活率(颜面组为90.5%,隆乳组为91%)高于对照组(颜面组为57.1%,隆乳组为60%),两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红外线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后早期局部进行红外线照射治疗是提高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成活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0.
1 临床资料 2008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了一批因交通事故苯爆炸燃烧造成烧伤并不同程度吸人性损伤患者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6~68岁,烧伤总面积3%~72%TBSA,均有头面部烧伤,其中2例有Ⅲ度烧伤,面积最大者达50%TB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