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5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7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僰人颅骨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测量“僰人”头颅10个(男6,女4);每例测量线距82项;弦、弧、周长16项;角度26项;计算指数45种;观察各颅颅型、颌型、眶型、鼻型及腭型并观察“僰人”与汉族、壮族人颅的差异,发现“僰人”与汉族人颅差异显著,表明它们各属不同民族;“僰人”与壮族人颅差异较小,似可说明他们具有共同族源。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为大隐静脉切开术及隐神经、腓浅神经阻滞麻醉的顺利进行.方法在64例成人整尸(男41女23)的128侧下肢观察大隐静脉,隐神经和腓浅神经等结构在踝前的位置及与临近结构的关系;测量大隐静脉,足背动脉等血管的外径,隐神经等神经的厚度,宽度及深度,它们与内,外踝,踝前的肌腱等结构的距离及彼此之间的距离,结果与结论①大隐静脉经内踝前外侧上行至小腿,在内踝平面位置表浅而恒定,是理想的静脉切开的部位;大隐静脉距内踝前缘最突出点约1cm,距胫骨前肌腱约1.5cm,且关系较恒定;可以此二结构作为大隐静脉的标志,多数情况静脉通过此二结构连线内侧2/5与外侧3/5交点的深面;足背动脉在伸肌支持带深面且距大隐静脉在2.5cm以上,静脉切开不会伤及动脉,且因动、静脉关系较恒定而可根据动脉搏动确定静脉位置.②腓浅神经均于浅筋膜内经踝关节前方下行分布于足背、趾背皮肤,在踝前均行于足背动脉外侧,可用动脉搏动点作为神经阻滞定位标志;多数情况为腓浅神经的两终支经踝关节前方下降,故阻滞时最好在踝间连线平面从动脉搏动点进针向外踝方向注药同时阻滞两个终支,腓浅神经多与隐神经及腓肠神经终末支有吻合,故足背、趾背手术最好同时阻滞此三神经.③腓深神经虽然分布于皮肤的范围很窄,但可能与腓浅神经有吻合,故作腓浅神经阻滞时最好同时阻断腓深神经;腓深神经与足背动脉伴行,阻滞时以动脉作标志即可.④足背动脉在踝前位置较恒定,恰位于两踝间中点,可作为踝前神经阻滞的标志点.  相似文献   
103.
人类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科学 ,十九世纪中期才成为独立学科 ,于二十世纪初传入我国 ,经二十多年的宣传介绍 ,于三十年代得到初步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类学被视为资产阶级的科学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只有人类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如古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得以保存和发展 ,成为独立的学科。到七十年代末 ,人类学工作者和民族学工作者要求和建议恢复人类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1 979年参加全国民族研究规划会议的代表为此写出“创仪书”,得到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的关怀和支持。 1 980年开始着手筹备成立全国人类学会 ,1 981年人…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体表乳突面积的测量方法,测量正常乳突面积。方法:①评价CT影像测量相关结构的正确性,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在矢状位乳突显示最大截面分别测量乳突厚度(即外耳道下壁最低点至乳突后缘水平距离)和乳突高度(即外耳道下壁最低点至乳突尖的垂直距离);按影像层面对上述距离行实体测量。影像测量均值与实体测量均值的差异行显著性检验;②在体研究:随机入选无耳部疾患的118人(236侧),其中女性63例(126侧),男性55例(110侧),在体表上测量乳突厚度(设外耳门后缘最凸点为A点,自A点向后方引水平线与乳突后缘相交于B点,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代表乳突厚度)和乳突高度(以乳突尖为C点,自C点向AB线引垂直线,相交于D点,则CD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代表乳突的高度),然后行颌面部扫描面CT扫描。以研究第一部分的方法选择层面,并测量乳突厚度和乳突高度,以乳突厚度与高度乘积的1/2定义乳突面积,同时在体表乳突测量值与影像乳突测量值之间行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①实验部分:各项指标的影像测量值与实体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体研究:各项指标测量结果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表乳突测量值和影像乳突测量值之间呈正相关,且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此测量方法简单、可重复性强,可利用体表乳突面积评估颞骨内部乳突面积。  相似文献   
105.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模式和思想转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以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改革为试验对象,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转变以及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方面均显示出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下腔静脉的变异类型包括双下腔静脉、左下腔静脉、下腔静脉肝后段缺失等,当肾切除处理肾蒂时应注意有无下腔静脉变异,切勿损伤左侧下腔静脉[1].由于发育异常而致双下腔静脉并不多见,据李瑞祥统计国内调查1292具尸体见有双下腔静脉的仅15例,其出现率为1.116%±0.29%,欧美人调查1271具尸体,双下腔静脉的出现率为1.03%±0.16%,日本人794具尸体中出现双下腔静脉的有10具,出现率为1.26±0.39%,因此人类双下腔静脉的出现率为1.14%±0.18%[2].截至2005年止,国内总共报告双下腔静脉36例,故双下腔静脉确系较为少见的变异.笔者在局部解剖学课上作尸体解剖时见有1例,现予报告.  相似文献   
107.
为与汉族及其他民族骨骼比较以确定“Bo人”,僚人与古代越族人的关系,测量了7例成年“Bo人”锁骨,肩胛骨,肱骨及前臂骨共51项指标,计算相应指数17项,并以上肢骨长推算身高,发现4例男性中2例属矮,2例为亚中等,3例女性中2例属中等,1例为超中等;观察性差发现绝双部分线距测量两性间差异显,但各指数显示两性骨骼特征基本一致,仅男性的更为粗壮,肌嵴更为发达,与汉族人骨比较,“Bo人”的肩胛骨喙突明显增长,推测为“Bo 人”常年攀缘动作所造成。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为经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观测成人的100例干燥整颅、20例颅底标本、15例尸头及36侧正常颅底CT资料;观测项目为与经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有关的颞骨表面标志与岩部内重要结构的位置及其间距.结果:整颅及颅底内面各项测量结果左右侧比较U均<1.96,P均>0.05,颞骨内重要结构间及与表面标志间距离测量结果多数项目男女性间比较U均>1.96或>2.58,P<0.05或<0.01;颅中窝入路可以弓状隆起作标志寻认上骨半规管以确认内耳道,也可以岩大神经管裂孔为标志暴露面神经膝状神经节与迷路段确认内耳道底;磨除岩尖部骨质时可以颈动脉管后壁与内耳门内侧缘的连线作为界线.结论:颞骨表面标志点间距及颞骨岩部内重要结构间的位置关系可为经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提供重要参考,有利于术中岩部重要结构的定位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仅以干骺已完全融合之7例“僰人”的肩胛骨、髋骨及股骨上端测量数值与汉族人的比较;肱骨、前臂骨及小腿骨则仅比较其最大长两髁长,以期了解“僰人”和汉族之身高有无明显差异。一、上肢骨的比较:七具“僰人”尸骨乏肩胛骨中,TM_5和 TM_6号左侧肩胛骨缺失,TM_3之左侧及 TM_4之右侧肩胛骨有部分缺损。汉族人之骨,除对照组所测数据外,  相似文献   
110.
四川正常He成人X线头影测量研究——Ⅱ、线距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颜面软组织与其深面的骨性结构在构成容貌基本特征上的关系及不同地区人群、不同人种容貌之间的差异。方法:对四川籍120例(男女各半)18岁正常He汉族人按Wylie及Burstone等的方法测量硬组织径线和按Burstone及Legan等的方法测量软组织径线共55项;对各项指标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性差、不同地区人群及国人同美国白人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各项指标测量值男性均大于女性,但在牙、颌、面结构间的彼此配合的关系上、颅颌面在侧貌突度及面高比值方面两性之间没有显著意义的差异,唯女性软组织侧貌比男性相对较直;同北方人群的资料比较,发现北方人群的颅面骨筋测量值大于四川人群,四川人群面部侧貌突度比北方人大,男性尤甚;国人与美国白人之间在侧貌突度上差异显著,白人前额与额部比国人明显前突,国人上颌、唇部比白人显著靠前。结论:结果表明颅颌面骨筋是构成容貌基本特征的基础;但骨骼表面的软组织在构成容貌特征上亦有重要意义;软组织与其深面的硬组织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