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31.
雷公藤内酯醇(TRI)是从雷公藤中分离出来的二萜内酯化合物,是雷公藤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我们通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TRI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2.
尼美舒利治疗男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尼美舒利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NIH分类标准,采用PPMT法及EPS常规检查,将145例患者分为两组,Ⅲa型组77例,Ⅲb型组68例。两组均口服尼美舒利100mg,bid,治疗4周。根据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判断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疼痛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总CPS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其中Ⅲa型组EPS中WBC计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5)。Ⅲa型组总有效率为84.5%,Ⅲb型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竞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尼美舒利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供、受者间HLA等位基因错配对肾移植后亚临床急性排斥反应(SAR)的影响.方法 以行首次同种异体肾移植的56例患者为对象,移植术前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均为阴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供、受者HIA亚型的鉴定.移植后使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以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术后3个月内临床上无急性排斥反应征象.术后第90天时,行移植肾穿刺.采用Banff97标准诊断SAR.结果 56例中,共有12例发生SAR.HLA-A位点1个抗原错配者中,6例(18.8%,6/32)发生SAR,2个抗原错配者中,3例(23.1%,3/13)发生SAR,无抗原错配者中,3例(27.3%,3/11)发生SAR,三者间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B位点1个抗原错配者中,3例(8.8%,3/34)发生SAR,2个抗原错配者中,8例(72.7%,8/11)发生SAR,无抗原错配者中,1例(9.1%,1/11)发生SAR,2个抗原错配者的SAR发生率明显高于1个抗原错配者和无抗原错配者(P<0.01).HLA-DR位点1个抗原错配者中,6例(14.6%,6/41)发生SAR,2个抗原错配者中,6例(100%,6/6)发生SAR,无抗原错配者均未发生SAR,三者间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DR位点2个抗原错配者和HLA-B位点2个抗原错配者的SAR发生率均明显高于HLA-A位点2个抗原错配者(P<0.01);HLA-DR位点尤抗原错配者与HLA-A位点无抗原错配者的SAR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受者问HLA-DR及HLA-B的错配与SAR的发生明显相关,HLA-A抗原的配型满意度对术后SAR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4.
姜黄素诱导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诱导耐受性树突状细胞(DC)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Cur(0、10、20和30μmol/L)作用于Wistar大鼠来源的不成熟DC,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型.再以30μmol/L的Cur作用于不成熟DC,加或不加脂多糖(LPS)刺激,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吞噬葡聚糖的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DC分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能力,Western印迹法检测DC中核因子кB(NF-кB)p65和RelB核转位,NF-кB DNA结合ELISA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核内NF-кB活性,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刺激Lewis大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Cur能显著抑制DC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当Cur的浓度达30 μmol/L时,其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与不成熟D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在LPS刺激下(LPS组),吞噬葡聚糖的DC占(36.6±7.2)%,IL-12的分泌量达(415.9±42.7)pg/ml,其核内RelB及NF-кB p56高表达,RelB DNA结合活性和NF-кB p65 DNA结合活性分别为0.65±0.08和0.74±0.07,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是对照细胞的435%,该DC有较强的刺激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而先以30μmol/L Cur作用于DC,然后再加入LPS者(Cur+LPS组),吞噬葡聚糖的DC占(78.6±14.2)%,明显高于LPS组(P<0.01)IL-12的分泌量为(97.5±19.6)pg/ml,明显低于LPS组(P<0.01);其核内RelB及NF-кB p56低表达;RelB DNA结合活性和NF-кB p65 DNA结合活性分别为0.15±0.06和0.29±0.06,均明显低于LPS组(P<0.01);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是对照细胞的197%,明显低于LPS组(P<0.01);该DC刺激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弱于LPS组.结论 Cur诱导产生耐受性DC可能是通过抑制DC中NF-кB的活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35.
Gagner等[1]于1992年报道了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腹腔镜在肾上腺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经后腹腔途径以其对腹腔脏器干扰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被泌尿外科医师广泛采用.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经腹膜后途径对13例肾上腺肿瘤的儿童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镰刀状肾实质切开对犬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1 8条成年犬分 3组 :实验组为镰刀状肾实质切开组 (A组 )、对照组为肾后唇中下 1 / 3肾实质切开组 (B组 )和无萎缩性肾实质切开组 (C组 )。观测 :术前 ,术后 1d、3d,1周、2周尿微量白蛋白 (ALB)、尿N 乙酰 β氨基葡萄糖酐酶 (NAG) ;术后 1周、1个月排泄性尿路造影 (IVU) ;术后 6月肾组织光镜和电镜结构。结果术后 1d、3d、1周、2周尿ALB和NAG值A组分别为 2 87.45± 8.2 3和 3 .45± 0 .2 8、32 7.87± 1 0 .98和 5 .2 5± 0 .48、468.36± 2 0 .66和 7.87± 0 .65、2 1 2 .87± 1 3 .65和 3 .0 1± 0 .1 7,与B、C两组比较 ,A组明显低于C组 (P <0 .0 1 ) ,A、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侧肾显影延缓时间A组 (1 35± 1 2 )s明显短于C组 (2 67± 2 8)s(P <0 .0 1 ) ,而与B组 (1 2 8± 1 5)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B组肾脏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C组。结论 镰刀状肾实质切开对肾功能影响小 ,是治疗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的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比较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ESWL)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 (pneumaticlithotripsy ,P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总结ESWL和P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 3 75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ESWL组 190例 ,PL组 185例。结果 ESWL组单次碎石成功率为 60 .5 %(115 /190 ) ,PL组为 96.2 %(178/185 ) ;ESWL组术后 4周结石排净率为 66.3 %(12 6/190 ) ,PL组为 98.3 %(175 /178)。结论 P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明显优于ESWL。  相似文献   
38.
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自1986年12月~2000年12月采用肾窦内肾盂加肾后唇中下1/3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189例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人膀胱癌中MTS1基因的存在状态。方法 运用双重对照PCR及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技术检测17例原发性膀胱癌。结果 17例膀胱癌中,2例表现为MTS1基因纯合性缺失,2例表现为杂合性缺失,缺失频率为23.5%(4/17)未见异常泳动带,结论 MTS1基因缺失与原发性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艾立布林不良事件(ADE)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FAERS数据库中2010年12月15日—2022年3月31日的ADE报告数据,以“艾立布林”为目标药物,检索关键词为“eribulin”“eribulin mesylate”及“halaven”。采用WPS表格统计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用药原因、ADE上报人员和上报国家、ADE严重程度和类型等。采用《ICH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中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ADE进行描述、分类和统计。采用比值失衡测量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艾立布林ADE报告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检索到艾立布林ADE报告4159份,涉及26个SOC,其中严重ADE报告3898份。上报人员以医务人员为主(91.92%),上报国家以日本为主(29.36%),患者年龄以18~64岁居多,性别以女性占比最高(87.67%)。采用ROR法和MHRA法共获得150个ADE风险信号,包括假性肝硬化、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及生殖器脓肿等新发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在使用艾立布林时,除药物说明书载入的不良反应外,还应重点关注假性肝硬化、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及生殖器脓肿等风险,以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