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88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39篇
  2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目的]观察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局部缺损对视力的影响.[方法]经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 SD-OCT)检查发现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局部缺损的患者(光感受器局部缺损组)31例31只眼和年龄、屈光度匹配的正常人(正常对照组)30名30只眼纳入研究.光感受器局部缺损组31只眼中,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全层缺损22只跟(全层缺损组),光感受器外节缺损9只眼(外节缺损组).所有受检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和SD-OCT检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光感受器局部缺损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平均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之间的差异;光感受器内外节全层缺损和外节缺损患者平均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 BCVA、平均CFT、平均光感受器缺损最大宽度、平均缺损面积、平均光感受器缺损最大高度及平均残余视网膜厚度之间的差异.[结果]光感受器局部缺损组、正常对照组平均CFT分别为(225.32±19.70)、(240.02±10.70) μm,两组平均CF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1.96,P>0.05).全层缺损组、外节缺损组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22±0.31、0.32±0.43;平均CFT分别为(224.09±20.57)、(228.33±18.17) μm;平均光感受器缺损最大宽度分别为(131.32±108.18)、(143.22±66.93)μm;平均缺损面积分别为(0.022±0.054)、(0.019±0.019) mm2;平均光感受器缺损最大高度分别为(77.41±6.62)、(44.89±4.26)μm;平均残余视网膜厚度分别为(87.00±20.31)、(128.33±23.54)μm.两组患者在平均logMAR BCVA、平均CFT、光感受器缺损最大宽度、缺损面积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0.538、-0.305、0.166,P>0.05);平均光感受器缺损最大高度、平均残余视网膜厚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2、-4.91,P<0.05).光感受器缺损最大宽度、缺损面积与BCVA呈负相关(t=-0.529、-0.494,P<0.05).[结论]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局部缺损可造成视力下降,缺损范围越大,视力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72.
[目的]比较特发性视网膜前膜( ERM)黄斑区时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与不同型号频域OCT扫描图像特征及定量测量结果的异同.[方法]2008年8~10月确诊为特发性ERM连续病例(ERM组)46例46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1.04±l0.13)岁.选择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21名21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行时域OCT(Stratus OCT)和频域OCT(Cirrus OCT、3D OCT-1000)检查.将黄斑部划分为3个同心圆,分别为直径l mm的中央区,1 mm<直径≤3 mm的内环区,3mm<直径≤6 mm的外环区.在内外环分别有2条放射线分为上、鼻、下、颞4区,共9个区.比较不同OCT视网膜成像和3种仪器测量值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正常对照组与ERM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并对ERM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视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时域OCT和频域OCT均可见ERM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增厚,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内表面凹凸不平,内、外丛状层增生.但频域OCT对视网膜内层结构及视网膜内表面增生膜的细微病理改变显示更清晰.所有受检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irrus OCT和3D OCT-1000测量值均较Stratus OCT测量值高,Cirrus OCT测量值较3D OCT-1000测量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445~11.253,P=0.000);3种OCT仪测量的各参数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3种OCT扫描结果均显示,ERM组黄斑中心凹凹陷变浅或消失,黄斑不同区域视网膜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厚,以黄斑区3 mm内环区增厚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7~10.1139,P<0.05).ERM组3种OCT仪测量的黄斑各区域视网膜厚度与视力呈中度负相关(r=-0.216~-0.517).[结论]频域OCT成像较时域OCT更清晰、精细;时域OCT与频域OCT测量值相关性较好.但并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73.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并不断融入到医学检验领域,使医学检验成为了发展最快的医学专业之一,也使得医学检验发展成为一个由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体液学检验、临床生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输血与输血技术及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等亚专业学科组成的独立学科—检验医学.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别嘌醇对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缺血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就诊于我院的6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行运动平板试验。通过计算机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别嘌醇(100 mg/d)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主要研究终点是治疗6个月后运动起始至发生ST段压低的时间,次要终点是总运动时间和运动起始到心绞痛发作的时间。结果在第一个治疗周期,分析了28例别嘌醇组(共31例)和32例安慰剂组患者(共34例)。在第二个周期,分析所有入选的60例患者。别嘌醇组发生ST段压低的平均时间从基线的232 s(IQR 182-380)增加到298 s(IQR211-408),而安慰剂组则增加到249 s(200-375,P=0.0002)。估计值为43 s(两组存在显著差异)(95%CI,31-58)。别嘌醇将平均总运动时间从基线的301 s(IQR 251-447)增加到393 s(IQR 280-519),而安慰剂组则增加到307 s(232-430;P=0.0003);估计值为58 s(95%CI 45-77)。别嘌醇将心痛发作时间从基线的234 s(IQR 189-382)增加到304 s(IQR222-421),安慰剂组则增加到272 s(200-380;P=0.001);估计值为38 s(95%CI 17-55)。别嘌醇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别嘌醇对预防心肌缺血缺氧具有一定的疗效,有助于患者增强身体活动能力和缓解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75.
针刺舌下神经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针刺舌下神经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行针刺舌下神经治疗,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恢复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38.0%,对照组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8.24,P<0.01).结论针刺舌下神经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rabeculectomy combined with segmental iridectomy, mitomycin C (MMC) and viscoelastic agents usage on the treatment of glaucoma secondary in uveiti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ge, degree of inflammation and the condition of Tenon capsule of patients,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MMC (0.25-0.33 mg/ml) was used during the operation, with separation of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ynechia, resection of pupillary organization membrane using viscoelastic agents. Segmental iridec-tomy and releasable sutures were also performed on the patients. The visual acuity of pre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on, intraocular pressure, inflammation and the complication were record. Results Forty-two eyes of 38 cases with glaucoma secondary in uveitis were studied, the mean follow-up time was (12.01±3.56) months. The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improved in 14 eyes, didn't change in 28 eyes. The postoperative inflammation of anterior chamber disappeared in 35 eyes, relieved in 7 eyes. And the average 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 (15.20± 4.64) mmH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pre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 (38.37±12.93) mmHg (t = 8.255, P = 0.000). The total success rate was 92.9%. There were no severe complication. Conclusion Trabeculeetomy combined with MMC, viscoelastic agents usage, separation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yneehia, segmental iridectomy and releasable suture could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on pa tients with glaucoma secondary in uveitis, decrease the complication and inflammation reaction of operation, and the recurrence of uveitis.  相似文献   
77.
锁骨中段骨折髓内针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髓内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5年5月~2005年5月,笔者采用克氏针近远端穿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1100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其中,近端穿针351例,远端穿针749例。根据复位质量、骨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外观畸形、局部疼痛,以及体力劳动等情况评定疗效。结果69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0个月,平均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13周,平均8周。近端穿针固定组:优200例,良65例,可25例。远端穿针固定组:优260例,良80例,可40例,差20例。近端穿针固定组优于远端穿针固定组(P<0.05)。结论采用锁骨近端穿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及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8.
旱莲草,冬青枝叶治疗霉菌性阴道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辉 《衡阳医学院学报》1998,26(2):235-235,231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急诊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抢救中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 2016年2月—2019年1月间选取该院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急诊抢救治疗,随机分研究组(全面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5例,评估两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与抢救效果。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恢复、血清渗透压恢复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短,研究组较对照组生活能力、生理职能、社会限制与生命活力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研究组抢救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8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采用全面护理能将血糖值控制在合理范围,促进其血清渗透压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效果与生活质量,具有时效性,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0.
背景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ERM)患者前膜的牵引可引起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的改变及视力下降,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判断疾病的预后. 目的 观察IERM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显微结构的改变,分析黄斑区视网膜增厚及中心凹锥体外节尖端(COST)线的完整性与视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收集2011年3-12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的IERM连续病例56例,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对侧眼均为正常眼.纳入的患者中男16例,女40例;平均年龄(61.05±6.58)岁.患者双眼均接受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采用黄斑立体程序及高清5线扫描模式进行扫描,记录双眼黄斑厚度地形图中央区(<1 mm直径)、内环区(1~3 mm直径)、外环区(>3~6 mm直径)的平均视网膜厚度及COST线状态,比较双眼黄斑各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及中心凹显微结构的差异,分析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视力的相关性,比较IERM患者患眼中COST线完整组与缺失组患者年龄、视力、视网膜厚度的差异. 结果 SD-OCT检查发现IERM患者患眼黄斑中心凹的凹陷变浅或消失,黄斑中央区、内环区和外环区视网膜厚度分别为(446±89)、(418±64)、(328±34)μm,均明显高于对侧正常眼相应区域的(250±22)、(319±17)、(279±1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70、9.523、7.769,均P=0.000).黄斑中央区、内环区和外环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与视力均呈负相关(r=-0.686、-0.653、-0.417,P<0.05).IERM眼中COST线完整者20例,缺失者36例.与COST线完整组患者比较,COST线缺失组患者年龄大,视力差,黄斑各区厚度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9,P=0.039;t=-4.093,P=0.000;t=6.669,P=0.000;t=5.376,P=0.000;t=4.247,P=0.000).56例患者的正常对侧眼均未发现COST线缺失. 结论 IERM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增厚和COST线缺失均可反映IERM眼视功能的损害程度,COST线的缺损可能是光感受器损害的早期标志,与视网膜增厚的进展一致,COST线缺损更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