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2001-07/2007-06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骨科纳入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12例,骨巨细胞瘤2例,肺癌骨转移癌1例,骨肉瘤9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同种异体半膝骨关节移植保肢组6例,移植骨段长度12~18 cm,平均14.8 cm;移植后随访1.3~5.7年,平均4.2年;疗效优良率为50%。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保肢组6例,假体体部长度12~15 cm,平均13.6 cm;1例患者失访,其余5例患者置换后随访0.4~5.5年,平均3.9年;疗效优良率为80%。两组患膝关节国际保肢学会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半膝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组(66.7%,20.0%,P < 0.05)。提示同种异体半膝关节移植和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是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的两种较为满意的保肢方法,其中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优于同种异体半膝关节移植。  相似文献   
42.
脊柱转移癌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是在影像学技术(DSA机、X线或CT等)引导下应用特殊穿刺针经过皮肤穿刺到病变椎体,然后将骨水泥注入,加固病变椎体、恢复脊柱稳定性的一种介入新技术。笔者自2004年7月开展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椎体内治疗脊柱转移癌,发现局部抗肿瘤作用明显,现报道临床观察的初步结果。一、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20例患者,男11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9.3岁;女9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8.8岁。脊髓功能评价Frankel分级法E级4例,D级12例,C级3例,B级1例。所有患者均满足下列条件:经病理学证实为…  相似文献   
43.
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127例活检术准确性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骨与软组织肿瘤穿刺活检术的准确性与风险性。方法1998年4月至2002年4月活检127例,结合影象学资料,就活检术的准确性与风险,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27例骨及软组织恶性肿瘤中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不符合11例。其中外院诊断患19人中,诊断失误8例,均为术前按良性肿物治疗,肿物复发,或病检为恶性。我院诊断失误3例。本组病例中穿刺敏感性为94%,准确率为87%。结论骨与软组织肿瘤穿刺活检术不但能早期明确诊断,也能为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但由于此类肿瘤组织类型多样,结构和分化程度复杂多变,诊断较为困难。活检术是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应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病理医师、放射科医师配合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肢体骨肿瘤及骨转移癌行瘤段切除重建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用5种方法30例骨肿瘤患者进行修复重建;(1)瘤段切除关节融合术;(2)瘤段切除异体半关节移植术;(3)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4)瘤段切除髓内针骨水泥重建术;(5)瘤灶切刮异体骨、骨水泥修复术。结果 30例骨肿瘤患者中,术后无瘤存活26例,死亡4例,其中2例局部复发而截肢。28例患者患肢功能按Ennekjng骨肿瘤外科治疗后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达83.4%。10例11侧骨转移癌患者术后疼痛消失8例9侧,占81.8%,减轻2例,占19.2%;术后存活3个月以上者9例,占90%;恢复日常活动者8例,占80%。结论 综合评估肢体肿瘤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行瘤段切除修复重建,可为患者保留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肢体;适度的外科手术对于提高骨转移癌患者终末期的生存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为了修复发生在不同部位的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造成的局部皮肤和肌肉缺损,采用游离植皮或带血管蒂肌皮瓣进行转位修复。方法:根据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发生的不同部位和侵犯程度、临床分期,精心设计皮瓣或带血管蒂的肌皮瓣覆盖创面进行修复。结果:从1998年5月-1999年3月,我科共收治了9例发生在不同部位的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经手术广泛切除肿瘤后,其中4例采用游离植皮,5例采用带血管蒂肌皮瓣或皮瓣转位修复,均获成功,手术前后配合相应的放、化疗,取得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无一例复发或坏死.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游离植皮或带血管蒂肌皮瓣在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修复中疗效较满意,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骨恶性肿瘤及骨转移癌瘤段切除重建18例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骨恶性肿瘤及骨转移癌瘤段切除功能重建的意义。方法采用4种方法修复:①北京亚华公司提供的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②自制的甲基丙烯酯假体置换;③自体腓骨骨移植;④瘤段切除后关节融合术。结果①近期疗效:18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14例,占88%,术后疼痛减轻2例占12%;下肢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者均在3周内活动,100%下床行走,其中不使用拐杖者占66%,使用单拐者占33%;②中远期疗效:术后随访5个月  相似文献   
47.
目的总结全股骨人工假体置换保肢术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3年8月-2006年6月,收治3例股骨干ⅡB期肿瘤患儿。男2例,女1例;年龄12~15岁。骨肉瘤2例,尤文肉瘤1例。MRI检查示肿瘤侵袭范围超过股骨全长2,3。采用全股骨切除后人工全股骨假体置换保肢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2例进行定期化疗。结果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52个月,平均3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按照国际保肢协会标准评估肢体功能,髋关节和膝关节功能为优,生活基本自理。2例采用非可延长型假体置换的患儿患肢分别短缩1.5cm和2.5cm;1例采用Stanmore型螺杆驱动式可延长假体置换的患儿,术后延长假体4次,共延长6.0cm,患肢功能良好。结论对于股骨受到肿瘤广泛破坏的患者,应用人工全股骨假体修复重建全股骨切除后的骨关节缺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8.
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冷冻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SP法,检测18例骨肿瘤患行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术前血清中T细胞亚群。结果:行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术的骨肿瘤患术后7d其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低于术前水平,14d后逐渐恢复,28d后可恢复至术前水平,没有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结论:骨肿瘤患行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后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无改变,经冷冻处理的同种异体骨可作为大块骨缺 损的良好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49.
目的提高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例骨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5岁(21~51岁)。临床症状包括疼痛、肿胀,伴有乏力、胃肠不适及体重下降,1例发生病理性骨折,X线表现多发溶骨性病损,核素扫描显示多部位骨骼核素浓聚。实验室检查:血钙:2.23~3.99mmol/L,甲状旁腺素:644~1664pg/ml。全部患者转入头颈部肿瘤外科,手术后确诊甲状旁腺腺瘤3例,甲状旁腺腺癌1例。结果平均随访42个月(8~96个月)。所有患者骨科症状好转,3例术后1.5年骨病损痊愈。甲状旁腺肿瘤无复发及转移。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可避免骨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骨病损加重。除预计可能出现严重的骨相关事件外,骨病损可不作特殊骨科治疗。  相似文献   
50.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联合干扰素-α或TMZ单药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1年8月公开发表的采用TMZ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研究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