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1.
32.
目的了解各种实验室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2月~2011年2月临床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的26例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清总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尿本-周氏蛋白、骨髓细胞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发现26例MM均检出M带,免疫固定电泳结果显示:IgG型16例(61.5%),为最多类型,其中IgGκ型10例(38.5%),IgGλ型6例(23.1%);IgA型7例(26.9%),其中IgAκ型5例(19.2%),IgAλ型2例(7.7%);IgM型1例(3.8%),为κ型;轻链型2例(7.7%),均为λ型。IgG型M带多出现在γ区,IgA型M带多出现在在β区。各类型M蛋白阳性患者对应Ig的血清浓度均显著升高;轻链型各种Ig含量均降低。23例血清总蛋白升高。26例尿本-周氏蛋白检测均为阴性。16例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患者14例骨髓浆细胞质与量的改变均符合诊断标准。结论血清总蛋白、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临床诊断MM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血清蛋白电泳因其灵敏度高、速度快且图谱清晰直观,是很好的M蛋白临床筛查实验;免疫固定电泳因其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对MM的诊断分型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期间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情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通用模板信号扩增(UT-PCR)方法,对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血清出现HBV DNA由阴转阳的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YMDD变异检测,并结合患者治疗前HBV DNA载量、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免疫标志物及YMDD变异后HBV DNA载量等临床信息进行结果分析。结果YMDD变异的检出率为53.85%,52例患者中,28例发生了YMDD变异,其中YIDD17例,YVDD7例,YIDD和YVDD混合变异4例。发生YIDD变异的患者较治疗前HBV DNA水平显著降低(P<0.05),发生YVDD变异的患者较治疗前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VDD变异后的HBVDNA水平与YIDD变异后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MDD变异组治疗前的ALT基础水平高于YMDD野生组治疗前水平(P<0.01),治疗前HBVDNA水平及HBeAg阳性率在变异组和野生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前ALT基础水平高可能是YMDD变异的一个易发因素。密切监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及ALT水平,有利于及时发现YMDD是否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34.
筑巢式PCR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最适退火温度和核酸扩增(PCR)周期,利用筑巢式PCR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bcr-abl融合基因类型,并进行PCR荧光定量(RQ—PCR),研究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通过改变PCR条件,将退火温度由55℃增加到60℃,反应周期由原来的30周期增加到45周期,检测14例22份标本。同时用荧光定量试剂检测标本。结果退火温度为58℃,45周期可测出10^3 copies/μl定量标准品的PCR产物。22份标本6cr-abl融合基因巢式PCR结果均阳性。其中b2a2型9份,b3a2型13份。定量检测18例阳性,量值在10^2-10^6copies/μg,两例急变患者急性期和慢性期有明显差异。结论筑巢式PCR是一种敏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对bcr—abl进行定量有助于反映白血病细胞负荷、评价疗效及判断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35.
陈健康  肖敏敏  冯岚 《安徽医药》2010,14(8):954-956
目的对检测HBV YMDD变异的TaqManMGB双探针法和通用模板PCR法做方法学比较,探讨其临床实用性。方法分别以TaqManMGB双探针和通用模板PCR法,对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血清出现HBV DNA由阴转阳的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YMDD变异检测,并以测序结果为标准,比较它们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TaqMan探针法和通用模板PCR法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0%和93.02%,特异性均为100%,与测序法的符合率为98.9%和96.6%。两种方法学敏感度分别为5.0×105copies.L-1和1.0×106copies.L-1。结论TaqMan探针法检测HBV YMDD变异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是临床检测HBVYMDD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屋尘螨(Derp1)抗原对大鼠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再分为3个不同浓度组(1、5及10μg/mL),待细胞生长至融合90%的单层平面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Derp1抗原液。在4、8和24 h分别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其细胞上清液IL-6和IL-8的浓度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细胞表现为单层细胞平铺状态,实验组细胞形态及细胞间隙无明显变化,屋尘螨刺激4 h,IL-6和IL-8释放水平开始升高;刺激8 h,IL-6和IL-8继续升高,以5μg/mL组和10μg/mL组更为显著(P〈0.01);刺激24 h,IL-6和IL-8进一步升高但与8 h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rp1抗原刺激气道上皮细胞释放一系列炎症因子如IL-6和IL-8从而参与哮喘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7.
HBV YMDD变异检测技术的发展很快,大多建立在PCR技术的基础之上,敏感度和特异性高的检测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操作步骤更简化,所需时间更少,成本更低.本文即对HBV YMDD变异检测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目前乙型肝炎的治疗仍以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为主,而药物疗效很大程度上与HBV基因型和是否发生变异等密切相关,这使得HBV基因型和变异型的检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移植前供、受者感染乙肝病毒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炎复发及愈后的影响。方法对上海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11月移植前供、受者感染乙肝病毒的2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移植前后肝功能、乙肝免疫标记物、HBVDNA等检测,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采用速率法,血清总胆红素(TBIL)采用终点比色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采用酶免疫测定(EIA);HBVDNA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盒。结果①9例HBV感染的自体移植患者移植后3例发生乙型肝炎,其中2例为移植前HBsAg阳性,乙肝发作时3例HBVDNA及肝功能指标均明显增高;②14例HBV感染的供、受者移植后5例患者发生乙型肝炎,HBVDNA及肝功能指标均明显增高;③移植前HBsAg或HBVDNA阳性移植后发生乙肝相关性肝损的几率显著高于阴性组(X^2分别为8.44、9.07,均大于X0.005^2,P〈0.005);④移植前HBsAg或HBVDNA阳性对移植预后均无影响(X^2分别为2.58、0.24,均小于X0.05^2,P〉0.05);⑤1例患者异体移植后41d,乙肝合并戊肝,发生急性黄疸性肝炎,第46天重症GVHD死亡。结论移植前HBsAg和HBVDNA阳性均是HBV感染和再激活的高危因素,移植要密切监测免疫标志物和HBVDNA。移植前HBsAg和HBVDNA阳性不影响患者的生存,要注意非常见肝炎的多重感染。  相似文献   
40.
目的 了解医院5年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培养分离出的29 594株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9 594株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3722株占12.6%;革兰阴性杆菌9436株占31.9%;真菌5562株占18.8%;各感染菌株数均逐年增多,革兰阴性杆菌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呈逐年下降趋势;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MRSA检出率有下降趋势,MRC-NS呈明显上升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率在2011年有所下降,肠球菌属的耐药率一直居高不下,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在2010年有下降趋势.结论 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定期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