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目的 评估局部消融治疗术后单发复发肝细胞癌(rHCC)病人的远期生存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行局部消融治疗的73例单发rHCC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等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病人消融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62.3个月,1、3、5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7.1%、67.5%、49.3%,多因素分析显示消融前甲胎蛋白水平、肿瘤位置是影响病人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局部消融治疗术后单发rHCC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远期生存期,消融术前甲胎蛋白>20 μg/L及肿瘤位于高危部位是导致病人生存时间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2.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08年7月为12例患者施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完全腹腔镜下操作,4例行手助腹腔镜手术,3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10h,平均6.5h。术中出血200~800ml,平均435ml。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量30~120ml,平均65ml,术后1~4d排气,平均2d。1例术后第6天出现胆漏,引流量最多40ml/d,术后14d拔除引流管。住院11~21d,平均15d。术后随访3~36个月,2例胰头癌患者分别存活16个月和22个月,1例胆总管下段癌患者术后15个月发现肝脏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其余9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具有一定的微创优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3.
胰肠吻合口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5%~20%,死亡率达0~26.7%[1-2].腹腔镜技术目前已逐渐应用于从疾病诊断到治疗的各个方面,然而,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腹腔镜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胰肠吻合方式.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安全、简易的腹腔镜胰腺空肠吻合方式,称为套接式胰肠吻合,并于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连续应用10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4.
局部消融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远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新一代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康博刀)整合了深低温冷消融和热消融的优点,彻底破坏原位肝癌的同时最大程度释放肿瘤抗原,以达到控制肝癌复发和转移的目的。复合式冷热消融通常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进行,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方式,主要适合于单发肿瘤直径<5 cm,多发肿瘤(≤3枚)最大直径<3 cm者。术后根据情况给予保肝及对症等治疗,1个月左右通过肝脏MRI或增强CT评估疗效并进入后期随访。为规范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在肝癌中的应用,经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肝癌消融治疗专家充分讨论后达成本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55.
射频消融治疗26例第二肝门区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二肝门区肝癌射频消融的治疗结局。[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26例第二肝门区肝癌患者的32个肿瘤接受了35次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结果]26例患者初次射频消融第二肝门区肿瘤30个,22例患者的25个肿瘤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84.6%。<3cm、3~4cm和>4cm的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1.3%、66.7%和0,差异有显著性(P=0.027)。26例中的9例因局部肿瘤残留、复发、新生等原因接受多次射频消融,26例患者共接受35次射频消融,32个肿瘤中完全消融29个,总体完全消融率90.6%(29/32)。无射频相关死亡发生,2例发生明显胸水,1例发生胆脂瘤并发肝内感染,3例发生局部复发。全组5例死亡,总体存活率80.8%。1年总体生存率86.7%,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1.4%。[结论]在熟知第二肝门区解剖特征、射频消融操作水平较好的情况下,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总结应用多电极组合布针+多位点叠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较大肝癌(肿瘤最大直径>4 cm)的疗效,探讨电极针应用数量和布针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6年2月到2008年12月,共对113例失去手术机会的较大肝癌患者实施了超声引导下经皮肝RFA.所有肿瘤按大小分成A、B、C、D 4组.A组肿瘤直径4.0-5.0 cm;B组肿瘤直径5.1-6.0 cm;C组肿瘤直径6.1~7.0 cm:D组肿瘤直径7.1-9.3 cm.根据肿瘤不同直径决定应用的电极针数量及消融位点数目.术后随访评估治疗后肿瘤凝固性坏死结果及局部复发状况.结果 RFA后2个月内首次复查,A、B、C、D 4组患者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8.4%,78.6%,63.6%和40.O%,总体完全消融率为79.7%.随访3~36个月,A、B、C、D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5%,10.O%,28.6%和50.O%,总体局部复发率为10.5%.残留以及局部复发的肿瘤根据不同情况接受再次RFA、TACE或放疗.结论 多电极组合布针+多位点叠合RFA治疗较大肝癌疗效确切,简单实用,但最好结合其他治疗方式以提高完全消融率.  相似文献   
57.
膈顶部原发性肝癌的射频消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膈顶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的治疗转归.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共有2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的经皮RFA,其中42例56个肿瘤位于膈顶部,定义为A组.另有209例368个肿瘤位于非膈顶部,定义为B组.结果 初次RFA后,A、B两组的完全消融率、局部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比86.6%;9.5%比11.5%和7.1%比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B组按肿瘤具体部位进一步分为肝实质内、包膜下、空腔脏器旁以及肝门部肿瘤,再与A组比较,显示上述5个不同部位肿瘤完全消融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膈顶部和非膈顶部直径<3 cm,3~5 cm和>5 cm肿瘤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0.2%,76.9%,50%和96.6%.78.1%.69.2%,两组同等直径范围肿瘤的完全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2.3%和59.2%,总生存率分别为90.O%和92.O%.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6.6%和52.4%,总生存率分别为82.7%和84.2%.A、B两组1、2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膈顶部肿瘤位置的特殊性影响着RFA后疾病转归,但与其他部位肿瘤相比,膈顶部肿瘤在治疗效果、治疗风险、局部复发以及生存预后方面均不逊色,膈顶部肿瘤并非RFA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58.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非常少见的肠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约占总住院人数的0.02%左右犤1犦,极易误诊误治,约90%~95%经剖腹探查后才得以诊断,病死率约20%~50%犤2犦。1982年以来我院共收治4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37~62岁。4例均以“肠梗阻”诊断入院。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痛史,部位较弥散,多不剧烈,病程3~7d不等。2例伴恶心呕吐,3例轻微腹胀。3例停止排便排气1~3d不等,但均可少量进食,灌肠后解出黑便。2例轻度腹泻,3例胃管内…  相似文献   
59.
1 病例报告 男,41岁。因腹痛7天,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天入院。患者7天前无任何诱因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疼痛,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泻、黑便等症。曾二次在门诊疑急性胃炎予解痉抗炎治疗,病情无改善。3天前开始腹痛加重,为持续性胀痛,并扩展至下腹部,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透视示“左上、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RASSFl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48例胰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RASSFlA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癌旁组织RASSFlA蛋白的表达量高于高分化腺癌组织的表达量(P<0.05);高分化腺癌组织RASSFlA蛋白的表达量高于中、低分化腺癌组织(P<0.05).FNM分期Ⅲ期RASSFlA蛋白的表达量低于Ⅰ,Ⅱ期(P<0.05).RASSFlA基因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RASSFlA表达缺失或低下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