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肝移植合并重症脓毒症病人的相关检验和临床指标,旨在总结原位肝移植合并重度脓毒症这一特殊感染人群的ICU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外科ICU术后的56例符合重症脓毒症标准者病人,分成2组:非肝移植组(A组)和肝移植组(B组)。分别在第1天、第3天和第7天记录病人一般情况、血乳酸、器官衰竭个数、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观察住院28d的存活率和随访情况。结果非肝移植组合并重症脓毒症住院死亡率30%,而在肝移植组则为57.6%。肝移植组第l天血乳酸比非肝移植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之有所下降,但7d内仍然高于非肝移植组;肝移植组器官衰竭个数比非肝移植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观察期间APACHEⅡ动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动态评分在肝移植组比非肝移植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位肝移植合并重症脓毒症住院28d死亡率约是非肝移植组的2倍,值得高度重视。原位肝移植合并重症脓毒症病人更容易合并有多器官功能衰竭且病情较难逆转。肝移植合并重症脓毒症病人判断病情和器官功衰竭程度的轻重,MODS评分优于APACHEⅡ评分。建议改进或者制定器官移植特有的评分标准并且应该加入血乳酸。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脓毒症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4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TPN组(A组)和ω-3鱼油脂肪乳+TPN组(B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量的TPN,B组加用ω-3鱼油脂肪乳2 mL/(kg·d),共5 d.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6天清晨抽取静脉血进行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结果 A组完成18例,有2例退出; B组完成19例,有1例退出.两组患者在年龄及入ICU 24 h内APACHEⅡ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MDA水平有下降趋势,在治疗后第6天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SOD活性、T-AOC水平有上升趋势,在治疗后第3、6天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NO水平有下降趋势,在治疗后第3、6天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GSH-PX活性有上升趋势,在治疗后第6天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ω-3鱼油脂肪乳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  相似文献   
83.
有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并伴有心输出量升高的心衰被称作“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伴有心衰的心输出量升高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慢性贫血.全身性动-静脉瘘.脓毒症、高碳酸血症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发生这种病变的生理学基础是动-静脉分流或外周血管扩张所导致的全身血管阻力降低。这两方面原因都可以引起全身动脉压的下降和神经内分泌活动增强.进而导致心衰的临床表现。与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不同。关于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试验比较缺乏。治疗心衰的常规疗法。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和一些能扩张血管的β受体阻断剂的应用.对于高输出量性心衰非但没效,反而会进一步降低全身血管阻力,使病情恶化。高输出量性心衰尽管少见,但常伴有一些可纠正的潜在病因。治疗方案比较局限:可以限制饮食中盐和水,并辅以利尿剂的适当应用。不建议使用血管扩张剂和β肾上腺素受体正性肌力药。  相似文献   
84.
本文着重介绍在ICU接受较长时间机械通气以及其它形式重症支持治疗的患者中发生获得性神经肌肉障碍的情况。文中的“神经肌肉障碍”涉及多神经病变及肌肉病理改变两方面。对上述两方面病理改变的检测早期主要分别通过电生理检查及活体组织样本检验开展。在文中还总结出.该病理变化多见于存在ARDS并发症的远期存活患者及长期在Icure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同时列出部分相关并存因素.如严重的系统炎症反应、相关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神经肌肉阻滞剂)、血糖控制及体动受限。  相似文献   
85.
胃黏膜灌注指标评估普外科高危病人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将空气胃张力测定仪测得的胃黏膜灌注指标:胃黏膜-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和胃黏膜内pH值(pHi);用于普外科高危病人预后的评估;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前瞻法临床研究外科加强医疗病区(SICU)42例腹部外科高危病人,记录入SICU后24h内的胃黏膜灌注指标、血流动力学、血乳酸,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资料。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病人入病区后24h内Pg-aCO2有显著性差异[(7.60±6.10)mmHg比(13.20±8.40)mmHg,P<0.05];pHi、血乳酸水平有极显著差异[(7.38±0.09)mmol/L比(7.25±0.07)mmol/L,(1.90±1.10)mmol/L比(3.40±1.70)mmol/L,P<0.01]。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病人预后独立相关因素为pHi,并求得Logistic回归方程:P=1/[1 e-(143.601-19.7551pHi)]。结论:Pg-aCO2和pHi、血乳酸一样可作为早期评估复苏效果的良好指标;其中pHi可早期独立预测危重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丙酮酸乙酯(EP)对脓毒症小鼠肝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T0)的调节作用。方法制作小鼠盲肠结扎穿孔模型(CLP),应用丙酮酸乙酯林格氏液(REPS)与乳酸钠林格氏液(RLS)对小鼠进行液体复苏,60只小鼠分3组,各20只:假手术组、CLP模型+REPS复苏组、CLP模型+RLS复苏组,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及肝细胞HSP70的表达。结果脓毒症小鼠较假手术组MDA浓度增高,P〈0.01。EP显著提高脓毒症小鼠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REPS组肝组织MDA浓度低于RLS组【(48.18±598)μmol/g.prot vs(78.34±11.16)μmol/gprot,P〈0.01];REPS组小鼠肝细胞HSPT0表达较RLS组增高[(28.76±5.69)vs(20.04±4.93),P〈0.051。HSP70表达与MDA值呈负相关(r=-0.733,P〈0.01)。结论EP具有的抗氧化作用能提高脓毒症小鼠肝细胞的HSPT0表达。  相似文献   
87.
心脏疾病病人非心脏手术时的心功能监测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今天 ,由于手术、麻醉方法和外科ICU的不断完善改进 ,手术指征逐渐放宽 ,合并心脏疾病病人越来越多的被纳入非心脏手术范围 ,手术存活率也越来越高。然而 ,对于这类病人而言 ,任何非心脏手术均有可能引发心脏功能衰竭的危险。因此 ,要使手术风险降到最低的、可以接受的水平 ,必须严密监测和全面评估术中及术后心脏功能 ,全面评估病人心脏功能 ,以保证维持合理的、连续的治疗 ,避免血流动力学紊乱和继发的急性心脏功能衰竭[1,2 ] 。需要指出的是 ,手术前就要充分评估和认识这类病人的危险程度 ,以有利于手术时积极采取正确措施进行监测 …  相似文献   
88.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HemorrhagicNecrotlzingPancreatitisAHNP),占胰腺炎的10~20%,呼吸功能与肾功能不全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占72%与67%,死亡率30~50%[1]。AHNP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发生率高和死亡率高的腹部三大危重症之一。目前对AHNP的认识尚不全面,治疗手段方面仍存有不同看法。但是,对于下述几种情况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趋于认同:1、已合并感染;2、合并胆道结石、胆道寄生虫、胆道感染、病情危重,积极抢救无改善者;3、出现弥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腹腔血性渗液、肠麻痹者;4、胰腺脓肿或假性…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变化对脓毒症相关慢性重症(C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科诊断为脓毒症相关CCI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记录入ICU第1天和第14天患者Mb水平,记录28 d内患者生存情况。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28 d累积存活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b变化值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131例脓毒症相关CCI患者,Mb升高者58例,Mb降低者73例。Mb升高者入ICU第1天Mb水平显著低于Mb降低者[172.40(59.99, 430.53)μg/L 比 413.60(184.40, 1 328.50)μg/L,Z=3.749,P=0.000];第14天,Mb升高者Mb水平显著高于Mb降低者[483.65(230.38, 1 471.75)μg/L 比 132.20(76.86, 274.35)μg/L,Z=5.595,P=0.00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b升高者28 d累积存活率(65.52%)显著低于Mb降低者(84.93%)(χ2=7.051,P=0.00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Mb升高是脓毒症相关CCI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34,95%CI 1.212~5.295,P=0.013)。ROC曲线分析显示,Mb升高预测脓毒症相关CCI患者28 d内死亡的敏感度为64.5%,特异度为32.0%,曲线下面积(AUC)为0.661(95%CI 0.550~0.773,P=0.007),约登指数为0.325。结论 Mb升高是脓毒症相关CCI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脓毒症相关CCI患者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0.
休克是临床常见的重症状态, 可迅速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死率高。应用缩血管药物是休克治疗中维持灌注压的重要措施, 儿茶酚胺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选择, 去甲肾上腺素是多数休克状态下的首要选择, 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血管紧张素Ⅱ均能有效维持灌注压、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也是临床上维持灌注压可选择的药物。根据不同休克类型、病因及不同药物作用机制选择缩血管药物, 对优化血流动力学治疗及减少不良反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