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657篇
  免费   17728篇
  国内免费   7235篇
耳鼻咽喉   1100篇
儿科学   2178篇
妇产科学   1468篇
基础医学   10362篇
口腔科学   2014篇
临床医学   34528篇
内科学   16516篇
皮肤病学   2104篇
神经病学   4064篇
特种医学   69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7篇
外科学   14131篇
综合类   62814篇
预防医学   29887篇
眼科学   2218篇
药学   25844篇
  259篇
中国医学   24641篇
肿瘤学   8406篇
  2024年   1196篇
  2023年   5266篇
  2022年   4820篇
  2021年   4394篇
  2020年   5432篇
  2019年   5868篇
  2018年   5808篇
  2017年   3284篇
  2016年   4765篇
  2015年   5330篇
  2014年   11567篇
  2013年   9627篇
  2012年   11060篇
  2011年   11936篇
  2010年   11578篇
  2009年   11427篇
  2008年   11003篇
  2007年   11253篇
  2006年   10504篇
  2005年   10565篇
  2004年   9807篇
  2003年   8469篇
  2002年   6834篇
  2001年   6989篇
  2000年   7392篇
  1999年   6464篇
  1998年   5520篇
  1997年   5506篇
  1996年   5207篇
  1995年   4838篇
  1994年   4286篇
  1993年   3129篇
  1992年   2907篇
  1991年   2647篇
  1990年   2263篇
  1989年   1996篇
  1988年   1255篇
  1987年   1176篇
  1986年   996篇
  1985年   967篇
  1984年   730篇
  1983年   733篇
  1982年   684篇
  1981年   498篇
  1980年   363篇
  1979年   269篇
  1978年   168篇
  1977年   88篇
  1965年   93篇
  1964年   7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目的 了解二胎返岗护士适应水平现状,并探讨人格特质对其返岗适应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8年1-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36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护士产后返岗适应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水平均分为(2.16±0.51)分;外向型人格特征与返岗适应水平呈正相关(r=0.540,P<0.001),精神质、神经质人格特征与返岗适应水平均呈负相关(r=-0.410,P<0.001;r=-0.350,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返岗时间、工作负荷、返岗培训、内-外倾向、精神质、神经质是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人格特质、生育年龄、返岗时间、工作负荷、返岗培训为其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可结合人格特质等特点采取管理策略,提高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的水平。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保妇康凝胶联合诺氟沙星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宫颈糜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保妇康凝胶和诺氟沙星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治糜灵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临床症状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且其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妇康凝胶与诺氟沙星合用比治糜灵栓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更佳,且治愈时间上明显较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环境水样中痕量铜的浊点萃取(cloud point extraction,CPE)-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FAAS)测定法。方法样品在p H 9.5的条件下,加入0.4 ml的1 mmol/L 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溶液,0.1%氯化钙溶液0.1 ml,5%(W/V)Triton X-114溶液0.8 ml,40℃加热15 min后离心,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结果在2~240μg/L的线性范围内,所得回归方程为A=0.002 7c+0.024 6,r=0.995 8。以3倍信噪比计算,方法的检出限为0.62μg/L,富集倍数为36.58倍,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28%~98.08%,RSD为1.67%~3.13%。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具有良好的重现性,适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54.
罗田  程晓萍  熊燕 《卫生研究》2015,(2):252-256
目的探讨深圳市3家制造企业新招90后产线员工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方法在深圳市3家制造企业选取入职一周的新招90后产线员工,以其入职日期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应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以及一般健康问卷GHQ-20三个量表分别测量其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 17.0进行路径分析。结果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关系(P<0.01);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关系(P<0.01);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心理弹性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又可以通过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结论深圳市制造企业新招产线员工的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且心理弹性通过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对心理健康起着部分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总结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城区创伤性死亡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和死因,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诊治的210例创伤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院外现场死亡60例,院内死亡150例,接受手术治疗46例。以青壮年人群为主,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3.2∶1。患者以生产工人为主(74.29%),以头部、胸部、腹部损伤为主,其中多发伤113例,AIS评分全部3分或以上,主要死亡原因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失血性休克。创伤死亡发生原因前三位依次为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跌伤。结论:创伤死亡病人在发病年龄、职业、致伤原因、受伤脏器等方面存在一定规律,针对高危人群因地制宜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可阻止创伤死亡发生,现场死亡病人以目前医疗条件及急救系统我们的努力仍然无效,应另辟途径。  相似文献   
56.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因早期症状不典型,至发现时往往已为中晚期,失去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和机会。作为非手术治疗之一的放射治疗技术,其发展在近年来已有了较大的进步。放疗包括体外放疗和体内放疗,皆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和相对可控的不良反应。本文就肝癌放射治疗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阐述并分析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与趋势。方法:文章检索了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SooPAT(中国专利)数据库近10年来国内外肺癌靶向治疗的相关文献,以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并归类了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与时效变迁的趋势。结果:在万方数据库3 744篇肺癌靶向治疗的中文文章中,发现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是中国学者近10年的主要研究热点;在近10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到的810篇英文文章及参考文献显示,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纳武单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环唑替尼为这10年肺癌治疗领域靶向治疗的热点药物,而多种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效果和肺癌靶向治疗后的脑转移也成为近5年该领域的国际关注热点;中国肺癌靶向治疗领域的254项有权专利的分析显示,申报了专利的主要药物包括酸敏感的吉非替尼-氟硼二吡咯衍生物、顺铂抗肺癌主动靶向隐形类脂质体等。结论: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的量化分析技术,呈现出近10年肺癌靶向治疗已成为该领域专业研究者持续关注的热点,而如何选择正确的靶向药物或药物组合方案来解决肺癌治疗中的耐药性问题,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延长患者的生存率,应是未来集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胃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胃癌血管内皮细胞(co-HUV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GX1二聚体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100~200 μmol/L可抑制co-HUVEC增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GX1二聚体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对照组PBS 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胃癌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