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利用常规钼靶乳腺设备对乳腺隐匿性病变作活检术前标记的简易方法。资料与方法对23例常规钼靶X线检查显示乳内成簇钙化灶、临床症状体征阴性患者采用穿刺针二维定位作钙化灶手术活检前美蓝染色医用胶标记,并通过医用胶的黏附作用,固定定位针于定位点作为手术路径指引。以针灶距作为定位针定位效果指标,钙化灶在蓝染组织中的位置、蓝染组织最大径线为染色胶定位效果指标。结果定位针定位优18例(78.3%),良4例(17.4%),差1例(4.3%);染色胶定位优17例(73.9%),良2例(8.7%),差4例(17.4%);术中定位针固定良好18例(78.3%),固定不良5例(21.7%)。20例(87.0%)一次完全切除钙化灶,切除组织最大径线2.2 cm,其中16例切除组织最大径线≤1.5 cm;2例(8.7%)2次完全切除,1例(4.3%)3次完全切除。结论染色医用胶术前标记法操作简单、准确、成本低廉,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普遍推广,是乳腺癌早诊早治的有效方法。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熟练,钙化灶一次完全切除率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远处转移时间及部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693例在我院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收集并完善所有病例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追踪了解患者有无远处转移及发生的时间和部位,将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依首发转移部位分为内脏转移和非内脏转移两组,分析乳腺癌各分子亚型患者首次远处转移部位和时间的风险分布.结果 129例远处转移的患者中内脏转移78例,非内脏转移51例.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患者内脏转移率高(P=0.01、P=0.001);复发风险函数曲线显示:luminal A型曲线低平,且高峰出现时间较晚,basal-like型第一高峰出现时间早,峰值高.结论 乳腺癌分子分型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工具,在准确评估患者术后远处转移的时间和部位分布方面是TNM分期法的重要补充,有助患者术后随访的个体化筛查.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转染雌激素受体β(ERβ)及其5-8外显子缺失异构体ERβ△5-8(文中简称ERβ△),试图了解ERβ单独表达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对雌激素、三苯氧胺(tamoxifen)作用的反应性;探讨ERβ是否有可能成为三阴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预测因子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①构建真核细胞表达克隆pReceiver-M72-ERβ及其剪切体pReceiver-M72-ERβ△。②脂质体法转染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设ERβ组、ERβ△组、空载体组及空白对照四组。③转染后荧光显微镜检,免疫荧光、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Blot等方法验证蛋白表达。按实验设计分别加入不同药物浓度的三苯氧胺、雌激素。④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情况。MTT法检测细胞相对活性。结果①以IRES2-EGFP为蓝本改造的pReceiver-M72-ERβ及其剪切体pReceiver-M72-ERβ△成功构建。②转染ERβ后细胞生长速度加快,细胞周期中G1期比例减少,S期比例增加,克隆形成能力增强;转染ERβ△后细胞系相对活性及细胞周期未见明显改变;雌激素及tamoxifen对转染ERβ及其剪切体ERβ△的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 ERβ单独表达促进MDA-MB-231细胞生长,增加细胞相对活性及克隆形成能力;转染ERβ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对雌激素及雌激素抑制剂tamoxifen无明显反应。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对6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平均54岁,肿瘤最大径平均4.0 cm.6例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分型:实体癌4例,小细胞癌1例,大细胞癌1例.免疫标记物Syn(+++)的表达率为100%,NSE(+++)为67%,CgA(+++)为50%,ER/PR阳性率为100%.术后平均随访35个月,5例患者无病生存,1例患者发生局部复发,带瘤生存.结论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病种,病理形态特点复杂,其生物学特性还需要大样本的资料和长期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55.
胰腺大部切除法制作大鼠高血糖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胰腺大部切除法制作大鼠高血糖动物模型。方法:60只SD大鼠分为三组,P+H组(n=30):切除大鼠胰腺〉90%,后予高糖饮食刺激。P组(n=20):只行胰腺大部切除。H组(n=10):假手术加高糖饮食。观察术后大鼠血糖、胰岛素、体重变化及糖耐量反应并对胰腺组织切片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术后24 h起多数实验动物出现血糖升高,但未出现典型的糖尿病表现,术后2个月,部分血糖持续升高〉7 mmol/L大鼠胰岛形态学检查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胰岛萎缩、beta细胞数量减少,而其他大鼠则可见胰岛肥大,胰岛素染色增强。不予高糖饮食刺激组在出现一过性血糖升高后又渐回复正常,但糖耐量反应仍出现异常。结论:切除大鼠大部胰腺后,予高糖饮食刺激可制作稳定的高血糖动物模型,其中适当轻度血糖升高可能有助于促进胰岛再生,而持续较高的血糖水平则可加重胰腺损伤时胰岛负担并致其损伤。  相似文献   
56.
猪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某种原因引起的胰岛功能减退或衰竭,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缺乏,引起机体糖代谢紊乱及其后期全身血管病变,产生多器官损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终生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实验研究已证明,猪胰岛不仅能逆转糖尿病动物的高血糖状态,而且能防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1].目前猪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已成为移植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现就这方面研究作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57.
本文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制备新生猪胰岛细胞,用微囊包膜技术,将胰岛细胞包裹后体外培养。比较微囊化及本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和胰岛素刺激释放试验。果表明:微囊化胰岛与未微囊化胰岛一样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生物微胶囊及其制备技术对胰岛细胞活性和分泌功能无明显影响。微囊包膜新生猪胰岛可能将为临床异种移植提供良好的供体来源。  相似文献   
58.
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生物微胶囊(APA微胶囊)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作为异种移值供体来源的可能。方法 利用微囊技术包膜新生猪胰岛细胞本外培养,放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含量,比较微囊化及未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素分泌能力和胰岛素刺激释放试验、组织学检查。结果 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均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结论 微囊包膜后胰岛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分泌功能良好,微囊包膜新生猪胰岛细胞可能是临床异种胰  相似文献   
59.
嗜铬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癌痛是近年来慢性疼痛治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微囊包膜技术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克服宿主对移植物免疫排斥反应的免疫隔离新方法。本研究通过观察体外培养微囊化牛嗜铬细胞(BBC)的生长形态及检测生物分泌功能,为微囊化BCC移植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经腹腔镜微囊化猪胰岛异种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包裹猪胰岛小网膜腔内异种移植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腹腔镜技术对5例6人次I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APA微囊新生猪胰岛小网膜腔内异种移植治疗,观察患者移植前后空腹血糖、C肽和胰岛素用量变化。结果:全部病例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受体C肽较术前升高3-23倍,胰岛素用量减少,基中1例完全停用胰岛素,成为胰岛素不依赖者达31个月。结论:腹腔镜技术用于临床微囊化新生猪胰岛小网膜腔移植术治疗I型糖尿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