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0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婴幼儿由于出生前母体和胎儿的病理变化,出生后喂养食物中蛋白质和热量不足以及感染等原因,造成营养不良者并不少见。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与感染三者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营养不良的婴儿,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容易发生感染;感染时,摄入量减少,蛋白质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加重了营养不良。感染和营养不良均影响到机体的免疫状态。营养不良合并感染时免疫状态究竟如何,国内报道尚少。为此,我们观察了  相似文献   
22.
病历摘要患儿男,15个月。1976年2月2日入院。咳嗽有痰声已半月,近4天突然出现阵发性喘憋、青紫、低热、烦躁。以气管异物(?)收入耳鼻喉科病房,第2天以喉、气管、支气管炎及纵隔障炎(?)转入儿科。无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体检:急性危笃病容,发育营养中等,呼吸52次/分,脉搏172次/分,体温38.1℃,喘鸣,有吸气性三凹征,皮肤无黄染,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在左锁骨上窝可触及一花生米大小淋巴结,无粘连  相似文献   
23.
我院于1974年和1985年收治2例文献尚未见报告过的肠道病变,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 女,16岁。右下腹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并可扪及肿块,伴低热、盗汗二月余,于1974年9月4日入院。起病后小便正常,有腹泻和便秘交  相似文献   
24.
乳腺癌微血管数与预后因素淋巴结状态,pS2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微血管数与预后因素淋巴结状态、pS2的关系。方法:用LSAB法检测浸润性乳腺癌(IBC)中的微血管数(MVC)和pS2表达。结果:在76例IBC中MVC的均数是57.82±22.22;淋巴结阳性52例中有远处转移23例,无远处转移29例,MVC分别为68.02±20.12与55.18±19.08,差异有显著性(P<0.05)。腋淋巴结阴性24例中,有远处转移9例,无远处转移15例,MVC分别为70.77±11.11与42.62±23.54,差异有显著性(P<0.01)。原发癌pS2阳性与阴性的病例,MVC分别为56.75±19.06与67.08±20.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VC可作为乳腺癌一项预后指标,无论腋淋巴结阳性或阴性,原发癌MVC越高越易形成远处转移;MVC与pS2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5.
肝肝粘膜相关淋巴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6.
吴秉铨教授在“病理学科发展的现在和未来”一文中提到“应该考虑在一定地区建立形成规模和水平都合格的病理中心 ,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人力和物力。”这不仅代表了广大基层病理工作者的呼声 ,也是当前病理学科发展与医疗体制改革中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医院病理科应开展尸体解剖 (尸解 )、活体组织检查和临床细胞学三项主线工作。但是 ,由于落后的封建传统习俗 ,以及尸解没有相关法规规范 ,致使我国开展医学尸解工作非常困难。据了解 ,近年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尸解都呈明显下降趋势 ,一般医院要维持尸解率占患者死亡人数的 10 %(达标医院…  相似文献   
27.
本文报告151例胃癌活检的病理组织学分型及组织化学研究。组织学类型包括乳头状腺癌16例,管状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55例、印戒细胞癌29例、粘液癌19例、未分化癌6例、混合型11例、腺棘癌1例及不能分型者2例。AB/PAS 染色:肠型75例、胃型10例、混合型28例及不着色者38例。结果表明:组织学分型与粘液染色性质不完全一致,无论肠型或胃型癌在组织学上都可为高分化腺癌或低分化腺癌。认为 Lauren 的分型须要进一步研究。在实践上,作者基本同意全国胃癌协作组对胃癌的分型。本文讨论了胃癌与胃粘膜增生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8.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研究100例食管癌手术标本中nm23基因产物/NDPK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食管癌原发灶中NDPK的阳性表达率随着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进展逐渐下降,当肿瘤浸润全层时,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浸润粘膜及粘膜下层者,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与有淋巴结转移者其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29.
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原癌基因C-erbB-2、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微血管数(MVC)、雌激素调节基因(PS2)、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肿瘤大小(Size)、临床分期(Stages)、淋巴结状态(State)、远处转移(DM)等多个因素与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breastcancer,IBC)预后的关系.方法单因素分析Log-rank检验法.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经MPLR方法检验显示出明显影响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6个因素,其作用强度依次为MVC、Bcl-2、PS2、间质组织蛋白酶D(CathDst)、临床分期(Stages)、淋巴结状态(State).用比例风险模型计算出每个患者的预后指数PI(Prognosticindex),根据预后指数大小将8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2组,分别建立其术后生存率预测模型.结果提示PI值愈大,预后愈差,反之预后则好.结论MVC、Bcl-2、CathDst、PS2临床分期、淋巴结状态是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术后的预后指标.PI可能是临床评价病人预后、识别IBC术后复发的高危险性病人很有实用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30.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与淋巴网状组织反应性增生(RH)的鉴别,在日常外检工作中是最困难的。据国内外文献报告误诊率高达10~30%。为了能在较短时间内能作出正确的鉴别诊断,需要寻求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我们发现国内外已经应用Proton(1986)改良的一步法胶银染包技术显示核仁组成区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