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临床、病理、影像学表现,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影像学资料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4例肿瘤位于侧脑室内的前中部及室间孔附近,1例位于侧脑室后部。CT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肿块,其内有多个低密度小坏死灶,未见钙化;MR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免疫组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标记均为阳性;突触素(Syn)4例阳性,1例可疑;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4例阴性,1例阳性。全部病例经显微手术治疗,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对2例残留的肿瘤进行放射治疗,随访3个月至4年,效果良好。结论CNC主要发生在脑室前部或近室间孔附近,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可有效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术后放疗可减少本病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23例鞍内非垂体瘤病变经蝶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23例鞍内非垂体瘤病变:Rathke囊肿7例,垂体脓肿5例,颅咽管瘤3例,脑膜瘤2例,垂体结核性肉芽肿2例,空蝶鞍2例,脊索瘤2例。全部采用经唇下-鼻-蝶窦入路,C-臂机透视监测下,手术显微镜放大10~15倍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病灶全切除14例,大部切除7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患者视力及视野明显及部分好转13例,女性患者月经紊乱及男性患者性功能障碍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者。结论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肿瘤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3D-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患者行3D-CTA与DSA检查,两者对照研究并以术中发现为准评估图像质量。[结果]本组动脉瘤44个,3D-CTA准确检出40个,DSA准确检出43个,两者检出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术中发现,3D-CTA在瘤壁钙化、载瘤动脉的显示、瘤周解剖标志等方面,明显优于DSA(P<0.05)。结论 随着CT机及软件的更新,3D-CTA可能取代DSA成为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不同给药途径时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流的影响以及治疗效果.方法:68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对照组,(B)尼莫地平静脉给药组,(C)尼莫地平术野灌洗组,术中采用TCD探测病变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分析尼莫地平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术后CT评价脑梗死情况,半年后进行COS评分.结果:(1)C组脑血流速度在尼莫地平灌洗后明显下降(P<0.05),A、B组则无明显变化;(2)术后A、B、C 3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20%,13.6%,7.69%,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3组患者GOS评分比较:B、C 2组比A组预后更佳(P<0.05).结论:尼莫地平术中灌洗安全、有效,可以显著缓解颅内血管痉挛,结合术后静脉榆注,能够降低术后脑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痉挛是鞍区占位性病变患者切除术中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在切除鞍区占位性病变时,手术路径深狭,毗邻Willis环,术中脑血管痉挛时有发生,而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在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中,通过使用尼莫地平、罂粟碱冲洗术野,以治疗脑血管痉挛(cereberal vasospasm,CVS)。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文胜  郭英  王辉  梁潮峰  石德金 《广东医学》2006,27(9):1391-1393
目的评价全身应用头孢吡肟加鞘内注射头孢吡肟及地塞米松治疗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29名,拔除脑室外引流管后,头孢吡肟2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给药,疗程10~15 d,结合腰穿鞘内给药:头孢吡肟50 mg加地塞米松1 mg鞘内注射每天1次。结果该方法临床总有效率为93.1%,细菌清除率为93.1%,副作用发生率为6.9%。结论该方法治疗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推荐该药在神经外科应用。  相似文献   
17.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急性结核性脑膜炎高压性脑积水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室腹腔分流术(V-P Shunt)治疗急性期结核性脑膜炎(ATM)高压性脑积水(HPH)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对18例ATM并HPH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行V-P分流术,与相同诊断未行分流术的22例患者比较。结果:手术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1.1%和36.4%,良好恢复率分别为55.6%和36.4%。手术组患者术后无一例出现结核性腹膜炎,术后分流管阻塞率无明显升高。结论:对合并H  相似文献   
18.
γ-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多种治疗方法.我中心自1995年7月至2001年2月,采用γ-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垂体瘤经蝶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垂体瘤经蝶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16例)和传统治疗(12例,1例因无法自行停止改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未列入统计学分析),对两者疗效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传统治疗患者脑脊液漏初步停止时间[(3.5±1.9)d]、脑脊液漏最终停止时间[(5.7±3.2)d]显著长于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患者[分别为(1.1±0.3)、(3.2±1.7)d](P<0.01),传统治疗中脑脊液漏程度分级2~3级患者脑脊液漏初步停止时间[(5.2±1.1)d]、脑脊液漏最终停止时间[(8.4±2.3)d]显著长于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中相同脑脊液漏程度分级患者[分别为(1.2±0.4)、(3.8±1.4)d](P<0.01).随访4~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脑脊液漏复发,无颅内感染,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应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可明显缩短垂体瘤经蝶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时间,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报道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颈段椎管内肿瘤32例,均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术后22例进行颈椎稳定性重建.结果 肿瘤全切26例,占81.25%,肿瘤大部分切除6例(包括3例星形细胞瘤,3例包裹并紧密粘连椎动脉的哑铃形神经鞘瘤),占18.75%.按George的方法 评估,恢复良好23例(71.88%),症状改善6例(18.75%),无明显改善3例(9.38%),无手术死亡.30例随访3个月~3年.26例术后3个月MR检查未见肿瘤残存或复发,1例神经鞘瘤维持术后大小未增大,3例星形细胞瘤复发.术后X线检查其中4例出现颈椎不稳,26例稳定性良好. 结论 早期显微手术是颈段椎管内肿瘤的关键治疗手段,术后重建椎管的稳定性对患者的远期恢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