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8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1.
患者,男性,27岁。因“发现骨骺未闭1个月”入院。患者为足月顺产儿,幼儿及青少年时期身高与同龄人相仿,但未停止生长,曾有勃起,无性欲,无胡须、阴毛、腋毛,嗅觉迟钝,不能分辨酒精及臭味。于2007年在当地医院行肾脏CT检查示:左侧肾轴旋转不良,右肾缺如;肾图结果示:左肾小球滤过率(GFR)为86.71ml/min,右肾GFR8.18ml/min。2008年患者因乳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中血清磷(serum phosphorus)与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VP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T2DM患者1 027例,根据VPT进行分层,振动觉正常组(n=535例)、振动觉减退组(n=294例)及振动觉缺失组(n=198例),比较各组血清磷及相关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Stepwise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评价血清磷与VPT相关性。结果:与振动觉正常组相比,振动觉减退组和振动觉缺失组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P0.05)。与振动觉减退组相比,振动觉缺失组患者病程更长(P0.05)。与振动觉正常组相比,振动觉减退组和振动觉缺失组患者eGFR和血清磷水平降低(P0.05)。与振动觉减退组相比,振动觉缺失组患者eGFR和血清磷水平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r=0.454,P0.001)和病程(r=0.289,P0.001)与VPT显著正相关;eGFR(r=-0.251,P0.001)和血清磷(r=-0.145,P0.001)与VPT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HbA1c、eGFR及血清磷是VP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磷与VPT显著负相关,是VP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107例2型糖尿病组(T2DM)和18例正常对照组(C)的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同时检测了血糖、血脂、胰岛素。采用稳态模式评价胰岛分泌功能(HOMA-β)。结果:T2DM组血清SF明显高于C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F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之间呈负相关(r=-0.188,P=0.049)。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F水平可能与胰岛β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女性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在持续高糖情况下胰岛素原分泌和释放的变化.方法 12例肥胖、7例2型糖尿病和9例正常对照组,行150分钟高葡萄糖钳夹试验,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时点胰岛素原.结果 肥胖组和2型糖尿病组空腹胰岛素原(PI)水平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在10~150分钟期间胰岛素原/胰岛素比值高于肥胖组和对照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I与胰岛素原分泌第一时相(FPPR)(r=0.464,P=0.026)和内脏脂肪(VA)(r=0.447,P=0.033)呈正相关;与葡萄糖代谢清除率(GDR)(r=-0.533,P=0.009)呈负相关.结论 胰岛素原分泌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持续高糖情况下肥胖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代偿性高分泌胰岛素原,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功能损害,胰岛素原分泌降低,而且胰岛素原转换胰岛素过程中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5.
病例1:患者,男性,59岁.因"口干、多饮、多食伴消瘦半个月余"入住我科.测血糖18 mmol/L,考虑初发糖尿病.家族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呼吸20次/分,脉搏80次/分,血压110/70 mm Hg(1 mm Hg =0.133 kPa),体重45 kg,身高172 cm,体质量指数23.83 kg/m2,肢端肥大面容,体型中等,余心、肺、腹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FBG) 12.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BG) 19.3 mmol/L,空腹C肽0.48ng/ml(0.81 ~ 3.85ng/ml),餐后2小时C肽0.52 ng/ml,糖化血红蛋白比例(HbA1C) 12.42%,抗胰岛素抗体、抗胰岛细胞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均阴性,高糖抑制试验:生长激素(GH)(0'):25.9 μg/l,生长激素(30'):15.4 μg/l,生长激素(60'):18.3 μg/L,生长激素(120'):30.7 μg/L,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555 μg/l,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垂体前叶其他激素(甲状腺功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睾酮、黄体生成素及卵泡生成素)正常.  相似文献   
16.
测定不同阶段Graves病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及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结果显示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免疫功能减弱导致CD4+T细胞增殖失控可能是Graves病发病的重要原因,药物治愈患者其免疫功能难以完全恢复正常导致Grares病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 D]与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VPT)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T2DM患者766例,根据VPT进行分层:振动觉正常组(vibration sensation normal group,VSN)(n=394)、振动觉减退组(vibration sensation impaired group,VSI)(n=227)及振动觉缺失组(vibration sensation deficiency group,VSD)(n=145)。比较各组血清25(OH) D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Stepwise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评价血清25(OH) D与VPT相关性。结果 与VSN组相比,VSI组和VSD组的年龄、病程和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显著增加(P<0.001),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25(OH) D显著降低(P<0.01)。与VSI组相比,VSD组的病程更长(P<0.01),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显著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和Scr与VPT呈显著正相关,BMI、DBP、ALT和25(OH) D与VPT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DBP、HbA1c、Scr及25(OH) D是VP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25(OH) D与VPT呈显著负相关,可能是VP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与其血压控制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入选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的1919例60岁以上服用≥1种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脂、空腹血糖、血肌酐.根据血压控制水平将其分为4组: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组218例、120~139/80~89 mmHg组632例、140~159/90~99mmHg组754例、≥160/100mmHg组315例. 结果 随着血压水平升高,白细胞水平逐渐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高血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与收缩压、脉压、体质指数、体质量、腰围、腰臀比、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13、0.12、0.14、0.13、0.13、0.15、0.12和0.17,均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后,血压≥160/100 mmHg组白细胞计数(>7.1×109/L)升高是<120/80mmHg组的1.518倍(95%CI:1.003~2.298,P<0.05);白细胞计数是收缩压及脉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以血压140/90 mmHg为分界值,白细胞与血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所得白细胞的切点值为5.25×109/L.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越差,其白细胞计数越高.白细胞计数可能是血压控制水平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静息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silent corticotroph adenoma,SCA)合并类肢端肥大症非常少见,国内外也无相关病例报道.但其极易误诊为肢端肥大症,因为该患者既有肢端肥大症的临床表现,又有垂体瘤的影像学改变,使人很容易想到生长激素(GH)瘤引起肢端肥大症.  相似文献   
20.
例1,男,56岁,汉族,已婚未育。因“发现血糖升高1个月”来我科就诊,问诊时患者自诉年青时就有说话声音尖细,已婚未育,夫妻关系不和睦,并伴有抑郁症。患者否认有糖尿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