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5篇
肿瘤学   2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目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2.
33.
我们在本所建立了小型简易的裸鼠饲养与实验室,利用国产超净空气层流架饲养BALB/C系裸小鼠获得成功。裸鼠生长情况良好,正常裸鼠的寿命可存活10个月以上,荷瘤裸鼠的寿命最长者能达到286天。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裸鼠主要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正常,未发现寄生虫或细菌等微生物的感染及其炎症病变。而且,我们应用BALB/C系裸小鼠建立了2个人胃癌移植瘤株,为开展人类胃癌的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作者认为,应用层流架并在裸鼠笼上辅以空气过滤帽对于饲养SPF(无特定病原菌)实验动物是可行的,针对国情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了解EB病毒转化淋巴母细胞LMP-1,LMP-2A,LMP-2B基因的表达改变。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并比较同一献血员来源的正常人淋巴细胞与EBV转化淋巴母细胞前后LMP基因(LMP-1、LMP-2A、LMP-2B)的表达改变。采用Western bolt检测LMP-1蛋白表达。结果 LMP-1、LMP-2A、LMP-2B基因在转化淋巴母细胞比在正常人淋巴细胞的表达分别上调863倍、1 763倍、90 078倍。Western bolt检测LMP-1蛋白在转化淋巴母细胞中的表达比正常人淋巴细胞明显增强。结论在EBV转化淋巴母细胞过程中LMP-1、LMP-2A和LMP-2B表达均上调。  相似文献   
36.
本文报道^131碘-花生凝集素(^131I-PNA)的制备方法。采用Iodogen法进行放射性碘化标记,标记率为64% ̄70%,平均标记率67.9%;放化纯度为87% ̄98%。经柱层析后得到纯品,通过纸层析鉴定为单一放射性峰,用自身取代法测定其比放射性为209 ̄314kbq/μg。它与PNA受体结合,具有亲合力高及特异性强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7.
两种不同来源 LMP1致瘤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蓝轲  任彩萍  谢鹭  何志巍  甘润良  姚开泰 《癌症》2001,20(10):1033-1037
目的:比较鼻咽癌来源的LMP1基因(N-LMP1)和标准株B95.8来源的LMP1基因(B-LMP1)的致瘤性。方法:将带有N-LMP1及B-LMP1的两种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系NIH3T3,获得稳定表达LMP1的细胞,通过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及裸鼠致瘤试验比较两种细胞的致瘤性。结果:获得稳定表达N-LMP1和B-LMP1的两种NIH3T3细胞;NIH3T3/N-LMP1的集落形成率和成瘤率均明显高于NIH3T3/B-LMP1。结论:N-LMP1的致瘤性强于B-LMP1,进一步确证了中国鼻咽癌来源的EBVLMP1比一般的EBV LMP1具有更强的致瘤性,也为在中国鼻咽癌流行区可能存在一株特殊的EBV株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8.
将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人胃癌新鲜组织移植于裸鼠皮下获得成功,并已经传至15代。建立的人胃粘液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GC—916)具有移植成功率高,带瘤时间长的特点。总移植成活率99%,移植瘤生长潜伏期14天,裸鼠最长带瘤存活时间为160天,平均带瘤存活时间为89天,经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病理学和超微结构观察,证实裸鼠移植瘤保持了原发人体肿瘤的结构和功能,移植传代的胃癌细胞具有表达突变型P_(53)蛋白及产生癌胚抗原的特性。该移植瘤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人胃癌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提供了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9.
皮肤鳞状细胞癌Smad2和Smad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Smad2和Smad7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6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及10例正常皮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Smad2和Smad7蛋白的表达与定位。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蛋白表达定量分析,比较正常鳞状上皮与不同分化程度鳞状细胞癌之间Smad2和Smad7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Smad2和Smad7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临床Ⅰ期至Ⅲ期的表达差异。结果 正常皮肤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胞浆中都表达Smad2和Smad7。与正常鳞状上皮相比,皮肤鳞状细胞癌中Smad2的表达明显下调,而Smad7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皮肤鳞状细胞癌中,临床分期从Ⅰ期到Ⅲ期,Smad2的表达逐渐降低,其中Ⅰ期与Ⅲ期及Ⅱ期与Ⅲ期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mad7的表达虽然逐渐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mad2的表达下调及Smad7表达上调可能解除了TGF-β信号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引起TGF-β的生长抑制信号缺失,使细胞生长失去控制,导致肿瘤的发生。TGF-β信号的下游分子Smad2的表达下调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0.
本文应用大肠癌单克隆抗体Hb3对20例大肠癌,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UC)、12例正常成人大肠粘膜和12例胎儿大肠粘膜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表明,大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