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12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86篇
预防医学   28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5篇
  1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分析3起霍乱疫情病原O139霍乱弧菌分子分型特征和遗传相关性,探讨O139霍乱疫情流行特征。方法对2012年湖北省3起霍乱疫情分离鉴定的35株O139霍乱弧菌菌株用水煮法提取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霍乱肠毒素CT基因;取新鲜培养的菌株,制备约4.3个麦氏单位的细菌悬浮液,经裂解、洗涤及限制性内切酶NotI和SfiI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用凝胶成像仪获取电泳图像,分析DNA片段并用BioNumerics V4.6软件UPGMA方法(复选Dice相关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5株O139霍乱弧菌ctxA基因PCR扩增产物约为308bp,分离自聚餐食用的凉菜、病人、带菌者及厕所标本(对应病人家)O139霍乱弧菌均为产毒株,经NotI酶切分为9种PFGE带型,SfiI酶切分为6种PFGE带型;A市2株病人分离菌和4株带菌者分离菌PFGE带型为KZGN11O139.CN0077+KZGS12O139.CN0054,B市1株病人分离菌和1株厕所分离菌PFGE带型为KZGN11O139.CN0302+KZGS12O139.CN0058,C市和D市分离菌株优势型为KZGN11O139.CN0276+KZGS12O139.CN0007,包括3株食品分离菌、2株厕所分离菌及16株病人和带菌者分离菌,另有6株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结论 2012年湖北省霍乱疫情特点为散发以及聚餐导致的局限暴发,3起疫情的分离菌株带型各不相同,呈现多样性,其中2起为单一菌型感染,1起为混合菌型感染,传染来源复杂且不明确,提示应加强霍乱的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33.
栀子金花汤对腹腔感染脓毒症大鼠炎症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栀子金花汤对腹腔感染导致脓毒症大鼠炎症介质的影响,评价中药在脓毒症治疗中的意义。方法:88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中西药结合组,其中各药物治疗组再按用药时间分为12、24和48 h 3个时间点。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各组均于术前2 h及术后每日2次给予相应药物干预。于各时间点取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E-选择素、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Fbg显著下降,TNF-α、IL-6、E-选择素均显著升高(P均〈0.05)。分别与中药组和西药组同时间点比较,中西药结合组能显著降低TNF-α、IL-6、E-选择素水平,升高Fbg水平(P均〈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能显著升高血浆Fbg水平,以48 h最为显著(P〈0.05)。结论:采用中药栀子金花汤结合常规的西药治疗脓毒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4.
崔融  王鸣 《临床医学》2003,23(2):25-25
氯沙坦是一种新型的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受体拮抗剂 ,能在受体水平阻断AngⅡ的心血管效应和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及肾小球起作用而保护心脏、肾脏 ,因作用方式不影响缓激肽或P物质 ,故副作用少[1 ] 。本文使用氯沙坦和苄明普利对照 ,以探讨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保护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宋内志贺菌的药敏特性及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与型别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耐药性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宋内志贺菌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PCR方法和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菌株携带相关ESBLs基因;采用近邻相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菌株CTX-M型基因型别;对菌株携带ESBLs基因与特定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0株宋内志贺菌对环丙沙星敏感率为86.67%,无耐药现象;头孢曲松耐药率为96.67%,阿奇霉素耐药率为96.67%,多重耐药率为98.89%。90株宋内志贺菌中50株检出blaCTX-M-9 group基因,检出率为55.56%,经系统发育分析均为CTX-M-14亚型;1株检出blaTEM基因,检出率为1.11%;未检出blaCTX-M-1 group,blaCTX-M-2 group,blaCTX-M-8 group,blaCTX-M-25 group和blaOXA,blaSHV,blaNDM,blaVIM等β-内酰胺酶基因。blaCTX-M-14基因阳性菌株与blaCTX-M-14基因阴性菌株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携带blaTEM基因的菌株对头孢他啶不耐药。结论广西地区的宋内志贺菌对主要治疗药物头孢曲松高度耐药,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菌株普遍携带ESBLs基因,主要为CTX-M-14亚型;携带单一型别的ESBLs基因与菌株对特定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基于沙门菌筛检流程的方法评价和检测基线,预测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玉林市从业人员沙门菌的带菌水平。方法以沙门菌选择性增菌液(SBG)和3种选择性平板(CAS、XLD、DHL)构建沙门菌筛选和检定流程,通过测试菌株和408份从业者粪便样品实测获得统计参数,据此评估不同组合流程(SBG-CAS/XLD/DHL)筛检沙门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基于SBG-DHL分离沙门菌的敏感性校准和预测2014-2017年玉林市从业人员的带菌水平。结果CAS、XLD、DHL对测试菌株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96.67%、100.00%和83.33%、83.33%和50.00%;应用组合流程筛检408份从业人员粪便,共分离沙门菌22株,带菌率为5.39%;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45%和89.23%(CAS)、86.36%和27.72%(XLD)、68.18%和16.15%(DHL)、100.00%和29.27%(CAS+XLD);CAS+XLD组合发现1例兼有硫化氢阴性和阳性的罗森沙门菌的无症状带菌者;校准和预测2014-2017年玉林市从业人员的平均年度带菌率为3.35%,以实测人数评估地区从业人员的带菌水平约为3350/10万。结论沙门菌检测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可作为检测质量和方法学的评价指标,大数据证实华南地区从业人员中沙门菌的高比例持留,公共卫生机构应加强沙门菌带菌者的防控,降低食源性病原菌的隐性扩散风险。  相似文献   
38.
39.
超临界CO2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茅苍术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茅苍术挥发性成分的萃取和分析方法,为建立茅苍术道地性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新方法和基础性研究依据。方法:采用超临界 CO_2萃取(SFE-CO_2)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茅苍术药材中挥发性成分,并对 SFE-CO_2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及 SFE-CO_2流量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温度为45℃,CO_2流量为3 L·min~(-1),萃取时间为3.5 h 时萃取效果最佳。测得 SFE-CO_2萃取物84个峰,鉴定出67种化合物。结论:本方法所得结果与传统的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比较,相对含量高的成分基本一致,且 SFE-CO_2萃取法具有萃取率高、萃取成分多、温度低、时间短、无溶剂残留等优点,可用于茅苍术挥发性成分的萃取和分析。  相似文献   
40.
药源性QT延长综合征可引发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文中就其发病机制、相关药物、危险因素以及治疗对策等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