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4篇
  3篇
中国医学   134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电针牵正穴治疗三叉神经痛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电针牵正穴为主治疗三叉神经痛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一个人群中新发高血压病人和未发生高血压者基线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2年内动脉弹性的变化的相关性,探索血清FFA、动脉弹性及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一纵向研究.社区筛选128例健康非高血压者(年龄33~60岁),随访2年.记录新发高血压例数,采用CVProfilor DO-2020型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检测两组2年前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测定基线空腹血FFA、血脂、血糖、胰岛素等.随访期间,有12人失访.结果 1)与未发生高血压者(n=97)相比,新发高血压病人(n=19)基线空腹血清饱和脂肪酸水平增高[(217±68)μmol/L比未发生高血压组:(186±46)μmol/L,P=0.04],而多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比值(P/S)降低(1.60±0.37比未发生高血压组:1.90±0.46,P=0.009);2)与未发生高血压者相比,新发高血压者2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增高(P均<0.01),而其大、小动脉弹性指数改变值(△C1和△C2)有降低趋势(P均>0.05);3)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全部参与者2年的△C1与基线空腹血清P/S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0.201,P=0.041),独立于基线收缩压水平和经典的心血管危险因素.4)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新发高血压者的基线空腹血清P/S的优势比(OR值)和95%可信区间为0.412(0.172~0.991,P=0.048)(在调整了经典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后).结论 空腹血FFA组成异常是中青年非高血压人群大动脉弹性年龄相关改变和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高饱和脂肪酸及富含鱼油(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8周龄雄性SHR 30只,适应性喂养至14周龄后,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高脂加鱼油饲料,持续喂养至36周龄,共干预22周。同龄对照大鼠(WKY)30只同前分组。干预后测定血压、体重、血浆游离脂肪酸谱、生化指标,喂养结束后,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法测定中心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APWV),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中心动脉管壁的病理改变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SHR高脂饮食组血压较普食组和高脂加鱼油组升高(160.5±5.5 mm Hg比153.1±1.0mm Hg、155.1±6.7 mm Hg,P0.01);HE染色显示高脂饮食组动脉管壁中膜横截面积(MCSA)较普食组增加(35500±8536μm2比28348±3956μm2,P0.05),高脂加鱼油组胸主动脉MCSA较高脂饮食组减小(16865±7235μm2,P0.05)。WKY大鼠MCSA无明显变化。SHR大鼠高脂饮食组主动脉弹力纤维占中膜面积百分比较普食组减少(21.1%±2.3%比30.7%±2.3%,P0.05),高脂加鱼油组较高脂饮食组升高(34.5%±4.1%,P0.05)。SHR大鼠高脂饮食组中心动脉APWV较普食组增加,而高脂加鱼油组APWV较高脂饮食组减小(P0.05)。SHR大鼠高脂饮食组的主动脉壁中MMP-9表达较普食组、高脂加鱼油组升高。结论高饱和脂肪酸饮食具有刺激SHR大鼠大动脉血管壁增厚、上调MMP-9在动脉壁表达及增加动脉僵硬度的作用,而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能通过逆转这一作用发挥预防及控制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复方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方法,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367例筛选出232例(对照组115例,试验组117例),随机进入8周的治疗期。试验组口服复方非洛地平缓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5mg+非洛地平2.5mg复方制剂)1片/d和非洛地平缓释片模拟剂2片/d,对照组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非洛地平2.5mg/片,2片/d)和复方非洛地平缓释模拟剂片(1片/d)。治疗4周后舒张压≥90mmHg者剂量加倍。最终完成试验并符合试验要求的病例共220例(对照组111例,试验组109例)。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8周后的坐位血压舒张压变化值(主要疗效指标)分别为(-9.3±7.7)和(-9.0±8.3)mmHg,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次要疗效指标: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4周后收缩压变化值分别为(-7.8±8.9)和(-8.1±9.3)mmHg,舒张压变化值为(-6.0±5.7)和(-5.7±6.4)mmHg,治疗8周后收缩压变化值分别为(-12.3±11.5)和(-11.7±12.9)mmHg,两组血压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7、0.82及0.96)。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对照组血压达标率为20.9%和53.9%,试验组血压达标率为16.2%和48.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7和0.41)。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和10.3%(P=0.22),主要为转氨酶升高和咳嗽。对照组和试验组重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4.3%及6.8%(P=0.57)。结论复方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5.
坐骨神经痛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西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力图探索最佳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一个人群中新发高血压病人和未发生高血压者基线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2年内动脉弹性的变化的相关性,探索血清FFA、动脉弹性及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一纵向研究。社区筛选128例健康非高血压者(年龄33~60岁),随访2年。记录新发高血压例数,采用CVProfilorDO-2020型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检测两组2年前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测定基线空腹血FFA、血脂、血糖、胰岛素等。随访期间,有12人失访。结果1)与未发生高血压者(n=97)相比,新发高血压病人(n=19)基线空腹血清饱和脂肪酸水平增高[(217±68)μmol/L比未发生高血压组:(186±46)μmol/L,P=0.04],而多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比值(P/S)降低(1.60±0.37比未发生高血压组:1.90±0.46,P=0.009);2)与未发生高血压者相比,新发高血压者2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增高(P均<0.01),而其大、小动脉弹性指数改变值(ΔC1和ΔC2)有降低趋势(P均>0.05);3)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全部参与者2年的ΔC1与基线空腹血清P/S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0.201,P=0.041),独立于基线收缩压水平和经典的心血管危险因素。4)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新发高血压者的基线空腹血清P/S的优势比(OR值)和95%可信区间为0.412(0.172~0.991,P=0.048)(在调整了经典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后)。结论空腹血FFA组成异常是中青年非高血压人群大动脉弹性年龄相关改变和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7.
短期补充鱼油对超重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重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短期摄入富含n-3脂肪酸的鱼油对其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社区高血压患者52例(男41例,女11例)经洗脱期去除6例后,随机分为鱼油组(n=23,补充3 g/d鱼油胶囊)和安慰剂组(n=20,试验过程中有3例被去除,补充3粒/d安慰剂)共8周。桡动脉脉搏波测定法测量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测定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组成、血脂、血糖、胰岛素等。结果:鱼油对高血压患者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鱼油组干预前后即基线与8周后比较,n-3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均显著性增加。RM-ANOVA分析显示两组之间n-3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在基线与8周后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7和P=0.008),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之间它们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和P=0.007)。鱼油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指数、心率和血压水平的影响:安慰剂组大动脉弹性指数在基线和8周后之间保持不变,而鱼油组大动脉弹性指数则显著性增高,RM- ANOVA分析显示两组大动脉弹性指数的变化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2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改变、收缩压改变、舒张压改变和心率改变之后,全部参与者基线与8周后大动脉弹性指数的改变、空腹血清游离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的改变呈独立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为0.415,P=0.004)。结论:超重高血压患者短期鱼油补充改善其大动脉弹性,与其改变的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组成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58.
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 (freefattyacid,FFA)浓度变化及游离脂肪酸与胰岛素抗性及代谢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筛选 34例高血压肥胖患者为观察对象 ,并以 50例血压正常肥胖个体及 30例血压正常非肥胖个体作为对照。检测血清FFA、胰岛素、血糖浓度和腰围、体重指数 (BMI)等指标 ,分析肥胖个体血清FFA浓度与其血压水平、胰岛素水平及其腰围大小的相关关系。结果 ①高血压肥胖组空腹血清FFA浓度 (567 2±1 80 1 ) μmol/L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肥胖组 (471 1± 2 33 5) μmol/L及血压正常非肥胖组 (455 5± 1 90 4) μmol/L ,P值均 <0 0 5 ;肥胖个体 ,不论血压高低与否 ,其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非肥胖组 (P <0 0 5)。②肥胖个体空腹血清FFA水平与其舒张压值呈显著正相关 (r =0 1 67,P <0 0 5 )。③空腹血FFA浓度与空腹及口服葡萄糖两小时血清胰岛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④腰围大小与空腹血清FFA水平存在正向依存关系。结论 肥胖患者当伴有高血压时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升高 ,肥胖个体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与其舒张压、血清胰岛素含量及腰围大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矽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60例矽肺患者分别采用螺旋CT常规剂量(130mA)、低剂量(20mA)进行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条件下矽肺阴影大小、密集度及矽肺分期情况。结果 20mA与130mA螺旋CT扫描均显示≥20mm阴影16例,大阴影5例,小阴影39例。130mA扫描1级密集度35例,2级密集度10例,3级密集度15例;20mA扫描1级密集度33例,2级密集度12例,3级密集度15例。20mA与130mA螺旋CT扫描均显示矽肺Ⅰ期26例,Ⅱ期12例,Ⅲ期22例,两者在显示矽肺阴影大小、密集度以及矽肺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mA低剂量与130mA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在显示矽肺阴影大小、密集度以及矽肺分期方面无显著差异,20mA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作为矽肺筛查的手段之一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基线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差异和大、小动脉弹性功能2年的变化.方法 社区筛选高血压病患者103例(33~60岁),并筛选128例健康非高血压者(年龄匹配),随访2年.采用CVProfilor DO-2020型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检测两组2年前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测定基线空腹血FFA、血脂、血糖、胰岛素等.高血压组91例,非高血压组97例得到随访.结果 1)高血压病患者(n=91)的C1、C2均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病患者[n=97;C1,11.9±3.9比非高血压组:(14.0±4.2)mL/mm Hg×10,P=0.001;C2,4.9±2.2比非高血压病组:(6.1±2.6)mL/mm Hg×100,P=0.001].2)高血压病患者2年的小动脉弹性指数变化值(△C2)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病患者[-0.24±0.25比非高血压组:(0.75±0.31)mL/mm Hg×100,P=0.014],其大动脉弹性指数变化值(△C1)也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8).3)与非高血压病患者相比,高血压病患者基线空腹血清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0.05),而n-3脂肪酸水平[(96.0±38.9)比非高血压病组:(123.0±36.0)μmol/L,P=0.001]、多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比值(P/S)(1.60±0.37比非高血压病组:1.90±0.46,P=0.009)显著降低.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基线空腹血清亚麻酸(18:3 n3)优势比(OR值)和95%可信区间为2.483(1.480~4.166,P=0.001),而DHA(22:6 n3)的为0.329(0.195~0.554,P=0.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年龄相关降低过程加速,空腹血清FFA组成异常(如亚麻酸增高,DHA下降),可能是其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