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纯钛种植体表面经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工艺处理后的成骨效能。【方法】将36枚(18枚纯钛种植体为对照组,18枚微弧氧化处理后的纯钛种植体为研究组)植入9只成年Beggle犬下颌骨内,使种植体在无负荷的条件下愈合。采用扫描电镜、顶出实验、光学组织学观察和计算机定量组织形态学评价等方法,对植入4周、8周和12周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界面特点进行观察测量和评估,实验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种植体都产生骨结合,但扫描电镜和光学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微弧氧化组比纯钛对照组成骨更早,骨形成量更多;计算机定量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微弧氧化组12周的骨—种植体结合率是65.85%,高于纯钛对照组的7.37%;顶出实验结果显示,两组种植体结合力随时间逐渐升高,同组之间不同时间点的骨结合力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微弧氧化组的4周、8周和12周的骨结合力分别是71.4,147.2和266.3MPa,远远高于对照纯钛组的4.3,7.1和11.8MPa。【结论】纯钛种植体经微弧氧化工艺处理后可以提高其表面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还表明经微弧氧化处理过...  相似文献   
62.
背景:目前临床治疗由创伤、骨关节炎等引起的关节(上接第186页)软骨病损的方法不能使受损的软骨在形态学、生化和生物力学方面恢复至正常,修复组织不能达到良好的远期疗效,常在短期内发生退行性变。目的:探讨聚乙烯醇/羟基磷灰右复合水凝胶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及了解其组织相容性。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10/2004-04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20只,雄性12只,雌性8只,体质量2.1~3.0kg,由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饲养环境温度20℃,相对湿度40%。将兔子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n=6)和实验组(n=14)。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原位复合制备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水凝胶,通过体外力学性能测试,采用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AG-1型万能电子拉力试验机对材料的拉伸性能进行测试,拉伸速度为500mm/min。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于软骨缺损处植入圆柱形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嵌压固定。术后动物单笼关养,所有术肢不予固定,任其自由活动,常规用青、链霉素抗感染治疗一术后第4,8,12周空气栓塞法每批处死6~7只兔子,取患膝关节作大体、光镜观察。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两组家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大体和组织学改变。次要结局: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的体外拉伸强度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结果:①两组家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大体和组织学改变:术后4周,实验组的缺损由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充填,材料与软骨下骨连接无间隙,术后12周,植入材料与软骨交界面有大量的软骨细胞增殖,未见软骨退变,植入材料与软骨下骨连接紧密,有骨样组织长入;空白对照组缺损主要由纤维肉芽组织修复。②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的体外拉伸强度与浸泡时间的关系: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在浸泡初期出现上升,随后有所下降,此后比较平稳,但均比初始强度高。结论: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与软骨下骨结合良好,没有炎性细胞浸润,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说明组织相容性良好,植入后周围软骨细胞无退行性改变,说明具有一定的力学作用,可以作为良好的人工关节软骨替代材料。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原位复合制备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水凝胶,避免了涂层材料的降解与剥脱,并能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63.
研究了制备聚乙烯醇(PVA),羟基磷灰石(HA)复合水凝胶的沉淀法原位复合技术,对该法制备的复合水凝胶的力学强度、结晶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并与物理共混法加以比较。结果表明,沉淀法原位复合技术可在PVA水凝胶基体中合成得到粒度细,分散好的晶相HA陶瓷微粒,复合后水凝胶的结晶度和拉伸强度比之基体试样均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4.
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软骨植入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用于人工关节软骨假体的聚乙烯醇水凝胶和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系统讨论了含水量、羟基磷灰石含量等对其拉伸强度,压缩强度,黏弹性、润滑性等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观察和比较了复合材料的徽观形貌。研究表明羟基磷灰石在聚乙烯醇水凝胶中分散均匀,良好相容,使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和润滑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65.
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生物陶瓷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羟基磷灰石陶瓷及其复合生物陶瓷材料方面的最新进展 ,并简单探讨了 HAP生物陶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6.
毛旭东  王迎军 《新中医》2019,51(7):246-250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应用补虚祛瘀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其子宫复旧及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34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常规予以缩宫素静脉滴注,观察组则采取补虚祛瘀方合穴位贴敷联合治疗,所有产妇均治疗5天。比较2组产后1~5天的宫底下降高度和阴道恶露量,治疗前后检测2组血红蛋白(Hb)水平、红细胞计数(RBC),产后1~5天测定2组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治疗结束后统计2组泌乳量,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产后1天时宫底均有升高,随后逐渐下降;且观察组产后2、3、4、5天时宫底下降高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同期(P 0.05)。2组产后1、2天时阴道恶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观察组产后3、4、5天时阴道恶露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 0.05)。治疗后,2组H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但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 0.05)。治疗后,2组RBC较治疗前均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产后1、2、3天时血清PRL水平逐渐升高,而产后4、5天时开始逐渐降低;观察组产后1、2、3、4、5天时血清PR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 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3.0%,观察组为1.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使用补虚祛瘀方合穴位贴敷治疗能有效促进产妇产后子宫复旧,改善泌乳功能,有助于产后恢复,且产妇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7.
背景:由微生物合成的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PHBV)是聚羟基脂肪酸酯的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强度。目的:探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PHBV纳米纤维支架的方法及结晶行为。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广角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分析基质的结构。结果与结论:凝胶温度对纳米纤维的结晶和热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当凝胶温度较高时,PHBV纳米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随着凝胶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而且随着凝胶温度的降低,其结晶的有序性增加。说明温度对PHBV支架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可能对PHBV支架的性质-包括生物降解性和对细胞活性的生物应答反应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8.
计算机辅助恶性骨肿瘤个性化切除与精确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恶性骨肿瘤个性化切除与精确重建的新方法,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恶性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7月共收治13例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9~46岁。Enneking分期ⅡA期8例,ⅡB期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薄层CT扫描获取病变部位的二维数据,重建三维解剖模型,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技术精确设计肿瘤切除范围、个性化辅助手术模板以及个性化骨修复体,模拟骨缺损修复重建过程。术中按照CAD方案精确切除肿瘤组织,采用外形匹配的异体骨或异体骨+个性化人工关节置换重建骨肿瘤切除后遗留骨缺损。随访期间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随访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52个月,平均24.8个月。术后早期X线片显示骨缺损区域结构重建效果好,骨缺损区域解剖结构获得恢复。所有患者均存活,末次随访MSTS评分为17~27分,平均23.5分,其中优7例,良4例,可2例。2例发生异体骨感染,1例异体骨不愈合,1例钢板断裂,2例异体骨吸收。1例髋臼肿瘤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行肿瘤再切除治疗。结论将计算机辅助技术用于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可以正确设计肿瘤切除边界、准确切除肿瘤并对病变区域的骨关节结构进行精确重建,从而将骨肿瘤手术治疗提升到个性化外科手术的高度。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应用携带人骨形成蛋白7(hBMP7)基因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与仿生型生物玻璃-胶原-透明质酸-磷脂酰丝氨酸(BG-COL-HYA-PS)支架材料复合培养,植入兔桡骨缺损模型中观察其在体内成骨的能力.方法 携带hBMP7基因或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载体在体外分别转染兔BMSC,再将转染后和未转染的兔BMSC分别与BG-COL-HYA-PS支架材料复合培养7 d后植入3组兔桡骨缺损模型,每组6只兔.各组在分别术后8周、12周通过大体标本观察、影像学、组织学等方法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以正常兔桡骨为对照组(n=3),术后12周比较各组骨缺损修复组织生物力学差异.结果 rAAV2-hBMP7转染的兔BMSC与BG-COL-HYA-PS复合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兔桡骨缺损模型内表现出明确的成骨能力和骨修复能力,而形成的新骨最大压力载荷值低于正常桡骨组织[(188.46±12.24)N比(203.25±19.29)N,P<0.05].结论 用hBMP7修饰BMSC复合仿生型BG-COL-HYA-PS支架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具有较强的骨修复能力,但形成的新生骨组织与正常骨组织比较仍然有早期生物力学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70.
深静脉插管在危重病患者的救治中广泛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长期静脉营养、血液净化、化疗和快速输液等〔1〕。但是,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等深静脉插管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约可造成10%以上的病死率〔2〕。深静脉穿刺留管时间与感染是否有关,目前报道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