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肝胆管结石280例外科治疗的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20年来肝胆管结石(IHS)280例外科治疗的变迁和疗效,探索如何抉择更合理的术式。方法 归纳280例外科治疗:急诊和择期单纯胆(肝)总管切开取石和引流(CS)l10例;CS加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检和取石(FC)48例;胆肠内引流(BED)68例;肝切除(HL)35例;联合手术(CO)19例,后4组以择期为主。结果 CS及BED疗效较差;CS加FC及HL和CO有较好效果。结论 处理IHS对肝胆系应具整体现念。CS难以有效,多需后续治疗;加用FC简易微创、安全有效;BED存有一些难免的并发症,指征应从严;HL切除了病灶而效果好;CO对肝胆广泛病变系有针对性术式,疗效亦较好。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制备芹菜素丝素蛋白(API@SF)纳米粒,并评价其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API@SF纳米粒,并对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体外释放等进行表征;采用溶血实验和HE染色法评价该纳米粒的安全性;采用MTT法评价该纳米粒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本研究所制得的API@SF纳米粒呈类球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406.61 nm,多分散性指数为0.154,Zeta电位为-18.4 mV,平均载药量为5.20%。体外释放结果显示,该纳米粒在pH 5.0的释放介质中释放速率相对较快,在pH 7.4的释放介质中释放速率相对较慢。溶血实验和HE染色结果显示,该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MTT实验结果显示,API@SF纳米粒对4T1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API原料药(P<0.05),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中活性氧水平有关。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API@SF纳米粒,该纳米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3.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严重的全身多器官脏器损伤性疾病,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近20年来,在广大临床医师的共同努力下,治愈率已到80%以上。本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27例SAP患者收到了较好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4.
本文观察了中药“脉络宁”注射剂治疗70例血管病病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同时系统地观察了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脉络宁可使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和红细胞压积下降(P<0.05—0.01);红细胞及血小板电泳率增加(P<0.05—0.01)。由此看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乃是临床病情缓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乳腺增生症是青年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以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为主要症状,并且随月经周期和情绪波动呈周期性变化。近年来,我科门诊采用中药消疠胶囊(我院院内制剂)治疗乳腺增生症1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89例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9例患者均治愈,未发生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手术治疗13例中2例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结论 腹腔术后可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37.
胆道术后出现黄疸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多与胆管结石残留、胆道损伤、胆瘘、肝细胞损伤等关系密切。如果术后黄疸鉴别诊断和处理不恰当,往往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次研究共用手术及非手术疗法处理各类胆道术后黄疸病患22例,现就术后黄疸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我们针对听制备的外伤、热毒、寒凝、气滞和血虚五种血瘀模型的病因、病机和相应指标改变,根据中医辨证用药理论,设计了辨证方药,除使用活血化瘀药外,还使用与证型相对应的药物。(1)外伤血瘀:根据外伤,  相似文献   
39.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祖国医学古籍中早有记载,称为“脱骨疽”,具有患肢麻木、疼痛、肢端发绀,以致缺血坏死等血瘀的症候。血瘀的本质目前从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以及微循环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阐明了一些问题。我们在治疗脉管炎过程中,注意到本病患者的血液具有高凝、低纤溶,易形成血  相似文献   
40.
自1974年以来,我们在针刺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急性菌痢”)获得临床良好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粪培养阳性的急性菌痢患者及实验动物进行了某些体液免疫功能的初步观察。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