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7 毫秒
7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18的表达变化与放射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用10MeV X射线垂直照射大鼠全脑,接受剂量30Gy。照射2周后,颈总动脉取血.梯度离心、取中性粒细胞层.用Northern杂交分析流式细胞术分析法,测定血液中性粒细胞CD18 mRNA表达水平和膜蛋白数量。结果 大鼠脑组织接受照射后.光镜下出现明显的细胞损伤改变,血液中性粒细胞CD18 mRNA表达水平和膜蛋白数量在照射后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CD18介导的中性粒细胞粘附参与了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2.
脑恶性肿瘤超选择性动脉内化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恶性肿瘤虽经手术切除、放疗及静脉内化疗,其平均生存期仍然不超过16个月。经静脉全身化疗,由于受到剂量限制,全身性毒副反应较大,影响其疗效。而颈内动脉灌注化疗,可将药物有效浓度灌注到颅内肿瘤组织,减轻全身毒性反应,延长化疗药在肿瘤内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73.
脑膜瘤瘤周水肿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从影像学和病理学角度研究影响脑膜瘤瘤周水肿的因素。方法收集103例首发脑膜瘤的头颅磁共振、病理学资料、32例脑血管造影资料,根据磁共振资料计算获得脑膜瘤瘤周水肿指数。分别研究肿瘤大小、部位、病理类型、肿瘤与脑组织间蛛网膜下腔间隙是否消失、脑皮层血管是否参与肿瘤供血对脑膜瘤瘤周水肿指数的影响。结果瘤周水肿指数与肿瘤大小无关,与其它研究因素相关。相关因素中,脑组织间蛛网膜下腔间隙是否消失和脑皮层血管是否参与肿瘤供血这两个因素与瘤周水肿指数关系更密切。结论肿瘤与脑组织间蛛网膜下腔间隙消失和脑皮层血管参与脑膜瘤供血是形成脑膜瘤瘤周水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4.
脑恶性肿瘤虽经手术切除、放疗及静脉内化疗,其平均生存期仍然不超过16个月。经静脉全身化疗,由于全身性毒副作用较大,受到剂量限制影响其疗效,而颈内动脉灌注化疗,可将药物有效浓度灌注到颅内肿瘤组织,减轻全身毒性反应,延长化疗药在肿瘤内的滞留时间,有效发挥化疗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不足的是导管插在眼动脉开口以下时,化疗后常出现严重的眼及眶部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的迅速发展,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化疗可弥补上述不足,有效地发挥化疗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137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经验。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7年12月应用DBS治疗PD137例,其中单侧丘脑底核刺激68例,双侧丘脑底核刺激69例。术后1年(108例)、3年(43例)和5年(20例)分别进行PD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结果: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期和“开”期状态下,术后1,3和5年UPDRS运动评分症状改善率分别为55.8%、53.4%和45.2%及22.5%、23.2%和20.4%。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肺部感染1例,脉冲发生器植入处胸部皮下感染1例,积液3例,头部刺激电极和皮下导线连接处皮肤破溃1例。二次手术调整刺激电极深度2例。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掌握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和术中影像学验证是提高DBS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6.
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枕大孔前方及外侧肿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枕下远外侧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枕骨大孔区前方及外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自1995年9月至2002年10月应用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前、外侧肿瘤10例,其中脑膜瘤5例、复发性脊索瘤2例、舌下神经鞘瘤2例、颈静脉球瘤1例。结果 本组10例中,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该入路可增加术野空间,从更大程度上显露肿瘤组织,有利于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的牵拉。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87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X刀治疗 ,畸形团大小大小 5~ 4 0mm。单独接受X刀治疗 5 5例 ,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32例。治疗周边剂量 17~ 30Gy ,平均 2 2 .6Gy ,等剂量曲线 70 %~ 90 %。随访时间 6~ 96个月 ,平均 5 3.4个月。结果 单独应用X刀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 ,完全闭塞 4 1例 ,部分闭塞 9例 ,无变化 5例 ;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 ,完全闭塞 2 6例 ,部分闭塞 3例 ,无变化 3例。全组完全闭塞 6 7例 (77.0 % )。癫痫完全缓解 7例 (2 6 .2 % ) ,头痛头昏症状缓解 18例 (38.3% )。并发症 :再出血 2例 ,症状性放射性脑水肿 6例 ,经治疗后 ,完全缓解 2例 ,遗留神经功能障碍 4例。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脑动静脉畸形的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8.
近几年来,随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已将X一刀作为治疗颅内疾病的重要手段。由于X一刀在国内开展时间短,疗效需进一步总结及探讨。兹报道3例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改变,及临近结构反应情况并予以探讨。l病例报告例1男性,44岁。因右侧肢体发作性抽搐4年入院,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左顶叶近中央沟约26mmx27mm界清病灶,T1W低、等混合信号,TZW高信号,诊断胶质瘤。X一刀治疗中心剂量27Gy,周边25Gy,准直器直径30mm。治疗后1年,MRI示肿瘤完全消失。治疗后1年半,MRI示左顶部15mmx15mm混杂信号灶,界不清,增强…  相似文献   
79.
背景与目的:大型复杂的鞍区肿瘤手术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比较高,主要以脑性耗盐综合征(cerebral salt-wasting syndrome,CSWS)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the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为主,它们的临床表现相似但治疗原则相反,如果误诊常使病情恶化。本研究探讨低钠血症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长海医院神经外科1999年3月至2007年12月鞍区肿瘤手术后出现的低钠血症5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57例低钠血症患者中,56例血钠和血容量恢复,3~5d血钠纠正至正常,按24h尿钠检测结果补充钠,维持正常血钠水平,均获得痊愈出院。其中SIADH误诊为CSWS23例。1例由于血钠纠正过快而死于广泛性脑肿胀。结论:鉴别脑性耗盐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是治疗鞍区肿瘤手术后低钠血症的关键。血浆渗透压和中心静脉压测定对病情的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0.
目前对于脑恶性胶质瘤仍为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等综合治疗,但预后仍不甚满意,平均生存期在6~8个月。化疗有助于改善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力图寻找多种给药方法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瘤内化疗可避开血脑屏障、降低全身血药浓度和减少化疗引起的副作用,能获得化疗药在脑内更长时间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