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对数几率回归模型(Logistic)构建联合预测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早期肝硬化(L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的CHB患者179例、CHB/LC患者179例及测试集57例,检测血常规、血清肝纤维化、凝血功能、血清生化等实验室指标。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拟合得到联合预测因子,生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在测试集中进行测试,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透明质酸(HA)、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谷丙转氨酶(ALT)和血小板(PLT)纳入拟合得到新的联合预测因子表达式Logit(X)=39.621+1.365HA+1.213APTT+1.011ALT-0.723PLT。ROC曲线显示X的cut-off值取308.80时,YI指数最大为0.538,AUC为0.815,分别高于单个协变量因子。在模型准确率为70.12%的前提下,CHB合并LC患者测试组的预测LC准确率为72.41%,CHB患者测试组的预测为非LC的准确率为96.42%。结论对数几率回归模型构建的联合预测因子ROC曲线能对CHB患者的早期LC诊疗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建立舟山地区妊娠妇女的孕期甲状腺激素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选取623例孕妇,检测其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血清甲状腺激素;同期检测非妊娠妇女132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对于非妊娠期妇女,孕妇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早孕期和中孕期均出现升高(均P〈0.05),晚孕期TT3、T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均出现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舟山海岛地区24~30年龄组的妊娠妇女甲状腺素相对于非妊娠妇女有着较大的差异,建立本地区妊娠妇女正常甲状腺素参考值范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肩袖撕裂修补术后规范化康复锻炼指导的效果。方法根据老年人特点制订为期24周的康复锻炼计划,分5个阶段实施,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康复目标、康复锻炼指导及康复注意事项。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系统对患者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25例患者患肩肩关节评分,术前平均(10.68±3.25)分,术后1年平均(29.36±2.81)分,其中优4例、良14例,优良率72%。结论系统规范的康复锻炼指导保障了老年肩袖撕裂修补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脑外伤和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成型蛋白-2(bone morphogenetie proteins-2,BMP-2)在异位骨化发生中的作用,为异位骨化的临床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入院的外伤患者145例,包括原发性闭合性脑损伤96例,原发性开放性脑损伤1例,尺桡骨骨折29处,肱骨骨折11处,胫腓骨骨折32处,股骨骨折27处。按骨折类型分为A、B、C3组:A纽(单纯脑外伤组)57例,男37例,女20例;年龄29~61岁,平均(43.91±11.09)岁;病程13~67d,平均(18.96±10.46)d。B组(单纯四肢骨折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31~54岁,平均(41.73±8.41)岁;病程6~48d,平均(16.02±8.71)d。C组(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0~60岁,平均(45.87±14.15)岁;病程18~76d,平均(21.28±13.02)d。对移位不明显的31处四肢骨折采用牵引、石膏固定或夹板固定;对骨折移位明显或开放性的68处四肢骨折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或钢板螺钉内固定。对63例颅脑损伤患者立即行开颅手术,其余34例行止血、降脑压、改善脑血循环等综合治疗。按14—16个月后髋、肩、肘、膝关节部位X线平扫是否存在异位骨化分为D、E2组:D组(可见异位骨化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9~55岁,平均(46.88±7.13)岁;病程6-30d,平均(20.18±9.78)d。E组(未见异位骨化组)128例,男74例,女54例;年龄33-61岁,平均(43.31±12.94)岁;病程15~76d,平均(18.42±11.58)d。另设F组(体检人群)49例作为对照,男29例,女20例;年龄31~60岁,平均(43.50±14.40)岁。145例在骨折发生后0.5、3、15、30d抽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中BMP-2的含量,并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单纯脑外伤患者(21.05%,12/57)和单纯四肢骨折患者(4.17%,2/48)的异位骨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P〈0.05)。0.5、3、15d时A、B组血清BMP-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5、3、15、30d时D、E组血清BMP-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C、D、E组各时间点血清BM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BMP-2水平(51.30±23.41)ng/L(P〈0.01)。结论:单纯脑外伤患者血清高水平BMP-2是发生异位骨化的因素之一,其15d的浓度可能是预防异位骨化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水平在愈合进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38例骨折愈合患者根据愈合情况分为愈合有效组(A组,22例)和愈合迁延组(B组,16例),在伤后第1、7、30天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MMP-1、MMP-2、IGF-1水平,以20例健康志愿者(C组)作为对照.结果 MMP-1固定时间点各组比较:7 d时间点A组和C组、B组和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d时间点A组和B组、B组和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固定组别各时间点比较:A组30 d与其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7、30 d分别与其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固定时间点各组比较:7 d时间点A组和C组、B组和C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d时间点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固定组别各时间点比较:A组7、30 d分别与其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组7 d与其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固定时间点各组比较:7 d时间点A组和C组、B组和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d时间点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固定组别各时间点比较:A组7 d与其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7、30 d分别与其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检测骨折患者血清MMP-1、MMP-2、IGF-1 30 d时间点的水平检测有助于骨折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本地区外周血染色体异常核型分布及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本地区792例遗传咨询者,抽取外周血,培养淋巴细胞,常规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792例遗传咨询者中检出50例异常核型,发生率6.31%。2009年-2011年异常核型检出例(率)分别为15(6.00%)、16(6.35%)、19(6.55%),年份之间检出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2009年中常染色体结构异常中的平衡易位比例均高于其他种类,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35,P<0.01)。结论:舟山地区平衡易位占常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比例较高,应加强对此类咨询者的检查、追踪及随访。  相似文献   
27.
目的调查舟山海岛地区0~6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钙和磷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4—8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和入托入园体检的0~6岁儿童共813名,取清晨空腹血,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离子电极法、磷钼酸紫外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血清钙、血清磷水平。结果 813名儿童中,维生素D缺乏、相对缺乏、合适水平和过量的分别为118(14.51%)、235(28.91%)、459(56.46%)和1名(0.12%)。男童和女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87.37±38.42)nmol/L和(89.00±50.58)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05);男女血清钙水平分别为(2.39±0.12)mmol/L和(2.37±0.0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1);男女血清磷水平分别为(1.74±0.08)mmol/L和(1.77±0.1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P0.01)。男女血清25-羟维生素D、钙、磷水平都随着年龄增高而下降。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钙、磷水平随年龄变化,2~6岁的儿童需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