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了解ACL200血凝仪测定血栓与止血实验的性能。方法 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制订的评价内容,针对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了批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准确性试验、相关性试验、线性试验和交叉污染试验评价。结果 ACL200血凝仪测定PT、FIB和 APTT变异系数<5%,误差<10%,交叉污染<1%,具有良好的线性,与手工法相关性好。结论 ACL200血凝仪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线性宽及交叉污染少,适合临床测定血栓与止血实验。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小鼠肝脏的病理作用。方法 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重组HMGB1组和重组HMGB1加抗HMGB1抗体组,每组5只,腹腔注射重组HMGB1和抗HMGB1抗体的剂量分别为100μg/只和500μg/只,注射后24 h,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以及肝组织形态病理学的变化。另外,采用腹腔注射高剂量的重组HMGB1(500μg),观察小鼠存活情况。结果注射重组HMGB1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显示凝固性局部坏死、血管充血并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同时使用抗HMGB1抗体处理后,血清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组织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5只小鼠注射高剂量重组HMGB1后24、48 h各死亡1只。结论 HMGB1对小鼠肝脏组织细胞具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真菌感染的状况,进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合理的用药依据。方法:2008-01/2009—09临床真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256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共144株(61.3%),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痰最多97例(41.7%),其次是泌尿生殖道标本;药敏显示,伊曲康唑耐药率高(28.5%);两性霉素B耐药率最低(5.5%)。结论: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各真菌耐药性增加,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Oct 4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取35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瘤旁组织标本,用RT-PCR和real-time PCR检测Oct 4在各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结果 Oct 4的表达阳性率在35例胃肠道肿瘤组织中为77.1%(27/35),明显高于瘤旁组织8.6%(3/35),P<0.01;Oct 4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低分化肿瘤较中、高分化肿瘤高,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是否浸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 结论 Oct 4表达水平与胃肠道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可成为胃肠道肿瘤诊治和预后的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5.
T-bet在哮喘小鼠中的表达及卡介苗干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T-bet在卵白蛋白(OVA)致敏小鼠、哮喘小鼠中的表达及卡介苗(BCG)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致敏组、哮喘组、卡介苗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用OVA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T-bet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肺泡灌洗液中IFN-γ、IL-4的水平.结果 致敏小鼠肺组织中T-bet蛋白表达0.463±0.369,较正常对照组小鼠明显下降,哮喘小鼠肺组织T-bet蛋白表达0.658±0.345,与致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EG干预后,肺组织T-bet表达1.322±0.349,较哮喘组明显增加.致敏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FN-γ水平为(15.50±2.25)pg/ml,较正常对照组小鼠明显减少,IL-4为(39.90±2.12)pg/ml,较正常对照组小鼠明显增多;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FN-γ为(12.64±2.92)pg/ml,与致敏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4为(48.34±3.83)pg/ml,较致敏小鼠明显增多;BCG干预后,IFN-γ明显增多,IL-4明显减少.结论 卡介苗能在转录因子水平促进T-bet表达,从而在转录因子水平纠正Th1/Th2比例失衡,对哮喘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免疫病理变化及肾小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VEGF在单纯性血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0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行肾活检的32例单纯性血尿患儿,均于肾活检后,取其部分肾组织经快速冷冻切片行常规病理和免疫荧光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其肾小管VEGF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临床类型的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其中轻度增生和弥散性增生分别占37.50%和46.88%,少数伴局灶/节段性细胞增生、坏死、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不同临床类型、病理类型的病例均可见IgA和(或)IgM沉积,其中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者占62.50%,且常伴IgM和(或)IgG沉积;以IgM沉积为主(不伴IgA)者占37.50%,其中仅有IgM者9例,占28.13%,少数伴IgG沉积.与对照组比较,各单纯性血尿组患儿肾小管VEGF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不同病理类型间弥散性系膜增生(Ⅲb级)患儿肾小管VEGF阳性表达率略低于轻微改变(Ⅰ级)患儿,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局灶/节段性改变(Ⅱ级)的患儿肾小管VEGF阳性表达率均较Ⅰ级和Ⅲb级患儿降低,其中Ⅱb加Ⅲb与Ⅲb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级与Ⅱb加Ⅲb和Ⅱa加Ⅲb级间,及Ⅲb级与Ⅱa加Ⅲb级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a<0.05);Ⅱa加Ⅲb级无症状血尿组肾小管VEGF表达率低于Ⅱb加Ⅲb组,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伴IgA和(或)IgM沉积,提示免疫炎性反应在本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各组病例肾小管VEGF表达降低,肾脏保护因素减弱,可能也是单纯性血尿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调查外科手术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8例健康者和51例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HMGB1水平,分析血清HMGB1水平与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外科手术后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存在正相关性(P〈0.01);预后良好者血清HMGB1水平降低,而术后并发脓毒症、急性肺炎等患者血清HMGB1水平保持高值。结论外科手术后患者血清HMGB1水平升高,血清HMGB1测定对术后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肺部染患者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22例ICU肺部感染患者和22例志愿者的肺泡灌洗液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感肺组泡灌洗液中CD3+比例(61.69%±18.69%),较正常对照(57.64%±13.84%)变化不明显,CD4+比例(25.04%±14.24%),较正常对照(33.0I%±11.94%)显著降低,CD8+比例(40.40%±13.53%),较正常对照(30.63%±12.32%)显著增高,CD4+/CD8+比值(0.69%±0.34%),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而感染组外周血中CD3+、CD4+、CD8+均下降.CD4+/CD8+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 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的检测能更好地反映患者肺部感染的情况,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泌尿系损伤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81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在81例患儿中,男50例、女31例,年龄8个月~17岁。肾前性损伤30例(37%),予积极补液等对症治疗后即恢复。肾性损伤9例(11.1%),其中4例放弃或转院,预后不详;其余5例行肾活检明确病理,经积极对症、对因治疗后,4例肌酐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均恢复正常,但在长期随访中,1例因原发疾病复发、干细胞再输注合并肾衰竭死亡,其余3例进入慢性肾脏病;1例合并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进入慢性透析。肾后性损伤包括出血性膀胱炎23例(28.4%)和泌尿道感染13例(16.0%),予大量补液、碱化尿液以及抗感染等治疗后,短期内多恢复,预后良好。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泌尿系损伤分为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其中肾性损伤多复发。  相似文献   
110.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脏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脾脏病理学改变,探讨小儿ITP脾脏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光镜观察39例儿童ITP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对白髓组织进行形态测量,部分病例作了电镜超微结构检查,并与28例对照组脾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9例儿童ITP中.有11例(28.2%)在白髓组织内出现明显的次级淋巴滤泡增生现象,而对照组为16例(57.1%);白髓平均面积ITP组较对照组减少,而每mm^2白髓数目较对照组略有增多,粒细胞浸润及泡沫细胞增生现象在ITP组均较对照组明显。超微结构显示ITP脾脏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活跃,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有吞噬现象。结论ITP脾脏病理学改变缺乏特异性,但仍有一定的特点,主要是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活跃,包括巨噬细胞及粒细胞均有明显的增多并表现有活跃的吞噬现象;脾切术前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对白髓内淋巴组织的增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病理学改变的个体差异可能与ITP脾切除术后的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