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61.
<正> 血证临床所见,虽以火热、阴虚居多,然出血者岂尽阳邪扰络,水不济火?如因寒凝经脉,血不循经;阳气虚弱、摄血无力等所致者,则非温不可。温法止血临床并非鲜用,辨证确切则投之奇功屡建。兹录数案,聊陈管识。一、咯血黄某,男,68岁。1985年12月  相似文献   
62.
腹部手术后常常出现腹痛、腹胀、不排气、发热、呕吐、呃逆、尿潴留等一系列症状,有些是术后恢复必然过程,但有些表现比较严重,必须认真对待,以减轻病人痛苦,有利于术后恢复及预防并发症的产生。由于腹部手术后大都需禁食,药物处理常有困难,近几年我们使  相似文献   
63.
升降学说是中医独特的理论,在临床上起着重要作用。《医源》言:“天地之道,阴阳而已矣,阴阳之理,升降而已矣”。指出人体应天地,其生长化收藏之代谢活动无非是升降变化,一旦发病,则升降失常。《顾氏医镜》言:“升降者,病机之要也”。《存存斋医话稿》亦言:“古名医治病,无不以阴阳升降为剂量准”。所以掌握升降学说的要领,对临床的制方与用药均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现琐谈如下。1左升有降的临床意义《内经》言:“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左升右降是由肝之升发与肺之肃降来完成的,其意即为人体内脏活动应天地日月星辰运行。《…  相似文献   
64.
论反向思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向思维就是从反面来认识事物,从对立面中去寻求统一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克服了思维的单一性,促使人们多角度地认识事物、开启思维的能力。中医学的认识特点是整体思辨,强调实用与经验,注重直观思悟。与现代医学相比,常表现出不确定性,难以重复性,缺乏严格系统化。那么中医如何在复杂的防治疾病的认识过程中,进行自我完善呢?除了经验的积累和直觉,弥补自身的缺陷,主要赖于医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中医学常常利用非常规的思维形式作为开发思维的动力。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与学术的发展,无不渗透着反向思维。1 反向思维对中医理论形成的意义中医理…  相似文献   
65.
人们希望自己健康长寿,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求最佳的延年益寿方法.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已摸索出了简捷的养生大法.现代物理学的热力学"熵"定律已为世界所公认,它充分证明了我国中医养生思想合乎科学道理.  相似文献   
66.
<正>肝脾相关理论起源自《黄帝内经》及《难经》。《难经·七十七难》曰:“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也。”肝脾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肝主疏泄与脾主运化的协调平衡。脾之运化得肝之疏泄方能运转自如,肝之疏泄功能亦有赖于脾之滋养。诚如黄元御《四圣心源》所言:“然土气不升,固赖木气以升之。而木气不达,实赖土气以达焉。”后世医家对肝脾相关理论多有发挥,  相似文献   
67.
68.
回味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盆腔炎6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9.
<正> 腹部手术后常出现腹胀、腹痛、发热、呕吐、呃逆、咳嗽、尿潴留等一系列症状。笔者以通下法为主,并结合西药、针灸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治疗56例,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5—80岁;手术包括;胃次全切除5例,阑尾切除24例(其中加腹腔引流16例),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3例,胃肠穿孔修补4例,肠套叠2例,肠粘连3例,  相似文献   
70.
温阳化瘀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22例317400浙江省黄岩市中医院牟重临近10年来,根据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特点,笔者运用温阳化瘀利水法治疗22例,获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2例中,男15例,女7例;年龄31-73岁,平均51.2岁。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