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骨嗜酸性肉芽肿14例报告福州市第二医院放射科林贞鼎,游斌,黄庆文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董爱森骨嗜酸性肉芽肿是局限于骨内的一种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也称网状内皮肉芽肿。近两年我们共收集14例,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1例,女性3例;就诊年龄最小5...  相似文献   
12.
游斌  周颂华  肖辉骏 《广东医学》2002,23(7):738-73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采用腹腔镜行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32例。结果 32例38侧精索静脉曲张全部治愈,出院时阴囊内精索内静脉曲张团基本消失或明显缩小。结论 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具有切口小、显露好、恢复快、操作简单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效果满意,可替代常规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3.
MRI、CT检查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意义(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X线平片是其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而其CT、MRI表现报告较少。本文收集3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32例,分析其CT、MRI表现,并评价它们在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骨巨细胞瘤是常见的骨肿瘤,X线平片是其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而关于CT、MR表现报道较少。本文收集3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32例,分析其CT、MRI表现,并评价它们在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西药马来酸曲美布丁及吗丁啉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西药马来酸曲美布丁及吗丁啉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后进行包括症状改善及胃排空时间等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从症状改善上看,治疗组31例中,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0%;对照组32例中,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1.8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半排空时间为(27.93±4.31)min,胃排空时间为(39.09±7.19)min;对照组分别为(36.63±5.24)min、(48.72±10.0)min;治疗组胃排空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马来酸曲美布丁等西药配合羊肠线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美常安和蒙脱石散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 将176例确诊为腹泻型IBS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60例(服美常安胶囊500 mg,3次/d)、B组58例(服蒙脱石散3.0g,3次/d)和C组58例(服美常安+蒙脱石散,剂量同前),疗程14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排便次数、粪便性状改善状况。结果 A组和B组疗程结束总有效率分别为86.6%(52/60)和86.2%(50/58),C组达98.2% (57/58),总有效率C组明显优于A组和B组(x2=5.64,x2=6.19,P均<0.05)。停药4周内复发率A、B、C组分别为11.6% (7/60)、32.7% (19/58)、10.3% (6/58),A组和C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34,P<0.01)。结论 美常安和蒙脱石散对腹泻型IBS均有效,美常安疗效持久。联合应用美常安与蒙脱石散,对腹泻型IBS可达到止泻快且不易复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张气钡灌肠排便后检查对提高大肠憩室诊断率的价值。方法选取福州市第二医院影像科96例行低张气钡灌肠的患者,嘱其排便后检查,对便后检查中发现的新增憩室病例数、憩室数目、憩室大小及分布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96例低张气钡灌肠排便后检查,新增大肠憩室病例18例,大肠憩室诊断率提高了18.7%;新增憩室共计35枚,其中直径<2 mm的有28枚,占新增憩室总数80%;位于盲肠到结肠右曲之间的有31枚,占新增憩室总数85.7%。结论低张气钡灌肠排便后检查能提高大肠憩室(特别是右侧大肠小憩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6年前出现右膝关节疼痛肿胀.疼痛间歇性发作,未予特殊处理均可自行缓解。近年来于右膝髌下见一硬结肿物逐渐增大,外院摄片考虑右膝关节占位。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右膝关节髌骨下可见一近似半乒乓球大小肿物突起,质地较硬,活动度差,未见明显压痛,局部皮肤及皮温正常,关节活动无受限。  相似文献   
19.
Turner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例资料 患者,女,34岁,以左腕关节疼痛不适1年余就诊骨科。X线片示左下尺桡关节半脱位(图1)。左腕诸骨排列呈“锥形”、腕骨角〈117°。患者从未来月经,未婚,家族其他成员中无遗传性疾病及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身材矮小,身高148册,体重约39kg,智力发育及反应正常,下颌小,未见颈蹼,后发迹正常,呈驼背畸形,心肺未见明显异常,乳腺有发育,无肘外翻畸形,外阴呈“幼女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磁共振坐骨股骨撞击相关参数[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联合坏死体积百分比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7例(81髋),根据股骨头塌陷情况(X线摄片)分为非塌陷组38例(47髋)和塌陷组29例(34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IFS、QFS及各象限和总坏死体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ROC评估IFS、QFS和总坏死体积百分比联合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价值。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病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髓水肿、ARCO分期、坏死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塌陷组比较,塌陷组IFS、QFS及各象限和总坏死体积增大(P<0.05),象限PIM坏死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ARCO分期Ⅱ期、坏死形态周围型、骨髓水肿、IFS、QFS、总坏死体积百分比为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检验结果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